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前華裔高層:真實的馬斯克,跟暢銷書裡的不一樣
當計時器數到139秒時,獵鷹9號(Falcon 9)火箭在空中爆炸,殘骸落入大西洋。這是獵鷹9號自2010年開始執行發射任務以來,首次在發射過程中爆炸。「就像肚子被打了一拳(gut wrenching)。」Lewis Hong回憶起火箭發射失敗的場景,依然心情沉重。
獵鷹9號是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研發的可回收式中型運載火箭,當天,SpaceX 依照慣例組織全公司員工一起觀看火箭發射直播,SpaceX 獵鷹9號火箭首席製造工程師Lewis Hong 卻十分罕見地遲到了,這個小插曲讓Lewis Hong 的心中有了不祥的預感。
這天是2015年6月28日,也是SpaceX 創辦人&CEO 馬斯克44歲的生日。
身為SpaceX 前華裔高階主管,Lewis Hong 曾與馬斯克並肩作戰7年,深度陪伴SpaceX 成長,也經歷了發射失敗。
儘管Lewis Hong 已經離開了SpaceX ,但在“甲子光年”與他對話的兩個半小時裡,他一百多次提到馬斯克,評價馬斯克是“當代最瘋狂的夢想家”,也是“最勤勉的實干家”,更是“一個真誠的人”。
這一切,都要從2012年9月的一通電話說起。
兩分鐘「征服」馬斯克
鈴聲響起,Lewis Hong 的手機螢幕上顯示的來電人為Eric。
“Lewis,你想造火箭嗎?”
“你在開玩笑嗎?”
“不,不是。這是全世界第一家火箭工廠。我們不僅要建造火箭,而且還要在洛杉磯的市中心幹這件事。”
…..
Eric 是SpaceX 的前50名員工,也是Lewis Hong 在史丹佛大學的老同學。結束這通「工作邀約」的電話後,Lewis Hong 倍感「衝擊」與「顛覆」。彼時的SpaceX 只是一家名不經傳的新創公司,Lewis Hong 甚至不知道馬斯克是誰。
Lewis Hong(右)與邀請他加入SpaceX 的Eric(左),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有著機械工程專業背景的Lewis Hong 當時並沒在做與火箭製造相關的工作,而是在「賣便當」 —— 他所創辦的素食便當公司已頗具規模。
在接到Eric 邀請之後,亞馬遜日本的負責人也向他伸出了橄欖枝。面對這兩個機會,Lewis Hong 有些糾結。
「這個問題還用想嗎?」幾乎身邊每個人都勸他加入「更有潛力的」亞馬遜。但身為工程師,尤其在知道有機會參與火箭製造後,真的很難說「不」。短暫猶豫後,Lewis Hong 很快就做出了選擇:「 20 年後,如果亞馬遜在日本成功發展我沒參與其中,那我可能會感覺遺憾;但如果未來SpaceX 真的開拓了宇宙,而我卻沒能加入……不!我不允許這種情況發生。 ”
當時SpaceX 還有個「心比天高」的夢:用不到波音公司十分之一的資源,去做超越波音的事。美國媒體對馬斯克和SpaceX 的負面評價鋪天蓋地。就在這種「不靠譜」的背景下,Lewis Hong 懷抱著對星辰大海的嚮往,毅然踏上了飛往美國的航班。
降落後稍作休整,Lewis Hong 便開始了SpaceX 嚴苛的面試之旅。十幾輪的面試,Lewis Hong 被問到許多高工程性和壓力性的問題。
其中,現任SpaceX 艦身工程副總裁、星艦基地負責人Mark Juncosa 的面試讓他印象最深刻。
那是一道關於環應力的問題:在圓形上某點的材料負荷該如何計算。這是他快20年未碰的物理知識點了,Lewis Hong 對此毫無頭緒。於是,他很坦誠地告訴Mark:“具體的公式我忘記了,但或許可以嘗試著推導出來。”
後來在工作上與Mark 熟識後,Mark 告訴Lewis Hong,其實那個問題他「不相信有任何人知道答案」。但Lewis Hong 在面臨困難、壓力時所表現出的沉著冷靜,以及積極解決的態度,讓Mark 覺得「無論如何都必須留下這個人」。
馬斯克曾在招募頁面寫過一句話:“ SpaceX 就像一支特種部隊。我們在做別人認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的原則是“只和行業裡最厲害的人才共事”,所以哪怕是SpaceX 的保全員、門衛、咖啡師等,馬斯克也要親自面試。
只是就在Lewis Hong 通過了十幾輪選拔、終於要與他面試時,馬斯克卻到澳洲出差了。
但SpaceX 團隊可不想因為等待,將看好的人才拱手讓給其他公司。他們想了個點子,讓Lewis Hong 寫了一封簡短的自我介紹信,然後又半「裹挾」地讓HR 務必盡快交給馬斯克。
於是「寫什麼」又成了Lewis Hong 面臨的新考題。思索良久後,他決定不去講述多麼深刻的科學道理,而是講一講為什麼「做食品業的人適合造火箭」。
……在史丹佛機械工程系畢業後,我從最精密的高速精工到食品開發,一路走來,我始終在產品開發和生產的領域深耕。火箭和食物看似毫不相關,但食品生產線其實是很適合做火箭生產的。迴歸第一原理來看,它們的需求基本上是相同的:高精準度、高彈性的供應量和客製化。…..
