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大學新研究:無證據表明社交媒體存在反保守偏見
針對“美國社交媒體對保守派人士展開審查”的指責,紐約大學已在一項新研究中予以反駁。研究人員稱,這種“反保守主義偏見”不僅不真實,也是虛假信息的一種表現形式。因為他們不但沒有發現社交媒體企業有在系統性地打壓保守派,甚至連所謂的多方爆料也都在深度調查後不攻自破。

首席研究員Paul Barrett 寫道:“有關社交媒體行業對保守人士進行審查和系統性打壓的論點,已經成為了更廣泛的虛假宣傳活動的一部分。這是後特朗普時代的一個主題,正如我們在福克斯新聞上所聽看到的那樣,我認為這種情況將無限期地持續下去。即便特朗普已經離開了華盛頓,這一切不僅沒有消失,反而愈演愈烈”。
據悉,研究人員參考了CrowdTangle 和NewsWhip 這兩個分析平台的數據,以及Pilitico 和戰略對話研究所的2020 年度研究報告。結果清晰一致地表明,保守派人士的賬號,依然佔社交媒體上的主流。
此外隨著時間的推移,不難看出這種逐漸發展的偏見主張是如何成為一種宣傳手段的。Paul Barrett 補充道:“從特朗普到Jim Jordan 再到Sean Hannity,都沒有任何意識形態上的大量偏見證據可以支持這種論調”。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Twitter、Facebook、YouTube 等平台就沒有翻過迷糊,因為企業傾向於在危機公關時作出過度的反應,並對違反平台的行為作出政策上的限制與調整,結果反而導致了自身被帶節奏。
從歷史上來看,Twitter 長期對平台言論持放任自流的態度,並且喜歡用“言論自由的維護者”這一身份自居。然而受COVID-19 大流行和美總統選舉的口水仗等因素的影響,這一切都在2020 年發生了改變。
Paul Barrett 認為,在一眾社交媒體企業中,Twitter 反而起到了表率作用。在及時修訂政策的同時,還針對熱點矛盾話題展開更加積極的內容監管,尤其是1 月6 日發生了國會騷亂之後。
同時研究報告還對社交媒體平台的未來發展提出了一些建議,首先是圍繞內核審核的決策進行更好的披露、讓公眾全面了解哪些內容和用戶行為可能有違平台政策、以及允許用戶定制和掌控自己的媒體消息流。
其次是建議社交媒體企業招募更多話題主持人,儘管該崗位也面臨著較大的工作壓力,但這至少可以更加有效地應對更具挑戰性的話題內容。
最後,報告建議國會積極與科技企業展開合作,以緩和多方之間的敵對情緒,但並不贊成直接廢除第230 條法規、而是對其展開更加精細的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