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與現場團隊相比遠距工作的團隊不太可能取得重大發現
牛津大學和匹茲堡大學的研究表明,遠距團隊在實現突破性創新方面的效率不如現場團隊。該研究分析了數百萬份研究論文和專利,強調了遠端整合想法的挑戰,並呼籲在數位和實體基礎設施投資之間取得平衡。
《自然》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與現場團隊相比,遠端團隊不太可能取得重大發現,這表明需要對數位和實體基礎設施採取平衡的方法來促進創新。
牛津大學和匹茲堡大學領導的一項針對世界各地科學家和發明家之間遠端合作興起的最新研究表明,與現場工作的團隊相比,遠端團隊不太可能取得突破性發現。
在今天(11 月29 日) 《自然》雜誌上發表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的主要發現是,雖然遠端協作有可能透過更輕鬆地訪問全球知識庫來提供新的、創造性的科學想法,但對於這類團隊來說卻更困難有效整合,實現突破。
主要合著者、牛津互聯網研究所人工智慧與工作副教授迪特·施瓦茨(Dieter Schwarz) 兼牛津馬丁未來工作項目主任卡爾·弗雷(Carl Frey) 教授表示:「電腦革命和互聯網的興起將來自不同領域的人才聯繫在一起。然而,研究表明,在世界各地,突破性創新並沒有像許多人預測的那樣加速,而是在下降。”
“我們的論文解釋了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雖然透過互聯網進行遠端協作可以匯集不同的人才,但這也使得融合他們的想法變得更加困難。”
「如今,關於人工智慧增強創新的討論很多。然而,隨著個人電腦和網路的出現,許多人也做出了同樣的預測。這應該提醒我們,不太可能有純粹的技術解決方案來解決我們的創新問題。”
團隊分析了1960 年至2020 年間發表的超過2,000 萬篇研究論文,這些論文來自3,562 個城市的2,250 萬名科學家。他們也審查了1976 年至2020 年間由87,937 個城市的270 萬發明人申請的400 萬項專利。
在此期間,研究人員發現:
- 論文團隊成員平均距離從100公里增加到近1000公里,專利團隊成員平均距離從250公里增加到750公里;
- 超遠距離論文合作(超過2,500 公里-從巴西到利比里亞的距離)的比例大幅增加,從2% 大幅增加到15%,專利合作從3% 增加到9%;
- 但與現場同行相比,這些遠端團隊的研究人員始終不太可能取得突破性發現。
- 遠距團隊中的研究人員也不太可能參與概念性任務(需要進行突破性研究),例如構思研究或撰寫論文。然而,他們更有可能為技術任務做出貢獻,例如進行實驗和分析數據。
團隊表示,其發現具有重要的政策影響:疫情後向遠距工作的轉變可能會促進科學研究的更小、更漸進的改進,但可能會使突破變得更難。因此,對數位基礎設施的關注不應優先於對實體基礎設施的投資,實體基礎設施有助於降低旅行成本並使住房更便宜。
主要合著者、匹茲堡大學計算與資訊學院資訊科學助理教授吳令飛教授表示:「真正的創新往往有一個’家鄉’。這是因為地理位置的接近打破了等級制度,實現了扁平化的團隊結構和密集的溝通,這對於構思突破性的想法至關重要。例如,對於研究生來說,在走廊裡與資深教授非正式地討論想法比透過電子郵件更容易。即使數位化取得進步,線上會議也無法完全取代面對面互動在推動創新方面的獨特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