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政變再反轉:阿爾特曼逼宮失敗董事會又換了新CEO
就在剛剛,為期兩天半的《矽谷風雲之年度OpenAI奪權大戲》終於迎來尾聲:據外媒The Information報道,OpenAI聯合創始人、首席科學家、董事會董事伊利亞·蘇特斯科夫(Ilya Sutskever)在舊金山週日晚上(北京時間今天中午)告訴員工,前CEO薩姆·阿爾特曼(Sam Altman)不會重任CEO!
不僅如此,上週六剛被董事會傾點為臨時CEO的米拉·穆拉提(Mira Murati)也火速下崗。蘇特斯科夫宣布,亞馬遜旗下遊戲串流平台Twitch的共同創辦人埃米特·謝爾(Emmett Shear)將成為新的臨時CEO。
蘇特斯科夫,也就是主導董事會開除阿爾特曼、被馬斯克青睞有佳的那個男人,在一眾投資人與阿爾特曼「逼宮」的壓力下,表示他與罷免阿爾特曼的其他三名董事會成員堅持他們的決定,堅信這是捍衛公司使命的「唯一途徑」。
他說,阿爾特曼的行為和董事會的互動削弱了其監督公司AI開發的能力。
▲由左至右依序是蘇特斯科夫、阿爾特曼、穆拉提、布羅克曼(圖片來源:Jessica Chou)
短短兩天半,《矽谷風雲之年度OpenAI奪權大戲》已連更數集,包括但不限於《我被我一手搭建的董事會開除了》、《「ChatGPT之父」加入AI失業大軍》、《陰謀論之GPT-4才是開除老闆的幕後BOSS》、《臨時CEO上任32小時被前CEO成功策反》、《矽谷甄嬛傳之被廢黜的「薩娘娘」黑化回朝復仇逼宮》等精彩劇集。
劇情進展之速、抓馬之程度令全球科技大佬和投資人瞠目。矽谷天使投資人羅恩·康韋、經常炮轟ChatGPT的紐約大學榮譽教授加里·馬庫斯、「科技狂人」馬斯克……紛紛下場吃瓜和評論。至此,我跟科技業大佬的共同點+1。
而現在,劇情正迎來最後的高潮!
北京時間今天早上,阿爾特曼曬出進入OpenAI總部的“訪客證”,並高調宣布這是“最後一次佩戴它”。這刺激的劇情,令網友們搬好小板凳,並發表銳評:1985年,蘋果解僱賈伯斯,他用了12年回歸;2023年,OpenAI解僱阿爾特曼,他衝回總部只用了48小時。
▲阿爾特曼發自拍,曬今日進入OpenAI總部的訪客證
眼見著阿爾特曼「逼宮」在即,一眾投資方又堅定地跟阿爾特曼站在統一戰線上,正當大家默認這位拿了爽文劇本的AI大男主重新奪權已是板上釘釘時,代表“正義之光”的蘇特斯科夫卻站了出來,斥責阿爾特曼的“不忠不義”,再撤CEO,扶持新CEO上馬。
從業界大佬到民間高手,此刻站在同一網速的吃瓜起跑線上,從各個角度分析阿爾特曼為啥被開、OpenAI各個派係誰對誰錯、阿爾特曼和蘇特斯科夫誰能取得最終勝利、失敗者又將何去何從……此時已經是加州的夜晚,奪權大戲的結果尚未被官宣,看來矽谷又要度過一個難眠之夜。
01.
讀懂OpenAI「政變」始末
你需要了解的七大關鍵訊息
在坐等最終大結局的前夕,智東西整理了這場「矽谷奪權大戲」值得關注的關鍵訊息:
1.事發非常突然,阿爾特曼僅提前一天得知自己被解僱的消息,董事會前主席格雷格·布羅克曼(Greg Brockman)則僅提前不到10分鐘才得到通知。
2.包括微軟在內的OpenAI投資者幾乎都沒有收到任何關於阿爾特曼被解僱的通知,有爆料稱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對此「非常憤怒」。
3.儘管OpenAI公告稱開除阿爾特曼是因為他“不夠坦誠”,但輿論的主流觀點認為這是一場“安全主義”對“加速主義”的驅逐。
4.矛盾的源頭似乎指向OpenAI首席科學家蘇特斯科夫。
▲OpenAI首席科學家蘇特斯科夫(圖片來源:OpenAI)
5.阿爾特曼下台後,Anthropic、Cohere等OpenAI的競爭對手紛紛挖人,GoogleDeepMind申請人數激增。
6.在被開除前幾週,阿爾特曼積極尋求數十億美元投資,擬創辦AI晶片公司。其TPU(張量處理單元)專案代號為Tigris,目標是與英偉達競爭。
7.微軟極力推動阿爾特曼復職,並考慮在他回歸後加入OpenAI董事會。知情人士稱,如果他無法重返OpenAI,微軟將考慮投資他的新企業。
這場荒誕的鬧劇依然落幕,但它也揭示出OpenAI這家看似穩固的明星獨角獸背後的管理問題,引發我們的思考:如此「詭異」的一場紛爭,其背後的核心原因究竟是什麼?它又會為OpenAI帶來什麼樣的後果?讓我們從事件的始末出發,找出這些問題的答案。
02.
