研究發現白天接受足夠光線照射可能是一夜好眠的關鍵
一項測量華盛頓大學學生睡眠模式的研究發現了一些關於我們的身體如何以及何時告訴我們該睡覺的秘密,並說明了白天外出的重要性,即使是在陰天。這項研究於12月7日在線發表在《松果體研究雜誌》上,它發現華盛頓大學的學生在所有季節中的冬季較晚入睡,並且在早晨較晚醒來,此時華盛頓大學西雅圖校區的日照時間有限,而且天空是眾所周知的灰濛蒙。
數據顯示,在冬季,學生在白天接受的光照較少。其他研究表明,白天光照不足會導致晚上睡眠出問題。
高級作者、華盛頓大學生物學教授霍拉西奧-德拉-伊格萊西亞說:”我們的身體有一個自然的晝夜鐘,告訴我們晚上什麼時候睡覺。如果你在白天太陽出來的時候沒有得到足夠的光照,那就會’延遲’你的時鐘,把晚上的睡眠開始時間推後。”

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校園內12月的一個陰天。資料來源:華盛頓大學
這項研究使用手腕監測器來測量2015年至2018年507名華盛頓大學本科生的睡眠模式和光線照射。數據顯示,無論哪個季節,學生每晚的睡眠量大致相同。但是,在冬季的上學日,學生平均晚睡35分鐘,比夏季上學日晚醒27分鐘。這一發現令研究小組感到驚訝,因為西雅圖這樣的高緯度城市在夏至日有將近16個小時的日照,有充足的晚間光線用於社交生活,而在冬至日只有8個小時的日照。預計在夏季,由於該季節的所有光線,學生會起得更晚。
根據學生的睡眠數據,研究人員假設冬季有什麼東西在”推後”學生的晝夜節律週期。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包括大學生在內,先天的晝夜節律週期支配著人們何時清醒,何時入睡,時間約為24小時20分鐘,並且每天由我們的環境輸入來”校準”。對於被研究中的華盛頓大學學生來說,睡眠數據表明,他們的晝夜節律週期在冬季比夏季晚運行40分鐘。
研究小組把重點放在光線上,作為對這種冬季延遲的潛在解釋。但是光在一天中的不同時間對晝夜節律有不同的影響。
研究人員德拉-伊格萊西亞說:”白天的光線–尤其是早晨的光線會提前人們的生物鐘,所以在晚上會更早地感到疲倦,但是在一天的晚些時候或早晚的光線照射會延遲時鐘,推後會感到疲倦的時間。最終入睡的時間是一天中不同時間段光照的這些相反影響之間的推拉結果。”
數據顯示,在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中,白天的光照比晚上的光照具有更大的影響。白天的每一個小時的光照使學生的晝夜節律相位”上升”30分鐘。德拉-伊格萊西亞說,即使是西雅圖冬季多雲或陰天的室外光照也有這種效果,因為這種光照仍然明顯比室內人工照明更亮。每一小時的晚間光線–來自室內光源如燈和電腦屏幕的光線會將晝夜節律相位平均推遲15分鐘。
“這是一種推拉效應,”德拉-伊格萊西亞說。”我們在這裡發現的是,由於學生在冬季沒有得到足夠的白天光照,他們的晝夜節律時鐘比夏季有所延遲。我們中的許多人生活在城市和城鎮,有大量的人造光和生活方式,使我們在白天呆在室內。這項研究表明,我們需要走出去–即使是一小會兒,尤其是在早上–以獲得自然光的照射。在晚上,盡量減少屏幕時間和人工照明以幫助我們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