看完信後兩分鐘,一向用人謹慎的馬斯克便拍板錄用了Lewis Hong。
這也是SpaceX 的「招人哲學」之一:SpaceX 會比較青睞在特定領域有一定成就,能融會貫通的人。面試雖難,一旦招錄後,馬斯克將給予他們全部的信任。每位員工都會負責火箭某部分的研發,即使是實習生也會被分派到火箭研發的關鍵項目。大家就像鏈條上環環相扣的小齒輪,任何一環脫節,整個SpaceX 就會停止運作。
因此,SpaceX 的每位員工都有著強大的使命感。同時,也肩負巨大的壓力。
“兩次爆炸,都與我的團隊有關”
Lewis Hong 入職SpaceX 的3個月後,便加入獵鷹9號的研發與製造。在獵鷹系列火箭多次成功發射後,爆炸還是來了。
2015年6月28日,美國佛羅裡達州卡納維爾角空軍基地,天氣狀況不錯,這裡也是獵鷹9號的發射地。當天,獵鷹9號要執行國際太空站貨運補給任務。
根據當天發射時的直播畫面,獵鷹9號發射大概兩分鐘後,在空中的火箭突然冒出大量白霧,隨後解體成碎片墜落。
獵鷹9號發射與爆炸,圖片來源:直播畫面截圖
SpaceX 的後續半年停止了所有發射任務,大量訂單被推遲。
同年7月20日,在SpaceX 的電話會議上,馬斯克給了具體調查結果:
在二級火箭的液態氧箱內部,因固定氦氣罐的支架折斷,氦氣罐在巨大的浮力下脫離原位置並碰撞破損,洩漏的高壓氦氣進入液態氧箱使其壓力增大並最終導致爆炸,從最初發現異常到所有遙測訊號消失之間,只有短短的0.893秒。
二級火箭大部分都是由Lewis Hong 負責。爆炸發生後,馬斯克沒有太多指責,Lewis Hong 也屏蔽一切幹擾,就在辦公室裡開始整理所有資料,查溯事故的根源。當時許多同事都來跑問Lewis Hong 是否需要幫助,他的部門領導就守在辦公室門外,幫他攔住這群熱心人並替他解釋:「 Lewis 現在需要時間和空間去了解問題,請不要打擾他。”
令他感動的是,團隊中沒有一個人責備過他。同時Lewis Hong 也明白,整個團隊都在等待他的調查結果。
最後他查出是供應商有造假行為。供應商謊稱一項未經測試的材料已完成測試,最終導致火箭的某個部分在空中斷掉,造成了這次爆炸。這場意外使得造價昂貴的「龍之船」內物資全毀於一旦,總損失高達上億美元。
但SpaceX 團隊並未感到沮喪,也沒把這次爆炸看成失敗。因為發射火箭的本質就是控制「能量足以脫離地球引力的爆炸」。
“只要不在發射台上爆炸,都算成功”,這是SpaceX 團隊內部大家經常開玩笑的話。相反,團隊成員們以慶祝的心情迎接了挑戰。因為了解到事故並非由技術層面的錯誤導致,團隊也汲取了寶貴經驗,大家便又懷抱著積極、樂觀的心態繼續「上路」了。
而在2016年9月1日,獵鷹9號的另一次爆炸,就發生在發射台上。
對於這次爆炸,Lewis Hong 無法釋懷。他甚至將這次爆炸定調為「最難受、最低谷」的一次挫折。這一天對人類的航太事業而言,也是灰色的一天。
根據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消息,獵鷹9號在靜態點火試驗的準備過程中發生爆炸,衝擊波使得幾英里外的建築物都發生了震動。
馬斯克形容這起事故是SpaceX 歷史上「最困難、最複雜」的故障,原因是這次故障在極短的時間內發生,從異常訊號出現到資料遺失只經過了短短0.093秒。
2016年9月1日,獵鷹9號在濕彩排時發生爆炸,圖片來源:Spaceflight101