短短60小時
OpenAI奪權大戲驚天反轉
1、北京時間11月18日
凌晨4:28,OpenAI突然發佈公告,宣布開除前CEO阿爾特曼,董事會主席、OpenAI總裁布羅克曼「被離開」董事會,但保留公司職務;CTO穆拉提被任命為臨時CEO,直到公司物色到新的長期CEO為止。
▲OpenAI臨時CEO穆拉提(圖源:OpenAI)
當天4:19,布羅克曼收到蘇特斯科夫的短信,要求快速通話。4分鐘後,蘇特斯科夫召開Google Meet視訊會議,通知布羅克曼他被董事會除名,但保留公司職務。
幾乎同時,微軟被告知了這個消息。根據外媒的報道,微軟管理階層也僅在公告發出前幾分鐘才被通知。
在OpenAI發佈公告後,阿爾特曼於5:46回應,表示非常喜歡在OpenAI度過的時光,後續有更多的話要說。
OpenAI在宣布開除阿爾特曼後似乎立即召開了全體員工會議。The Information在6:43引述知情人士消息報道,穆拉提在全公司會議上告訴員工,公司與微軟的關係保持穩定,「微軟CEO納德拉和CTO凱文·斯科特(KevinScott)對OpenAI表達了’極大的信心’」。
7:25,納德拉發布聲明,表示這不會影響OpenAI與微軟之間的合作關係。
8:09,布羅克曼宣布辭職,稱:“鑑於昨天的新聞,我將退出OpenAI。”
中午12:42,布羅克曼二度發文,表示對董事會的行為感到震驚和難過,並梳理了公告發出前的發生的事情。根據布羅克曼後來透露的訊息,在消息公佈的前一天中午,阿爾特曼收到首席科學家蘇特斯科夫的簡訊約他談談。透過Google Meet視訊會議,阿爾特曼被告知他將被解僱,消息很快就會發布,整個董事會除了布羅克曼都在場。同時,穆拉提得知自己將臨時繼任。
13:05,阿爾特曼二度回應,感謝大家對他的關心,又於27分鐘後再次發文:「如果我向OpenAI開火,董事會應該追查我的股票的全部價值。」而實際上,他沒有任何OpenAI的股份。
下午14:41,The Information引述內部員工訊息報道,三名資深研究人員辭職。
然而一夕之間,這場紛爭的主角雙方就互換了地位。
2、北京時間11月19日
19日早間,多家外媒帶來了新的爆料:在投資方、內部員工的不斷施壓下,OpenAI董事會正與阿爾特曼商討重新擔任CEO之事。
但阿爾特曼對此則有些猶豫。知情人士稱,他正面臨回歸公司和自立門戶兩個選項。
前者是OpenAI的主要股東想要看到的結局。包括微軟在內的主要股東正向董事會施壓,要求阿爾特曼復職CEO。而阿爾特曼的態度是,如果他回歸OpenAI,董事會必須進行改革。
後者則早有跡象。今年9月,多家外媒就曾報道阿爾特曼與著名的iPhone設計師喬尼·艾維(Jony Ive)討論合作開發新型AI硬體設備事宜,並與日本軟銀集團的孫正義進行了深入談判,擬成立一家合資企業。根據爆料,最近幾個月他定期參加孫正義在加州伍德賽德豪宅舉行的晚宴,與艾維、納德拉等科技高管討論AI、晶片和其他科技話題的未來。
知情人士稱,當地時間週五上午,也就是被開除前的上午,阿爾特曼與包括晶片設計公司Arm在內的半導體公司高管商討如何儘早設計出新的晶片,為OpenAI這樣的大型語言模型公司降低成本。目前還不清楚阿爾特曼是代表OpenAI,還是代表潛在的新公司參加討論。
被OpenAI趕下台後,阿爾特曼告訴投資者,他計劃成立一家新的AI公司,布羅克曼預計加入,跟辭的OpenAI員工可能也會加入。
阿爾特曼的野心也是他與董事會分歧的一大原因。根據彭博社18日報道,消息人士透露,阿爾特曼一直在尋求從中東主權財富基金籌集數百億美元,以創建一家AI晶片企業,與英偉達競爭。
根據The Verge報道,一些OpenAI員工給董事會立下了一個死線-舊金山時間18日17點(北京時間19日9點)。如果到這個時間點,董事會仍然沒有讓阿爾特曼回歸,他們將提交辭職。
然而截止時間過去後,OpenAI、阿爾特曼雙方都沒有給予明確的回應。直到昨天中午12:47,阿爾特曼再次出現,語焉不詳地說了一句:“我非常熱愛OpenAI團隊。”
隨後,包括布羅克曼在內的大批OpenAI現任或前任員工轉發,大秀各種顏色的愛心Emoji。
連ChatGPT都轉發了,網友調侃:它知道,父親回來了。
而理論上站在他「對立面」的穆拉提,也在事件發生後首次公開回應,在阿爾特曼發表「我愛OpenAI團隊」的貼文下評論了一顆愛心。布羅克曼還和她玩起了“愛心接力”,讓一眾網友摸不著頭腦:倆這是在玩兒啥呢?
