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神經生理學證據證明”Zoom疲勞”現像是真實存在的
在現實世界中,有什麼比參加一天的會議和講座更累?一組研究人員首次提供了一些生理證據,證明”Zoom疲勞”現象確實存在。早在2020 年初,對大多數人來說,線上視訊交流就從偶爾的新鮮事物迅速變成了日常的主要內容。這場流行病使數百萬人轉向在家工作,視訊會議軟體Zoom迅速嶄露頭角,其名稱也成為各種視訊通訊的通用動詞。
在這一巨大的全球行為轉變發生後的幾週內,出現了”Zoom 疲勞”一詞,用來描述許多人在一天的視訊會議後所感受到的那種獨特的疲憊。史丹佛大學傳播專家傑里米-貝倫森(Jeremy Bailenson)從大流行開始就一直在追蹤這一現象,他對這些報告的出現並不感到驚訝。經過二十年對虛擬通訊對人類影響的研究,拜倫森迅速提出了一個令人信服的理論,解釋了為什麼Zoom 通訊比面對面交流更令人疲憊。
雖然”Zoom疲勞”的概念已被普遍認為是一種真實的現象,但它的存在卻只能透過自我報告來描述。發表在《科學報告》上的一項新研究試圖填補這一知識空白,探討在視訊會議期間和之後是否可以檢測到疲勞的生理指標。
研究人員在研究報告中寫道:「為了證明潛在的疲勞效應,我們在實驗研究中測量了使用者在視訊會議會話期間的持續腦電圖(EEG),以及基於認知注意力任務的視訊會議會話前後的事件相關電位(ERP)。重要的是,我們將這些結果與面對面條件下的相應腦電圖數據進行了對比,在面對面條件下,我們向會議參與者提供了完全相同的內容。我們的研究背景為50 分鐘的大學講座。”
除了腦電圖數據外,研究人員還研究了心電圖(ECG),追蹤心率變異性,作為衡量疲勞的另一個指標。在所有生理指標中,研究發現視訊會議測驗的疲勞率高於面對面講座。
研究結果首次提出了驗證”Zoom疲勞”現象的客觀神經生理學數據。儘管研究表明,視訊會議後的疲勞感是真實存在的,但研究人員並不主張完全淘汰這種技術。
“……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使用視訊會議可能會導致認知成本,個人和組織都不能忽視這一點。然而,由於建議完全放棄使用視訊會議工具是不現實的,未來研究有效的對策以減少視訊會議可能帶來的疲勞和壓力,對於在日益數位化的世界中維持人類的福祉和健康至關重要。”
雖然未來的研究肯定會尋求有效的方法來消除’變焦疲勞’,但一些早期研究提出了一些我們都可以使用的潛在方法。亞利桑那大學2021 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在Zoom 會議期間關閉攝影機可以顯著降低自我報告的疲勞程度。另一項最新研究建議在Zoom 會議期間站立並在房間裡走動,以提高創造性思維。
這項新研究發表在《科學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