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研發的選擇性增溫薄膜可以保護農作物和基礎設施免受寒夜侵襲
夜間氣溫下降是一個基本事實,這會損壞農作物、設備和基礎設施。一個科學家團隊創造了一種新型薄膜,它能選擇性地吸收和反射不同波長的紅外線,從而有效地為物體保暖,可幫助保護農作物和基礎設施免受隔夜低溫的破壞。
地球的大氣層對某些紅外線波長(即熱能)是透明的,這意味著它們可以直接穿過大氣層,進入極度寒冷的太空。科學家正在利用這一現象為建築物開發輻射冷卻系統,但這也是地表溫度在一夜之間急劇下降的原因。
這些溫度波動以及霜凍和露水等後續影響會損壞農作物、電線以及其他暴露在自然環境中的設備和基礎設施。主動升溫通常需要使用加熱器,不僅消耗能源,還會對環境造成巨大影響。
但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中科院的科學家們創造了一種被動式工作的輻射加熱系統。研究小組創造了一種奈米光子薄膜,它可以選擇性地反射和吸收不同波長的光,從而最大限度地為所覆蓋的物體提供溫暖。關鍵在於反射大氣透明的8 至14 微米範圍內的波長,同時吸收5 至8 和14 至16 範圍內的波長(輻射波段)。
這種薄膜由五層超薄的鍺和硫化鋅交替製成。這些材料在透明窗口的反射率為0.91,在輻射波段的吸收率為0.7。在室外測試中,薄膜成功地使覆蓋表面比反射所有波長的表面保暖2.1 °C(3.8 °F),比吸收所有波長的表面保暖4.4 °C(7.9 °F)。
這聽起來像是毯子或其他基本覆蓋物可以解決的問題,但研究小組表示,這種技術在保護易受損傷的表面和物體方面要有效得多。此外,如果將這種技術安裝在建築物上,就能讓建築物在一夜之間保持舒適的溫度,同時也能節省一大筆能源費用。
這項研究發表在《光: 科學與應用》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