這次爆炸不只坑了馬斯克自己,還順帶坑了祖克柏。獵鷹9號原計劃攜帶Facebook(現Meta 公司) 和歐洲通訊衛星公司合作的AMOS-6 號衛星升空,這顆造價2億美元的衛星是Facebook 公司Internet.org 專案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在事故中一同炸毀了。
由於濕彩排前的工作過於勞累,Lewis Hong 當天並未參與測試。清晨6時,一通電話將他吵醒,對方只說了一句話:“Lewis,獵鷹出事了,你快來吧。”
來不及多想,Lewis Hong 便火速趕往公司。途中,他聽著各大媒體的對這次事故毫不留情地“潑冷水”,入職4年的他第一次感到恐慌。他彷彿看到自己和SpaceX 站在同一條紅線的邊緣:如果跨不過去這道坎,他們也許都會「萬劫不復」。
再加上當時特斯拉收購SolarCity 的一系列監管文件內幕也被曝光,這不僅導致SpaceX 和特斯拉的股價斷崖式暴跌,也讓馬斯克的個人身價蒸發8億美元。期間,他甚至不得不將個人股票作為抵押品換取個人貸款。「 SpaceX 一度連印刷咖啡杯上的LOGO 的資金都沒有了。」Lewis Hong 說。
「馬斯克的信任危機」、「推遲的發射與被耽誤的衛星公司」以及「保不住的數億美元發射訂單與客戶的甩臉」等標題出現在了海外媒體頭條上。重要的是,當時的SpaceX 已經不是一家新創公司了,留給它的試誤資本不多了。
在許多業內人士眼中,包括Lewis Hong 自己,都認為獵鷹9號已處於完美的狀態——「它是業內技術最成熟、最先進的火箭。」但獵鷹9號出現的兩次事故中涉及的部件都與Lewis Hong 的團隊有關,“爆炸的問題出現在我負責的部分”,壓力如同一塊巨石壓在了他的心上。
經過調查,這次事故的“低級”程度讓每個人都“傻眼了”,事故原因是——氦氣增壓系統失效。馬斯克在接受採訪時說:“我感到非常意外,因為爆炸緣由在整個火箭歷史上還是第一次發生。”
而面對“甲子光年”“當時是否想到過放棄”的提問時,Lewis Hong 的回答是:“沒有,但是想回家好好睡一覺。”
這塊壓在心臟上的巨石,直到2018年重型獵鷹火箭(Falcon Heavy)發射成功時,才被Lewis Hong 擊碎。
“在工作中,你才能感受到更真實的馬斯克”
SpaceX 的成立是夢幻的,甚至是異想天開的。
馬斯克僅憑童年看過《銀河系漫遊指南》(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便希望有朝一日能“讓人類成為多星球的物種”,在地球之外建立第二個自我維持的文明。
《馬斯克傳》的作者在書中寫道:「馬斯克的一生受使命感的驅使。與其他大多數偉大的創新者相比,馬斯克更多是被一種更大的使命感所驅使。他有一種強烈的衝動,要讓地球上的生命可持續發展,讓人類成為航天物種,並確保人工智能對我們人類有益而非有害。”
這項使命很容易被當成吹牛,但與馬斯克並肩作戰7年的Lewis Hong 很清楚,馬斯克不是說說而已。
馬斯克在追求不斷改變和改變世界,並願意為此付出一切。他的想法看似天馬行空,但事實上都根植於對現實問題的洞察,並且直指擊題要害。他善於以工程師的目光洞悉事物本質,發現整個結構中引起質變的關鍵點,用與眾不同的眼光看世界。
許多人跟著馬斯克一路拼搏至今,正是看中的這些,Lewis Hong 也不例外。
在Lewis Hong 心中,馬斯克是當代最瘋狂的夢想家,也是最勤勉的實幹家。他的創業一定是「All in」模式,能給到的資源就絕不含糊。
