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蟲在多國引爆危機已蔓延至亞洲
近日,在各大媒體平台中頻頻閃現關於臭蟲的相關新聞。起因是近期在韓國掀起了一陣“臭蟲恐慌”,幾個月前在歐洲肆虐的臭蟲蔓延到了首爾。韓國政府為此特別成立了“臭蟲政府聯合對策總部”,宣布從本月13 日到12 月8 日為臭蟲重點防治期,將對社會福利設施、學校宿舍、公共交通工具等高風險場所進行高溫蒸氣消毒,噴灑藥物消殺臭蟲。
今年比韓國更早出現臭蟲問題的,是以法國代表的歐美國家。
從六月巴黎時裝週開始,法國多個公共場所都發現了臭蟲。在人口密集場所,人們稍不留意就被臭蟲咬得全身紅腫。大約有11%的法國家庭因為臭蟲患上創傷壓力症候群(PTSD),這些人自從被臭蟲頻繁叮咬以後,白天無法正常學習和工作,晚上睡不著覺,在公車上不敢坐座位,休息日不敢出門,更別提坐在電影院看電影了。
這樣一來,消費下降,經濟也連帶著下滑,無怪乎臭蟲如此被關注。
看到這些新聞,有人開始擔心臭蟲會擴散到國內。不用擔心,因為臭蟲並不是外國專屬,在國內同樣有臭蟲。在國內各大城市最容易發現臭蟲的地方就是學生宿舍、員工宿舍、監獄和一些衛生條件差的小旅館。臭蟲氾濫也不是今年才發生的事,在十多年前,美國、加拿大、澳洲等國就已經流行過了。只是隨著社群媒體的發達,這樣的議題越來越多地進入了公眾視野,在世界各地引發討論。
臭蟲是什麼蟲?
臭蟲是一類起源非常古老的昆蟲,它們的祖先曾與恐龍同時代。臭蟲在分類上屬於半翅目臭蟲科,在它們身上有一對臭腺,在受驚後會釋放出難聞的臭液,這也是它名字的由來。臭蟲科已知的種類超過100 種,生活在除南極洲以外的各個大陸,它們的口器像一根針,吸取溫血動物的血液為食,吸人血的主要是溫帶臭蟲(Cimex lectularius)和熱帶臭蟲(Cimex hemipterus)這兩種。溫帶臭蟲遍佈全球,熱帶臭蟲主要分佈於熱帶地區,在中國兩種都有。在世界各地大流行的主要是溫帶臭蟲,也就是本文所說的種類(以下簡稱臭蟲)。
臭蟲俗稱床蝨(英文bedbug)、壁蝨,從名字就可以看出它們的習性。臭蟲怕光,白天常藏在床板、床墊、牆壁和地板的縫隙以及家具的角落裡,晚上趁著人睡著吸血。
被吸血時人們往往沒有任何感覺,直到早上起來才會發現身上多了一些又紅、又大、又圓的包,瘙癢的感覺會持續好幾天。當臭蟲非常飢餓時,白天也會出來吸血。
臭蟲的秘密生活
臭蟲一生經歷卵、若蟲、成蟲三個階段,若蟲從卵中孵化後就開始吸血,經歷幾次蛻皮羽化成蟲,從卵到成蟲僅需6-8 週,一年可以繁殖三代以上。雌性臭蟲交配一次就可以終生卵,一個繁殖週期可以產超過200顆卵。臭蟲卵像一顆白米粒,長度只有1 毫米不到。
剛孵化的若蟲只有1.5 毫米左右,此後蛻皮一次長大一圈,經過5 次蛻皮發育成蟲。到了成蟲階段長度也只有4-5 毫米。在幼期,臭蟲必須兩三天就吸一次血,不然就會餓死。但是到了成蟲階段,臭蟲就變得非常耐餓。
在低溫和濕潤環境,臭蟲吸飽一次血可以管半年以上。臭蟲的吸血量是蚊子的7 倍,一次可以吸自己體重1-2 倍的血,吸飽後就從扁平變得渾圓。所幸的是,臭蟲並不會像蚊子一樣傳播疾病。臭蟲通常從5 月開始活躍,8 月最多,10 月後逐漸減少,冬季停止活動和產卵,在全年不低於13℃ 的地方可以全年活動。
臭蟲最適合的繁殖溫度是28℃-33℃,濕度是55%-60%。氣候變暖對臭蟲來說顯然是重大利好,這意味著它們每年能活動和繁殖的時間大大增加。
偏愛都市生活的臭蟲
相較於鄉村,倫敦、巴黎、紐約、多倫多、首爾這樣的大城市更適宜臭蟲的生存。因為大城市擁有更密集的人口——臭蟲的食物來源。在歷史悠久的老牌城市,常用木地板、地毯、木家具的老房子,老公共建築和福利設施都為臭蟲提供了更多樣和便利的藏身之處。大城市還擁有更多的學校、集體宿舍、養老院、圖書館、電影院、監獄等等人口更容易集中的場所,加之二手物品交易,也給了臭蟲更多可乘之機。
此外,大城市發達的旅遊業同樣是臭蟲傳播的溫床。臭蟲也喜歡群居和“旅行”,可以隨著衣物和行李傳播,頻繁的人員流動極易將臭蟲由一個地方帶到另一個地方。在2000 年雪梨奧運後,幾乎所有雪梨的飯店都能找到臭蟲。臭蟲並不是近年才在歐美等國出現的,臭蟲早已植根於亞歐大陸。
早在2000 多年前,古希臘的博物學家亞里斯多德與義大利的博物學家普林尼就已經在著作中記錄了這種潛伏在床上吸血的昆蟲。
1730 年英國滅蟲師約翰·索薩爾(John Southall)在出版了第一本臭蟲防治專著《論臭蟲》(A Treatise of Buggs),在插圖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臭蟲的生活史。在中國古籍中少見到臭蟲的描述,因為臭蟲很容易與蝨子、跳蚤等其他吸血昆蟲混淆,沒有詳細的描述和插圖,很難考證具體種類。
為什麼臭蟲會捲土重來?
