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有這種土疙瘩蟲窩到底要不要搗碎啊?
經常上網就會刷到各種網友在家裡發現的「恐怖」東西,比如出現一排「土疙瘩」的褲子——我說不恐怖,這褲子也難逃被放生的命運吧圖源:小紅書@momo這些土疙瘩出現的狀況還不少,或是緊貼牆面,或是夾在牆縫角落。它們表面乾硬且很不平整,大小形狀也很不規則,就像熊孩子捏出的土餃子。土疙瘩上,還散佈著黃豆大的小洞──似乎它還是空心兒的!
黑「蜂」洞主是泥蜂
想見見「洞主」嗎?只需在一旁靜候幾分鐘。
早晚會有一隻兩、三公分長、全身黑黃配色的大蜂飛來,停落在土疙瘩上。
它那鉗子般的上顎間,或許還夾著一枚綠豆大小的泥球。
它會先將泥球貼在土疙瘩上,再用嘴將其抹平,就又匆匆飛走了。
圖源:博物雜誌@唐志遠攝
你見到的這隻蜂,很可能是泥蜂家族的成員。
泥蜂是一大類蜂的統稱,有一千多種,遍佈全國各地。這類土疙瘩,就是它們的蜂巢。
與蜜蜂、黃蜂這些「社會蜂」的豪華大廈不同,泥蜂大都單兵作戰,只憑一己之力造個「土坯房」繁衍後代。
泥丸砌就土坯房
泥蜂交配後,雄蜂便離去,只剩下雌蜂單獨築巢。
第一步是選擇房址:泥蜂喜歡在垂直的牆面或岩石表面築巢,而且要高出地面一定距離,以防其他動物搞破壞。
在巢址上方,還得有屋簷之類的凸起遮擋,這樣下雨也能保持乾燥。
選址搞定就立刻開工。建材主要是泥巴,不然怎麼叫泥蜂?
泥巴取材方便,附近有水塘就管夠,容易塑形,乾後也很牢固。
然而搬運泥球是件苦差事,每次只能銜來綠豆那麼小粒,一磚一瓦地砌牆造屋。趕上缺水,雌蜂還得自己用唾液和著乾土自製泥巴。
不過泥蜂的勤勞,一點兒不比蜜蜂差。只要録而不捨,小型蜂巢七、八個小時就能完工,大工程一兩天也就大功告成。
泥巢造好後結構像口袋,內部空間分好幾個巢室,分別有洞口聯通外界。
營建這種泥巢的蜂類,除了昆蟲學上的泥蜂總科內的一千多種,還包括蜾蠃(guǒ luǒ)科里許多成員。大家造的巢都有特色。
來源:博物雜誌@唐志遠
2014 年,中德聯合的研究團隊在中國江西發現一種有趣的蟻牆蜂。它也利用管狀物築巢,用泥築牆分隔巢室。但入口處的第一巢室卻不產卵,裡面堆滿了死螞蟻。
原來,螞蟻戰鬥力極強,別的動物都避而遠之。蟻牆蜂這麼做,是要用螞蟻屍體散發出的蟻味,嚇退入室的強盜。
北方蜾蠃的泥巢,形似一個球形陶罐 圖源:Project Noah
各種泥蜂巢圖源:博物雜誌@唐志遠攝
囚禁「活屍」做存糧
房建好了,雌蜂就開始囤糧。
泥蜂是肉食性蜂類,並且從小就吃肉。
不過幼蜂在羽化為成蟲前,沒有獵捕能力,前半生的口糧全靠母親儲備。
勤奮的雌蜂剛結束“基建模式”,就馬上轉換為“獵殺模式”,四處捕捉獵物,帶回塞入洞裡。
不過雌蜂不會直接殺死獵物,而是用螫針注射麻醉劑,讓獵物沒法動彈,但其他機能照常運轉,少說也能保證十幾天肉身不腐。
這樣等幼蜂孵化時,就能吃上現成的新鮮肉。
不同種類的泥蜂,還有自己偏好的食物種類:有的專門捕捉毛蟲,也有抓蜘蛛的。
搬運吃的回巢的泥蜂 圖源:austinbug.com
備足一屋子存糧,雌蜂就在食物堆上產卵。
每室只產一枚,以免手足相殘。之後用泥封死洞口。
此後,破卵的幼蜂就在巢內吃、睡、成長、結繭,直到羽化那天才破門而出,開啟新一輪的生命輪迴。
左邊是囤糧,發育程度從左到右遞進,最左還在吃,最右已經羽化 圖源:博物雜誌@唐志遠攝
「攝魂怪」扁頭泥蜂
泥蜂家族裡,還有更厲害的成員:一身金屬光澤的扁頭泥蜂,不在牆面建造“土坯房”,而是挖地洞、哺育後代。
它們為後代子孫準備特殊食材-蟑螂。
雌蜂先用螫針,向蟑螂胸部注射毒液,使其無法動彈;再向蟑螂頭部注射神經毒液。
此後蟑螂任由扁頭泥蜂擺佈,在雌蜂牽引下(雌蜂用嘴咬著蟑螂觸角),如「傀儡」一般被領入地下洞穴。
隨後雌蜂在蟑螂身上產下一兩枚蜂卵,遮掩洞口離開。幼蜂全靠啃噬蟑螂肉身,完成發育過程。
如果在家見到這些窩,介意的話可以摳掉,不介意的話可以等它們長大了自己飛走,但搗毀的時機不好的話可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