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網友坐不住了大眾真的太「愛」中國市場了
這次輪到德國網友眼紅了。剛開啟預售不久的大眾全新純電動中型轎車ID.7 VIZZION,首發版的預售價為23.7777萬元。老實說,這項定價其實還算合理。畢竟同等級的小鵬P7、Model 3等產品也是在這價格區間內。價格與對手相近,福斯ID.7 VIZZION才有機會。
然而這一價格公佈之後,德國網友就“蚌埠住了”,聲稱“大眾汽車在跟德國人開玩笑”,有的甚至還直言“德國人應該別買大眾汽車”。
原來,大眾ID.7早在今年8月就在德國工廠投產並預售,起售價為5.69萬歐元,折合人民幣約44.58萬元。
也就是說,一輛德國版福斯ID.7的價格,相當於兩輛國產版大眾ID.7 VIZZION。而且,大眾ID.7 VIZZION隻公佈首發版的預售價,正式上市後的購車門檻可能會更低。
曾幾何時,福斯桑塔納在德國市場售數萬元,在中國市場賣出二十多萬。進入電動化時代之後,大眾在中國市場推出的產品,只能與競爭對手價格相似。但這樣一來,國產版大眾ID.的價格與德國版相差不少,除了大眾ID.7之外,大眾ID.3也是如此。(國產版大眾ID.3的起價為12.59萬元,德國售價3.99萬歐元起,折合人民幣超過30萬元)
更重要的是,近期大眾發布的消息,更讓德國網友分外眼紅。
大眾汽車在三年內將推出針對入門級市場的電動車平台,專為中國市場需求量身打造。基於新平台打造的純電動車,目標是吸引對中低端產品有需求的消費者,產品價格將會瞄準10萬元級別,甚至預計下探到10萬元以下。
看得出來,大眾汽車這次真的勢在必得,都說老牌車企發起狠來,其他品牌“靠邊走”,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A級車靠江淮,B級車靠小鵬?
小通了解到,全新純電動平台被命名為“A主平台”,衍生自現有的MEB平台,主推A級車,產品將採用針對中國市場的三電技術,並由位於安徽合肥的大眾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主要承擔新平台的開發。
看到「位於安徽合肥的大眾」之後,小通就知道大眾推出「廉價電動車」這件事,穩了。
與上海安亭和廣東佛山的大眾工廠不同,位於安徽的大眾汽車是大眾集團在中國第一家專注於新能源汽車的合資企業,擁有江淮汽車的新能源技術基礎。
江淮汽車目前有釔為這個新能源品牌,但早在2017年,江淮汽車就以大眾合作推出思皓品牌。起初,思皓品牌的定位是新能源領域,起初還被認為是大眾在中國市場向電動化方向轉型的關鍵節點,但價格不對,努力白費,現在的思皓品牌已經玩不轉新能源了。
如今,江淮釔為基於DI平台推出了釔為3,暫且不說其銷量如何,至少在續航和性價比上已經超越了比亞迪海豚和歐拉好貓。
無獨有偶,江淮的DI平台是A級車純電動平台,和大眾「A主平台」一樣打造10萬級左右的純電動產品。雖然小通不敢說DI平台和大眾「A主平台」之間是否存在關聯,但現在的大眾ID.系列,依靠終端降價才能夠勉強在國內市場立足。大眾看著合作夥伴在純電動產品上已經打造出性價比優勢,不可能坐以待斃,而同樣依靠性價比優勢的大眾“A主平台”,很有可能會從DI平台中學習一些“精髓”。
至於大眾「A主平台」是否與小鵬汽車合作,小通認為不會。先前集團高層便透露,福斯會基於小鵬G9平台打造專供中國市場的兩款B級車,只是和「A主平台」打造的A級車一樣,均計劃在2026年迎來上市。
A級車和B級車,涵蓋的受眾群體要比其他細分市場更廣,大眾汽車集團押寶這兩個細分領域,無疑是比較穩健的選項。當然,大眾汽車集團完全有實力入局更入門或更高端的純電動市場,但小通認為,相比“純電動市場全佈局”,靜待三年似乎是更佳選擇。
與其貿然出擊,不如靜待三年
以大眾ID.系列在國內市場的銷量來看,比較暢銷的是大眾ID.3,自從下半年公佈相關優惠政策之後,月銷量均在7000輛以上,在10月份的銷量甚至突破了萬輛水平。
但是,ID.4和ID.6在兩個銷售管道的表現比較一般,其中大眾ID.6的銷量數據遠未達到中大型純電動SUV的第一梯隊。
無庸諱言,大眾ID.系列在中高端純電動領域還沒有形成穩定的市場口碑,貿然衝擊中高端市場,大機率只會摔得更重。
直接入局更入門的純電動市場?也不是不行,只是按照目前的平台來看,大眾自己似乎也不太願意這麼做。
結合最新的財報數據,大眾集團在第三季度的銷售收入為788.45億歐元,同比增長11.6%;汽車交付量為230萬輛,同比增長7.0%,然而銷售回報率僅為6.2%,低於“超過10%」的長期目標,大眾對此獲利能力「並不滿意」。
其中,福斯集團的電動車新訂單僅佔總銷售量7.9%,未能實現佔總銷售量的至少8%的目標。
平心而論,大眾入局小型車市場沒有問題。以目前國內入門純電動市場的銷售量推斷,每月大概有80-10萬輛的市場需求,福斯則需要與比亞迪海鷗、海豚、五菱繽果和歐拉好貓等車型競爭。
但現實是,即便你能從中搶得2萬輛的月銷量成績,又能為集團帶來多少利潤?不如開發出專門針對性價比這一優勢的平台,在確保銷量的同時還提高利潤率,與比亞迪等競爭對手搶市場也更有自信一些。
除此之外,大眾集團這三年時間仍需要繼續依賴MEB平台車型,與其他競爭對手一決高下。誠然,三年時間車市會有不少變數,但只要“價格夠真誠”,相信依然會有消費者願意買單。ID.3已經順利走量,剛推出不久的ID.7能否被消費者認可,將會是大眾能夠繼續往下走的關鍵一步。
所以,德國網友們再坐不住也沒有用,畢竟中國的純電動市場要比德國的純電動市場「內捲」多了。為了不丟掉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場,大眾汽車集團選擇放棄是不可能的,無論如何都要將價格打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