Lewis Hong 給「甲子光年」分享了一件趣事。一次他的團隊急需從佛羅裡達州運送一個做側翼分析的火箭組件到加州。當時正處週末,焦急的Lewis Hong 原本計劃租一架飛機,但馬斯克在了解後情況後認為租賃的過程太浪費時間了,他向團隊發出疑問:「為什麼不用我的私人飛機?」於是馬斯克的私人飛機變成了運輸貨機。
那架飛機是全新的,非常豪華,大家坐上去都很有壓力,但馬斯克十分“霸總”地表示:“只要需要,隨便用。” SpaceX 員工有時會調侃,自己乘坐老闆飛機的次數或許比老闆還多。
今年9月,艾薩克森撰寫的《伊隆馬斯克傳》一出版便備受矚目。Lewis Hong 第一時間閱讀了這本書。但他認為,這本書過於「八卦」了,作者試圖從馬斯克身邊的人的角度,拼湊出一個完整的馬斯克,但馬斯克從無到有創建並擴大自己商業帝國的寶貴經驗,在書中似乎被「冷落」了。「或許在工作中,你才能感受到更真實的馬斯克。」Lewis Hong 說。
如果要說有什麼不同,Lewis Hong 認為,他認識馬斯克的那段時間,可能是馬斯克人生中最專注的「黃金時期」。
在Lewis Hong 看來,SpaceX 就像馬斯克與宇宙進行的一場博弈,這是「世上最振奮人心」的事業,也是最有可能血本無歸的豪賭。而在短短十幾年時間內,SpaceX 從名不經傳的初創的公司迅速成長為商業航天“巨人”,與馬斯克極具個人色彩的管理方式是離不開的。
他“有些冷血,做事快速而不拖沓”,SpaceX 的管理風格也是如此。高速的運轉與迭代的DNA 烙刻在SpaceX 的血肉。
韌性如Lewis Hong,也在最初的快節奏工作中感到不適,但作為連續創業者,他很快便完成調整,只是並非每個人都能做到這一點。
許多員工在SpaceX 的感受有著「非黑即白、非愛即恨」的兩極化。至於是“愛”是“恨”,員工自己一般也會在大約6個月的“自適應”期間得出答案,基本工作超過6個月就算是團隊裡的“資深元老”了。
在SpaceX,「變化」是唯一不變的事。
Lewis Hong 剛進入SpaceX 時,第一版的獵鷹9號火箭就已設計完工,但在飛過一次後便被團隊迅速否掉了。馬斯克毫不遲疑地開啟了重做獵鷹9號的計劃,並將SpaceX 的全部重心押注於此。原本為太空船內部團隊工作的Lewis Hong,入職不久後也被調去支援火箭部門。他從一個部門開始做起,到2019年時總共負責管理研發、生產、物流等7個部門,涉及3,000多個火箭零件。
當時在公司裡流傳著一個笑話:在Spacex 工作做得好,獎賞是會給你更多的工作。
“刪除能刪除的一切”並“加快實施週期”,SpaceX 透過這些方法建立和維持了一種“使命、影響力、強調高輸出”的工作環境,總結一句話就是“ Get shit done(廢話少說,去幹活)」 。
SpaceX 除了人力資源和財務部門有獨立辦公室,其他人都坐在同一個區域工作。馬斯克認為「門太多了,會增加溝通成本」。例如在軟體開發方面,科學家、工程師和技術工人可以直接交流,大幅縮短了各部門之間的溝通時效。馬斯克的辦公室也在一樓的角落裡,並非單獨隔間,而是和大家一樣,是一個L 形桌。他的辦公室窗外沒有大海高山,也沒有市中心的摩天高樓,而是公司的停車場。
「工作狂」馬斯克的一天則是以20分鐘為節點規劃從早到晚的工作。向馬斯克報告是門“學問”,Lewis Hong 將報告的要素總結為“既短又深”。
既要簡短又要深刻,看似矛盾,其實不然。首先PPT 的前兩頁要清楚概括專案的本質、討論目標、最終的結果等重要資訊。接下來,則需要幾十頁附錄對前兩頁PPT 進行詳細解析。
馬斯克是「眼裡容不下沙子」的人,他縝密的邏輯思維能精準捕捉到絲毫不合理的地方,如果沒有做好準備就站在他面前,那無疑將是一場「酷刑」。Lewis Hong 給新人的忠告是「不要跟馬斯克說謊,不然一定會被問到」。這也在SpaceX 造成一個現象,只擅長「耍嘴皮」的高階主管被更換得很快。
