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誕生純色長頸鹿專家:必須終身圈養為了它好
2023年7月31日,美國田納西州的布萊茲動物園出生了一隻獨特的長頸鹿,取名為Kipekee,也就是「獨特」的意思。我們知道,長頸鹿身上都會長一些獨特的斑紋,不同種類的長頸鹿斑紋不一樣,即使同一物種,斑紋也有差異。
有的是方形的,有的是不規則的,有的邊緣是光滑的,有的則像樹葉一樣,是有細紋的。
斑紋,可以說是長頸鹿獨一無二的身分證。
然而,這隻長頸鹿居然沒有“身份證”,全身是棕色的,沒有任何斑紋,被外媒稱作是“一塵不染”的“世界上最稀有”的長頸鹿。
根據記載,這樣的長頸鹿只有2隻。
第一隻出生於1972年,在日本的動物園,名字叫Toshiko,而這一隻是罕見的第二隻。
很多人難以理解,沒有斑紋有什麼大驚小怪的,難道比白化的還罕見嗎?
事實上,還真是這樣的。全身白色的長頸鹿,目前記載的有3隻,比無斑點的還多一隻。
它們位於肯亞的保護區裡,不幸的是,其中2只是一對母子或母女,已經被偷獵者獵殺,現在世界上僅存一隻白色長頸鹿。
沒有斑點,對這隻長頸鹿意味著什麼?
別看長頸鹿的斑點各式各樣,但不是亂長的,研究表明,小長頸鹿的斑紋遺傳自它的母親。
2018年,動物學家Derek Lee和他的團隊在學術期刊《PeerJ》上發表了一篇文章,他們認為長頸鹿的斑點很多方面的特徵是可遺傳的。
從2011年開始,他們就在野外收集長頸鹿母親和它孩子的照片,然後用一種識別軟體來分析這些斑點的特徵。
在分析的時候,他們將斑點的特徵分成11個維度,包括圓度、顏色、大小、數量、光滑度等等,透過分析這些來確定母親和後代之間是否存在遺傳,遺傳又有多少。
結果表明,小長頸鹿確實會從母親那裡遺傳斑點的形狀,遺傳特性非常明顯的則是圓度和光滑度。
根據這幾年的觀察,他們還發現,擁有較大斑點和不規則形狀斑點的小長頸鹿,存活率較高。
這意味著,斑點對於長頸鹿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至於有哪些功能,科學家也給了自己的理論。
社交必備
獨一無二的斑紋,是長頸鹿獨特的身份象徵,研究人員就是透過斑紋來區分長頸鹿。
長頸鹿自己也會用斑紋來辨識同類。
因為斑點是由母親遺傳給後代的,那麼透過辨識特定的斑紋,就能找到自己的家人。
在交朋友的過程中,它們也會優先選擇斑紋相似的個體。有研究表明,雌性長頸鹿更願意和斑紋相似的雌性長頸鹿交往。
偽裝
這個作用就無需過多解釋了,在大自然中,有很多動物,都會透過條紋或斑紋來偽裝自己。
調節溫度
有研究表明,每個深色斑塊下方都有一個單獨的血管體。
血管體由一條直徑約0.9mm的動脈來供血,像葉脈一樣向四周輻射出很多細密的分支,這些分支會和斑塊邊緣的大靜脈相連(直徑1.66mm),這樣就形成一個血管體單位。
一個斑塊一個斑塊的血管體經由血管相連,就形成了整個循環系統。
這樣的結構,在解剖學上最大的好處是調節體溫,溫度高,用輻射的小分支來散熱,溫度低,只要關閉這樣獨特的血管結構就可以保留熱量。
綜合這些功能,就可以得出:如果生活在野外,這隻無斑點長頸鹿根本活不到成年。
因此動物學家建議,一生圈養這隻長頸鹿。
獅子都束手無策的長頸鹿,難逃人類之手岌岌可危
長頸鹿雖然是吃素的,但在大自然中幾乎無人敢惹。
它最大的敵人,就是獅群,然而面對這樣的對手,在敵眾我寡的劣勢下,長頸鹿照樣可以淡定逃脫。
在非洲,就有人觀察到6對1的對戰,最後長頸鹿安全逃離。
身為非洲的頂級掠食者,獅子確實有能力獵殺長頸鹿,但一般都是未成年的、年老的或體弱多病的個體,成年長頸鹿,它們是不敢惹的。
因為要殺死一隻成年的長頸鹿,很艱辛,更多的則是不划算!
長頸鹿是陸地上最高的動物,想要一口鎖喉幾乎是不可能的。
獅群最常用的戰術就是跳到背上啃咬,或是咬後腿。而此時的長頸鹿,其實除了心甘情願被咬,能做得不多。要嘛用力搖晃身體,試著將獅子搖下來,要嘛用後腿踢身後的獅子。
它們之間比拼更多的就是耐力了,只要長頸鹿不倒地,獅子就能吃不到這個「食物」。只要長頸鹿撐得夠久,獅群自然而然會放棄,轉而瞄準其他的食物。
因此,在野外,除非萬不得已,獅子不會輕易向成年健康的長頸鹿下手。
然而,正是這種獅子都不敢輕易惹的長頸鹿,在人類的影響下,已經逐漸走向滅絕。
科學研究表明,在過去的三十年裡,至少有40%的長頸鹿消失了。
雖然人類已經採取了保護措施,但目前的情況仍然很嚴峻。預估網紋長頸鹿的野外數量已經下降到了16,000只,最稀缺的是北方長頸鹿,預估只有5,900隻。
在不久的將來,人類或許很難再找到這種動物了。
這一切,人類負有主要責任,對環境的破壞,僅僅為了吃肉喪心病狂地偷獵,是導致長頸鹿滅絕最主要的原因。
最後
總的來說,以現在長頸鹿的局面來看,這隻無斑塊的長頸鹿既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
不幸的是,它沒有斑點保護,野外生存幾率很低,一生終將在人類「保護」下生活,說得好聽就是圈養,實際和「囚禁」是差不多的,它再也無法擁有自由的生命。
幸運的是,野生長頸鹿生存岌岌可危,有的物種已經淪為瀕危物種,人類圈養反而能保護這隻小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