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雲疑似宕機故障傳多家互聯網公司App網站癱瘓
今日凌晨有眾多網友在微博上反饋,阿里雲疑似出現大規模故障情況,博主@辣筆小球稱,華北相當多的互聯網公司都炸了,App、網站全部癱瘓,一大波程序員和運營、運維專員都從被窩爬起來去公司幹活了。有網友稱,疑似阿里雲華北2部分機器故障,懷疑是磁盤問題,部分硬槃無法訪問,凡是會讀寫故障盤的系統軟件或服務程序,都會收到影響。




截至目前,阿里雲官方尚未故障原因和賠償事宜做出回應。
凌晨,阿里雲疑似出現大規模故障情況,博主@辣筆小球稱,華北相當多的互聯網公司都炸了,App、全部癱瘓,一大波程序員和運營、運維專員都從被窩爬起來去公司幹活了。有網友稱,疑似阿里雲華北2部分機器故障,懷疑是磁盤問題,部分硬槃無法訪問,凡是會讀寫故障盤的系統軟件或服務程序,都會收到影響。
故障為何關注度高?
有網友調侃道,“阿里雲一年一宕機,今年特別早!”
為何每次阿里雲“宕機”,都會在社交網絡引發軒然大波?
根據阿里雲描述,其在中國公共雲市場佔有率超過2至5名的總和,目前中國有40%的網站都在阿里雲上運營,一半獨角獸公司也在使用阿里雲。
去年6月27日,阿里雲曾發生一次大面積故障(《阿里雲故障“驚魂”1小時:難道我們是那0.1%?》),當時,官方給出的故障原因是:MQ、NAS、OSS等產品的部分功能出現訪問異常,時長約一小時。
“雙刃劍”有利有弊
中國平安運維部負責人指出,雲服務是把“雙刃劍”,一方面,的確為眾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帶來了便利,但另一方面,在發生問題時,給企業帶來的影響和損失也是巨大的。
“很多大企業都會分散選擇雲服務商”,該負責人表示,一般情況下,小型企業受限於資金或人員等因素,可能會將所有服務放在同一品牌的雲服務上。而多數中型企業,會選擇多個廠商同時服務。但是,不同廠商間的產品屬性存在差異化,可能會導致數據無法同步等情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