馬斯克的標準沒有一個是可以輕易達到的。在SpaceX 有個很主流的文化,就是在「追求十倍」的基礎上思考問題,無論是10倍的成長或10倍的減少。在他看來,只要方向是對的,不違反物理學、科學,那麼具體問題就是執行層面,就看你夠不夠執著,能把東西做出來。
Lewis Hong 告訴“甲子光年”,自己的團隊當時需要做一個能承載1萬PSI (磅力/平方英寸)的高壓筒,對於超級高壓筒,傳統產業一般會有一種非常高級的耐高溫材料,但價格非常貴且服務經常延誤,加上合作廠商也不好溝通。馬斯克立刻決定:“我們自己做。”
於是Lewis hong 便和團隊精心鑽研,最終完美「複製」出相同的產品,大家十分激動地跑到馬斯克面前表示目標完成了,但馬斯克看後表現得很冷靜,他問道:「你們觀察過可樂是怎麼做的嗎?高壓筒和可樂罐都是承受壓力的容器,從物理結構上基本一模一樣。那麼製作過程中,可樂罐和高壓管有什麼相同和不同?如果可樂罐可以一秒鐘生產這麼多,為什麼高壓筒不行?”
Lewis Hong 明白,馬斯克並不是要給大家潑冷水,而是在提醒團隊保持危機意識,永遠不要太自滿。這也讓Lewis Hong 感到“踏實又有動力”,因為目標清晰、明確,你永遠知道馬斯克站在哪裡,他要求的差距在哪裡。
在具體執行層面,馬斯克則篤信物理學,「第一原理(first principle)」是他極力推崇的決策框架。
2300多年前,亞里斯多德就闡述了著名的第一原理:在每一系統的探索中,都存在第一性原理,它是一個最基本的命題或假設,不能被省略或刪除,也不能違反。「第一原理」的思考方式,就是深入本質,層層剝繭,回溯事物本身去重新思考該怎麼做。
人無完人,馬斯克也不例外,他是個優點和缺點都很明顯的人。
人們常常詬病他“愛吹牛”,對於這點“老戰友”,Lewis Hong 想替他反駁一句:“馬斯克會把公司裡的每位員工都當成他自己(這樣能力的人)。馬斯克是一個很有遠見的人,他可以清楚地看到十年、二十年以後,以及終點是什麼樣子。只是這中間有很多細節沒說,所以會產生誤解。”
不僅如此, Lewis Hong 還聽到有人評價馬斯克有點“臭屁”,認為他介紹自己是SpaceX 的CEO 就好,標榜自己是主設計師是不是有些“狂妄”了。但事實上,不管是火箭的設計、廠房遇到的問題,還是很細節的儀器製造出現瓶頸,馬斯克都會跟大家一起衝到一線,直到這個問題解決。
「他是精神領袖,也是執行層面最大的推手。」Lewis Hong 說,「馬斯克真的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這導致大家在SpaceX 工作,都有點所向無敵的感覺,覺得世界上所有問題,好像真的都是可以解決的,只要堅持,就有可能;解決不了,就是你的問題。
除此之外,馬斯克也被批評「人性淡漠」。在與馬斯克一起工作的7年, Lewis Hong 基本上感受不到馬斯克負面情緒的波動。但在開心時,他會表現得”像個孩子”。馬斯克過度理性,很難同理並察覺、照顧他人的情緒。但這並非刻意,而是天性。
2021年時,馬斯克在綜藝節目《週六夜現場》自爆是一名「亞斯伯格症」患者(輕度自閉症):「我知道自己有時會發表奇怪的言論,但這就是我大腦的運作方式。」他毫不避諱地說:「對於所有那些被我冒犯的人,我只想對你們說,我重新發明了電動車,我要用火箭飛船把人送上火星。可我要是個隨和、放鬆的普通人,你覺得我還能做到這些嗎?”
