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出生的方式可能影響他們對關鍵兒童疫苗的反應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嬰兒的分娩方式可能影響他們的免疫系統對兩種關鍵的兒童疫苗的反應。研究發現,與通過剖腹產出生的嬰兒相比,順產出生的嬰兒在接受肺部感染和腦膜炎的疫苗後具有更高的抗體水平。這些發現可能會影響準媽媽和醫療服務提供者之間關於剖腹產的討論,也可能為製定更加個性化的疫苗接種計劃提供參考。

研究人員在一個由120名嬰兒組成的隊列中研究了腸道微生物和疫苗接種後的抗體水平之間的關係,這些嬰兒在8周和12週時接種了肺部感染和腦膜炎疫苗。研究人員通過在12個月和18個月時測試唾液樣本,跟踪了孩子出生後第一年的腸道微生物組–生活在我們體內的微生物群落–的發展以及他們對疫苗的免疫反應。
這項研究是由愛丁堡大學、烏特勒支的Spaarne醫院和大學醫學中心以及荷蘭國家公共衛生和環境研究所的一個團隊進行的。在測試的101名嬰兒中,調查人員發現自然分娩的嬰兒與剖腹產的嬰兒相比,其抗體水平高出一倍。與自然分娩的奶粉餵養的孩子相比,母乳喂養的孩子的抗體水平高出3.5倍。
對66名嬰兒進行了保護腦膜炎的疫苗的抗體水平測試後,專家們發現,與通過剖腹產的嬰兒相比,無論是否母乳喂養,自然分娩的嬰兒的抗體水平都要高1.7倍。腸道微生物組在出生時就已播種,在生命的頭幾個月迅速發展,並且主要受分娩方式、母乳喂養和抗生素使用的影響。
研究小組發現這些嬰兒腸道中的微生物與抗體水平之間有明顯的關係。例如,在腸道中的一系列細菌中,特別是兩種細菌的高水平–雙歧桿菌和大腸桿菌與對保護肺部感染的疫苗的高抗體反應有關。



高水平的大腸桿菌還與對預防腦膜炎的疫苗的高抗體反應有關,嬰兒通過自然分娩獲得了雙歧桿菌和大腸桿菌,而人類的乳汁需要為這些細菌的生長提供糖分。
研究小組的結論是,嬰兒在生命早期的微生物組有助於免疫系統對疫苗的反應,並設定對兒童期某些感染的保護水平。專家們說,將來也可以根據分娩方式或對嬰兒微生物組的分析來調整疫苗接種計劃。
第一作者、阿姆斯特丹大學醫學中心的微生物學實習生Emma de Koff博士說。”我們預計會發現腸道微生物組和嬰兒的疫苗反應之間的聯繫,然而,我們從未想到會在嬰兒出生後的第一周發現最強烈的影響”。
研究負責人、愛丁堡大學兒科醫學主席Debby Bogaert教授說:”我認為特別有趣的是,我們確定了幾種有益的微生物是分娩方式和疫苗反應之間的聯繫。在未來,我們也許能夠通過例如母親對嬰兒的’糞便移植’或使用專門設計的益生菌來為剖腹產的兒童在出生後不久來給他們做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