3.北京時間11月20日
舊金山又度過了一個夜晚,北京時間今早5:03,阿爾特曼曬出一張佩戴OpenAI總部訪客證的照片,並說:“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戴它。”
同時據多家外媒報道,他和布洛克曼已抵達辦公室推動復職CEO一事。員工透露,穆拉提稱她的團隊是「第一個」要求阿爾特曼回歸的團隊。
談判已經到達最後階段,阿爾特曼再次設定了舊金山時間17點(北京時間今早9點)的最後期限來給董事會施壓。他回歸的一大條件,是現有董事會必須下台。
曾加入特斯拉又回歸OpenAI的創始成員之一安德烈·卡帕西(Andrej Karpathy)在沉默了兩天后發表評論,稱:「我現在沒有什麼太重要的東西要補充。我喜歡並尊重山姆,我想OpenAI的大多數成員也是如此。董事會原本有機會解釋他們的激烈行為,但他們沒有抓住這個機會,所以除了表面上能看到的情況之外,我沒有什麼可說的了。”
忙著發射SpaceX星艦的馬斯克也加入評論大軍:“鑑於先進AI的風險和力量,應該告知公眾為什麼董事會認為他們必須採取如此嚴厲的行動。”
彭博社今早的報告揭露了阿爾特曼擬成立的AI晶片公司更多細節:公司尚未成立,與投資者的談判處於早期階段,OpenAI最大的投資者微軟也有興趣支持阿爾特曼的晶片企業。專案代號為Tigris,目標是打造用於處理大量AI工作負載專用晶片TPU。
OpenAI的競爭對手也沒閒著。根據The Information報道,阿爾特曼下台後,Cohere、Anthropic等紛紛拋出招募連結試圖挖人,GoogleDeepMind申請人數激增。
雙方僵持了幾乎8小時。就在大家都以為又該「洗洗睡了」的時候,The Information在中午13點,也就是舊金山的夜晚9點帶來了最新進展:談判疑似破裂,謝爾將擔任新的臨時CEO。
▲OpenAI新任臨時CEO謝爾(圖源:Twitch)
03.
加速主義vs 安全主義
最有可能的背後原因?