臭蟲在近幾十年的氾濫,要從一種名為DDT 的農藥說起。1939 年,瑞士化學家保羅米勒發現DDT 可以能迅速殺死衛生和農業害蟲,並以此申請了專利。之後,DDT 在世界各地被廣泛使用為殺蟲劑。人們將DDT 稱為“昆蟲世界的原子彈”,它幾乎一網打擊了包括臭蟲在內的一眾困擾人類的昆蟲,使得它們沉寂多年。
到了1960 年代,美國的海洋生物學家蕾切爾·卡森發現DDT 對多種動物和環境都有不可逆的毒害,並可在生物體內長期累積。她在《寂靜的春天》一書裡詳述了這些發現,呼籲大眾關注DDT 的濫用問題。
她的努力得到了認可,到了1970 年代,多數國家明令禁止或限制生產和使用DDT。DDT 的禁用當然是好事,但也帶來新的「副作用」——那就是諸如蚊子、臭蟲這樣的衛生害蟲又開始越來越多。目前,在世界各地使用較多的臭蟲殺蟲劑,主要成分和滅蚊蟲的差不多,大都是擬除蟲菊酯類、有機磷類的化合物。
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臭蟲對這些成分產生了抗藥性,也使得滅蟲越來越難。在18、19世紀,臭蟲曾被歐洲上流社會視為下層階級衛生條件低下的產物,因為臭蟲很容易在廉價的旅館和破舊的房屋中出現。
實際上,在高檔的飯店、富人家庭同樣有可能出現臭蟲。一旦臭蟲在家裡入住和大量繁殖,要徹底根除並不是容易的事,因為它們個體小、繁殖速度快,家裡可以藏身的地方又太多了。徹底清除臭蟲的成本並不低,在法國,一般家庭進行一次徹底臭蟲消殺平均需要花費866 歐元(約合人民幣6814 元)。作為依賴人血生活的昆蟲,臭蟲的活動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
今年,疫情後日漸恢復的世界觀光業、歐美的極端高溫天氣,都加速了臭蟲的繁殖與傳播。
遇到臭蟲,怎麼防?怎麼治?
如果在家裡或宿舍裡發現被臭蟲咬了,第一時間就要採取措施處理。有人要問了,怎麼判斷被臭蟲咬了呢?首先,臭蟲在室內環境咬人的時間通常都在晚上。如果你一覺醒來發現裸露在外面的手臂、脖子、腰部出現了一些直徑超過半厘米、呈一列或者片狀排列的圓形紅包,能夠感覺到明顯的瘙癢感,那極大可能就是床上有臭蟲。
在過去,人們常常將發現了臭蟲的床板和床墊拿到太陽下曝曬,試圖殺死臭蟲。但其實這種方法並不好。
因為臭蟲的致死溫度是50℃,太陽曝曬難以迅速達到這個溫度,在到這個溫度之前,臭蟲早已迅速擴散到其他沒被侵害、溫度更低的地方。還有一個土辦法是把床架和床板搬到室外用開水澆燙,這個辦法倒是可行的,臭蟲可以被燙死,但是在操作時要注意安全,避免燙傷。如果家裡有電熨斗,也可以將電熨斗調至高溫模式在床墊上移動,殺滅臭蟲。
住在集體宿舍,將床墊用防水材料完全包裹起來可以預防臭蟲在床上安家。出門回到家時,及時檢查背包、行李箱和衣物,更換衣物之前不坐在沙發、床和布面坐墊上,衣物及時清洗烘乾,都可以避免把臭蟲帶回家。雖然臭蟲目前在中國還沒有大規模氾濫,但我們仍然不能掉以輕心。對一般居民來說,防患於未然,定期打掃房間和換洗床上用品是十分必要的。
在人員密集的社區,一旦臭蟲爆發,整個社區的所有住宅都有受侵害的風險。
如果臭蟲規模達到一定程度,防治是非常困難的,必須找專門的殺蟲公司來做全面清除。對於相關的政府部門、社區管理單位和科研單位,可以吸收他國經驗,及時監測臭蟲動態,進行相關的研究和預防工作。臭蟲從來就沒有遠離我們,人類與臭蟲的對決將是一場持久的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