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兩會提案:加強人工智能倫理研究打造社會基石
2019年兩會將在明天正式開幕,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百度董事長李彥宏今年的提案內容與人工智能息息相關。圍繞智能交通、電子病例與人工智能倫理研究,李彥宏提出國家應建立數據共享和使用機制,鼓勵各地探索並構建智能交通解決方案;
繼續推行並完善電子病歷填寫標準,鼓勵醫療機構與科研院所、企業加強合作的同時,完善數據應用的技術標準和法律保障;建議由政府主管部門牽頭,組織跨學科領域的行業專家、人工智能企業代表、行業用戶和公眾等相關方,開展人工智能倫理的研究和頂層設計,促進民生福祉改善,推進行業健康發展,掌握新一輪技術革命的主動權。

以下為李彥宏此次兩會提案主要內容:
提案1:關於構建智能交通解決方案,讓老百姓出行更順暢的提案
近年來,隨著城市發展進程不斷加速、百姓出行需求日益增長,交通擁堵和安全已成為城市發展的難題,給城市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政府在交通基礎設施上投入巨大,產生了明顯效果,但與老百姓對出行質量不斷提升的要求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緩解交通擁堵通常以擴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主要手段,因物理空間有限,傳統方式已無法有效緩解擁堵。而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構建智能交通解決方案,可以實現對交通的“全面感知、全局決策、實時控制”,能有效緩解交通擁堵,減少交通事故,讓老百姓出行更加順暢和安全。比如,依靠多傳感器融合等車路協同技術建設的智能路網,可提高交通系統的感知能力,實現車車、車路的信息交互和共享,有效避免或減少交通事故,並服務城市智能交通體系優化;運用智能雲、大數據、邊緣計算等技術,搭建計算平台,分析全量交通數據,能夠預判擁堵趨勢並提前採取預防性措施;利用智能信號燈、智能停車系統,提升交通系統的調度能力。目前,新技術與城市交通治理的融合還處在早期階段,政府的政策在這個時期尤為關鍵。
對此,李彥宏委員建議,國家進一步加強引導,建立數據共享和使用機制,鼓勵各地探索並構建智能交通解決方案。第一,加快車路協同標準制定。第二,推進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鼓勵各地政府增加車路協同路側設備佈設,車路協同管理平台。第三,開展智能交通應用示範,選取有條件的城市,率先部署智能交通信號燈、智能停車等應用,並逐步向全國推廣。
提案2:關於完善電子病歷管理制度,促進智能醫療應用探索,助力“健康中國”戰略實施的提案
電子病歷包含豐富的臨床數據和經驗,有助於我國醫學科技進步和診療水平的提高,進而提升百姓健康水平。目前,我國電子病歷雖在部分區域實現了一定程度的共享,但不同省份間的病歷數據仍彼此割裂。提高電子病歷的互聯互通性,將提升百姓就診效率。此外,基於電子病歷的人工智能應用,有望緩解目前醫療資源不足、分佈不均,服務同質性差等問題。近年來國家推進電子病歷等醫療大數據的科研和應用,但受電子病歷質量、數據使用的安全規範和法律保障等因素制約,與國外相比存在應用規模小、層級低、進展慢等問題。
對此,李彥宏委員建議,由國家衛健委牽頭,在電子病歷數據的管理、科研及使用方面統籌規劃,加快相關智能應用的探索,助力形成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一是繼續推行並完善電子病歷填寫標準,鼓勵醫療機構與科研院所、企業加強合作,提升我國電子病歷數據資源的規模和質量。二是完善數據應用的技術標準和法律保障,加快相關法律、管理規範的製定,開發數據流通和安全保障的機制。三是加快推進電子病歷的科研和應用,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鼓勵企業、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專業性行業組織等聯合開展探索、擇優落地試點,推動癌症、心腦血管疾病等重大健康問題攻關。相關技術成熟後,向基層醫療機構推廣,從供給側解決百姓看病難問題,助力“健康中國”戰略早日落地。
提案3:關於加強人工智能倫理研究,打造智能社會發展基石的提案
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人工智能已上升為國家戰略。當前,人工智能還處在發展初期,但在某些領域已經接近甚至超過了人的能力,展現出巨大的變革力量。智能革命正帶來人機關係的變化,未來機器不再是單純的工具,而是有可能幫助甚至部分代替人進行決策。歷史上,幾乎每一次重大技術變革都會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新的挑戰,我們看到,人工智能已經引發了社會上的一些擔憂:如人會不會被機器取代、人工智能是否安全可控、人與機器的責任如何界定,等等。只有加強人工智能倫理研究,處理好機器與人的新關係,我們才能更多地獲得人工智能紅利,讓技術造福人類。中國在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和應用處在國際領先的位置,2017年,我國出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要初步建立部分領域的人工智能倫理規範。但總體看,當前我國有關人工智能倫理的探討剛剛起步,尚未形成廣泛共識。這方面我們參與的國際合作也相對較少,停留在比較淺的層次。
對此,李彥宏委員建議,建議由政府主管部門牽頭,組織跨學科領域的行業專家、人工智能企業代表、行業用戶和公眾等相關方,開展人工智能倫理的研究和頂層設計,促進民生福祉改善,推進行業健康發展,掌握新一輪技術革命的主動權。一是以人為核心,明確人工智能倫理原則,加強相關研究,以老百姓的美好生活為終極目標,兼顧行業創新發展。二是強化領軍企業擔當,加快人工智能倫理原則落地,讓人工智能提供的信息和服務幫助人們成長和發展。三是加強國際交流,凝聚全球共識。積極參與全球人工智能倫理原則的研究和製定,及早識別禁區,為國際人工智能倫理研究貢獻中國智慧。抓住人工智能的戰略發展機遇期,加快倫理研究和創新步伐,構築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競爭優勢,早日建成智能社會,用技術造福百姓。
關於作為委員身份第七年上“兩會”的感受,李彥宏談到自己從第一年參加“兩會”以來,感受到整個社會越來越接受創新,新技術、互聯網、人工智能這些對於社會的價值。李彥宏說道:“我們這些人的聲音是被更多的人聽到的,每一屆都感覺有更多的人會理解我們的想法,甚至是讚同我們的想法,大家一起在推動這個社會的進步。在政協這種平台上,作為國家的一分子,作為建言獻策,參政議政的這麼一個角色,能夠從更宏觀的角度去看待我們整個國家,看待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所以我覺得還是非常有意義的,自己既能夠盡力去做一些對國家,對社會有正面作用的事情,同時對我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