OpenAI在公告中並未明確解僱阿爾特曼的具體原因,只是公關性地說他“不夠坦誠”,於是大家紛紛搬起小板凳開始“吃瓜”,猜測這個一直以來代表公司形象的“明星CEO 」被開除的真正原因。
有猜他隱瞞了資料外洩問題的,有猜他過於追求商業化和蘇特斯科夫「三觀不合」的,還有「陰謀論」認為是微軟介入想要進一步控制OpenAI的…一時間爭議四起,網友們也不忘玩梗,戲稱阿爾特曼成為第一位被OpenAI奪走工作的人。
但隨著外媒和內部員工的爆料逐漸增多,拼圖的碎片也逐漸變得完整。
輿論對於阿爾特曼被解僱原因的主要觀點是其追求商業化和利益,違背了非營利使命和安全原則。簡單來講,就是「加速主義」與「安全主義」之間的分裂。
矽谷知名科技記者卡拉·斯威舍(Kara Swisher)爆料,知情人士告訴她,在阿爾特曼的領導下,公司的盈利方向和發展速度可能會被視為過於冒險,而非營利組織方面則致力於更多的安全和謹慎,兩者之間存在分歧。
她還引述知情人士消息稱,蘇特斯科夫是這起事件的中心人物,他與阿爾特曼、布羅克曼在職責和影響力上的關係日益緊張,而他得到了董事會其他成員的支持。
隨後,根據The Information報道,OpenAI員工透露在阿爾特曼被解僱之前,公司內部就AI安全問題一直存在分歧。在發給員工的備忘錄中,臨時CEO穆拉提談到「我們的使命和能力-共同開發安全、有益的AGI」。根據會議記錄,至少有兩名員工詢問蘇特斯科夫,此次解僱是否構成「政變」或「惡意收購」。蘇特斯科夫說:「你可以這樣稱呼它,我理解你為什麼選擇這個詞,但我不同意這一點。這是董事會履行非營利組織使命的職責,即確保OpenAI構建造福全人類的AGI。 」這似乎進一步印證了斯威舍的爆料。
關注科技領域的a16z偵查員安德魯‧科特(Andrew Côté)認為,這是一場派系鬥爭。與績效、策略領導或公司願景無關,雙方爭論的焦點是如何正確地使用突破性技術,從而在安全至上和部署速度之間進行平衡。
他認為,如果這是事先規劃好的,阿爾特曼就不會代表OpenAI出席APEC活動整整一周,也不會參加兩週前的OpenAI開發者大會。如果微軟知情或參與其中,納德拉就不會在開發者大會上與阿爾特曼同台。
也有多位網友指出,OpenAI近日頻繁出現安全問題,可能引發「安全主義」派系的擔憂。
11月8日,ChatGPT及其API介面出現「嚴重停機」(Major Outage)事件,故障時間斷斷續續超過12小時。
11月10日,微軟出於“安全考慮”,短暫地禁止員工使用ChatGPT。
11月15日,阿爾特曼宣布ChatGPT Plus暫停新註冊,由於「使用量的激增超出了OpenAI的承受能力」。
11月16日,多名用戶發現ChatGPT網頁版出現重大漏洞,只要修改網址,就能使用原本應該付費使用的GPT-4。
此前,ChatGPT曾在今年3月被曝用戶聊天記錄外洩。
隨著相關報導和爆料的不斷證實,這一觀點也成為主流的輿論風向。根據預測市場平台Manifold上一千多名網友對阿爾特曼被解僱原因的投票,得票率最高的5個原因中有4個都在闡述這一觀點,其次是認為他向董事會隱瞞了重要的開發成果或業務決策。
▲網友對阿爾特曼被開除的原因猜測(圖源:Manifold,數據截至11月20日9點)
事實上,這並不是OpenAI第一次因為AI安全問題而出現人事變動。先前,由於在發展方向上產生分歧,擔心微軟對OpenAI的投資會使其走上更商業化的道路,偏離最初對AI安全性的關注,時任OpenAI研發副總裁達裡奧·阿莫迪( Dario Amodei)領導的團隊選擇離開並於2021年成立了Anthropic。
04.
OpenAI陷入股票出售危機
沒有阿爾特曼的公司將何去何從?
根據The Information週六報道,在阿爾特曼突然被解僱以及一群高管離職之後,OpenAI員工持股的出售計劃懸而未決。該計劃原本將使這家新創公司的帳面價值達到約860億美元。
據一位熟悉此事的人士透露,由Thrive Capital主導的要約收購尚未結束,但已進入最後階段,原計劃最快將於下個月完成。
然而現在,三名計劃參與要約收購的OpenAI前員工稱,他們不再指望這筆交易會實現,即使實現了,也會因為此次「驅逐」事件而降低估值。
投資方的一位人士稱,離職事件讓一些投資者擔心,不斷蔓延的員工叛亂可能會危及他們在這家AI「寵兒」身上所持股份的價值,而公司內部派系的不斷壯大也會削弱OpenAI未來的招募能力,因為OpenAI的招募人員曾利用即將賣出的股票來吸引頂尖的AI研究人員。
包括微軟在內的主要投資者幾乎都沒有收到任何關於阿爾特曼被解僱的通知,而微軟已經向該公司投入了130億美元。