在Lewis Hong 眼中,馬斯克也是最不像CEO 的CEO :
他十分真誠,表裡如一。對內部、媒體講得都一樣,不會按照場合“隨機應變”,無論喜怒哀都要攤開來展示給全世界;
他是公司加班最多的員工,不分晝夜埋頭工作,不時住在辦公室;
他對物質、財富看得很淡。為了SpaceX,賣房賣車,自己追加研發投資他在公司表示,會把最後一分錢投進去,「大不了就搬回媽媽的車庫裡面住」;
他永遠精力充沛,一天要喝十幾杯咖啡;
他穿著十分隨性,T卹搭配牛仔褲是最常見的裝扮;
他對食物的熱愛也特別“接地氣”,最愛吃的是鹹牛肉三明治和“垃圾食品”,薯片、可樂更是基本不離手。可能你都沒注意到,他就吃著薯片從你旁邊走過。
能跟馬斯克一起共事,對Lewis Hong 而言是難得的經驗。他所理解的馬斯克的領袖“魅力”,不是浮於表面的,可能需要和他一起工作過,才能體會到。
離開,但不是永別
2018年12月31日,馬斯克走進SpaceX,他懇請大家支持下特斯拉,並許諾只要今天買一輛特斯拉,他免費給車輛日後做升級。Lewis Hong 本著支持姊妹公司的心態,當晚便下單了一輛特斯拉Model 3。
在駕駛電動車時,Lewis Hong 的內心是驚奇和激動的,那一刻他深信自己觸碰到了汽車的未來脈絡,也看到全新機遇,這一次他決定主動出擊。
於是在2019年,他選擇離開工作7年的SpaceX ,加入專門製作大型卡車電池的羅密歐動力公司(Romeo Power),擔任製造和營運總監。當時的羅密歐動力還處於新創階段,加上經營不善幾乎瀕臨倒閉。但僅用一年時間,Lewis Hong 和團隊便力挽狂瀾,不但搶佔了全美60%的卡車電池市場,還完成了與RMG Aquisition 的合併,順利上市。
在羅密歐動力工作期間, Lewis Hong 結識了現在合作夥伴KC McCreery 。後來, Lewis Hong 從羅密歐動力離職,與KC McCreery 一起創立了投資機構FP Solutions。
FP Solutions,名字來自「 First Principle(第一原理)」的縮寫。創始合夥人之一KC McCreery 曾擔任特斯拉高階主管。據稱他是在Model 3 產品研發陷入瓶頸、特斯拉資金鏈瀕臨斷裂時扭轉時局的4 個員工之一, 位於上海的特斯拉超級工廠,也是他帶著300多位工程師一手打造的,並慧眼識金地挖掘了現任特斯拉汽車業務高級副總裁朱曉彤。
在Lewis Hong 看來,造火箭和做投資並非毫不相干,它們的最終落腳點都會回歸「第一原理」。
目前,Lewis Hong 主要專注於太空技術、新能源、機器人自動化三個顛覆性的硬體領域,以及有可能被SpaceX 和特斯拉併購的公司。之所以關注這些產業,源自於他對硬體科技產業新創企業在初始階段高風險的深刻認知,但他更相信太空、新能源和機器人自動化會在未來十年迎來黃金時期。
FP Solutions 已投資了4家新創企業,例如SpaceX 前工程師創辦的Fiber Global 公司。這家公司主要關注再生木頭材料,Lewis Hong 很看好這個項目,認為他會成為“獨角獸中的獨角獸”,並有潛力顛覆美國每年4000億美元的傳統木板生意,就像SpaceX 當年顛覆了傳統太空產業一樣。
備受矚目的SpaceX 「星艦」即將進行第二次試飛,儘管已經不在SpaceX 工作,儘管此前星艦第一次發射失敗了,Lewis Hong 依然很看好星艦。
對Lewis Hong 而言,SpaceX 就像是“大本營”,離開並不意味著永別。也許未來某一天,Lewis Hong 會再次回到「宇宙探索夢」開始的地方。
參考資料:
《SpaceX火箭前首席華裔製造工程師:與馬斯克共同創業的7年時光》,紅星新聞
《SpaceX前高層解讀星艦:為何空中爆炸員工卻在歡呼?》,矽谷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