如果投標被取消,對計劃參與投標的OpenAI員工將是巨大的打擊。此次股票出售的價格幾乎是今年年初估值的三倍,是2021年估值的四倍。
同時,幾家投資了OpenAI的創投公司代表表達了對阿爾特曼的支持。
紅杉資本的阿爾弗雷德·林(Alfred Lin)在X上寫道,他「期待阿爾特曼和布洛克曼建立下一個改變世界的公司」。
矽谷著名天使投資人、SV Angel創始人羅恩康韋(Ron Conway)表示:「OpenAI發生的事情是一次董事會政變,自1985年蘋果董事會驅逐史蒂夫·喬布斯以來,我們從未見過這樣的政變。這是令人震驚、不負責任的,對薩姆和格雷格以及OpenAI的所有建設者都是不公平的。”
Y Combinator CEO陳嘉興則是接連轉發多條抨擊EA(有效利他主義)運動的貼文。先前有網友發現,OpenAI董事會原6人中有3人都與EA運動有聯繫,認為這可能意味著他們以阻礙EA運動、非營利組織使命的原因將阿爾特曼踢出局。
值得玩味的是,雖然納德拉非常體面地在幾個小時後就發聲明穩定軍心,且隻字未提阿爾特曼,但據彭博社18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道,納德拉對這一消息“猝不及防”,並感到非常憤怒。
據知名財經專家沃爾特·布隆伯格(Walter Bloomberg)透露,納德拉與阿爾特曼進行了交談,要求確保他週一重回OpenAI工作。
而現在,阿爾特曼談判疑似走向破裂,OpenAI這家公司以及現任董事會將何去何從,也是大家最為關注的議題之一。
根據外媒報道,微軟曾考慮爭取OpenAI董事會的位置,或作為沒有投票權的觀察員加入,但前提是阿爾特曼復職。而面對現在的局面,微軟將如何抉擇也牽扯到OpenAI後續的發展。
此外,Salesforce前聯席CEO布雷特·泰勒(Bret Taylor)曾被爆是正在審查的董事名單中的有力競爭者之一。但目前談判失敗,董事會是否會重新調整,目前還不清楚。
▲Salesforce前聯席CEO泰勒
美國AI認知科學家加里·馬庫斯(Gary Marcus)在X上寫道:「解僱薩姆然後試圖讓他回來真是一團糟。董事會先是公開表明了對薩姆的真實性缺乏信心,又在不久後試圖讓他回來,既傷害了穆拉提,也證明了自己的善變。”
他認為,無論阿爾特曼是否回歸,都將為OpenAI這家公司帶來本質上的破壞。
如果他不回歸,穆拉提可能會感到不安,因為董事會已經損害了她的利益。如果他回歸,OpenAI這番操作將一事無成(並且可能失去蘇特斯科夫和860億美元的交易),然後回到一個他們不信任的人身邊,並賦予他更大的權力,這可能會從本質上破壞安全性。
馬庫斯也轉發了一位新創企業籌資顧問邁克爾·哈達德(Michael Haddad)的評論:「如果董事會退出,薩姆復職,那麼我們可以期待幾件事。一,治理結構很可能會發生變化,變得更加以利潤為導向;二,新產品發布的步伐可能會加快;三,AI的安全性可能會受到影響。”
05.
結語:離職“鬧劇”
揭露明星獨角獸內部管理亂象
短短兩天半之內,OpenAI這家AI領域的超級明星獨角獸上演了一出管理層內訌的鬧劇。在「吃瓜」的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其內部管理的混亂以及董事會結構的不合理。
根據OpenAI公開的訊息,在此次人事變動之前,董事會成員共有6名,除了阿爾特曼、布羅克曼、蘇特斯科夫外,其餘3名均不是OpenAI員工。
而身為OpenAI最大的「金主」之一的微軟,竟然連個董事會位置都沒有。
戲劇性的是,董事會的架構正是阿爾特曼本人一手構建的,而疑似本次鬧劇的“主謀”蘇特斯科夫,也是他和布羅克曼盛情邀請加入的,這頗有一番喬布斯當年挖來斯卡利接著被後者趕走的畫面感。
根據《連線》《紐約時報》科技記者凱德·梅茨(Cade Metz)在《深度學習革命》書中的記錄,蘇特斯科夫其實是OpenAI的初始成員中最後一個加入的。阿爾特曼、布羅克曼等原本計劃在2015年底的NIPS會議上官宣OpenAI成立,但為了等蘇特斯科夫做決定,只好延後聲明。布羅克曼還短信轟炸蘇特斯科夫,敦促他加入OpenAI。直到會議最後一天官員宣前,蘇特斯科夫才傳簡訊告知布羅克曼他決定加入。
這場鬧劇背後有多少暗潮洶湧我們無從而知,但可以預見的是,OpenAI內部必然面臨著巨大的改革,而公眾和投資者對OpenAI這家公司的信任危機能否消除,就看時間和他們後續的行動表現了。
週六開除CEO,週日醞釀“復仇”,週一再扶新CEO,OpenAI高層聯袂出演的這出年度商業奪權大戲,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