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看不見的線索:蝴蝶仿生學如何幫助科學家檢測癌症
在我們的星球上,有許多物種的感官能力超過了人類。烏龜具有探測地球磁場的能力。螳螂蝦具有辨別偏振光的能力。大象能夠捕捉到比人耳能偵測到的聲音頻率低得多的聲音。蝴蝶能感知更多的顏色,包括紫外線(UV)。
伊利諾大學的研究人員從蝴蝶的紫外線視覺中獲得靈感,開發出一種成像感測器,能夠識別紫外線並區分癌細胞和健康細胞,準確率高達99%。這種創新感測器將過氧化物奈米晶體與矽技術相結合,有望應用於癌症手術和生物研究,並獲得了美國的大筆資助。生物啟發成像感測器上方的蝴蝶圖案。資料來源: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Grainger 工程學院
受Papilio xuthus 蝴蝶增強視覺系統的啟發,一個研究小組開發出了一種成像感測器,能夠”看到”人眼無法看到的紫外線範圍。感測器的設計採用了堆疊光電二極體和過氧化物奈米晶體(PNC),能夠對紫外線範圍內的不同波長進行成像。利用生物醫學標記(如胺基酸)的光譜特徵,這種新型影像技術甚至能夠區分癌細胞和正常細胞,可信度高達99%。
這項由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電機與電腦工程教授維克多-格魯耶夫(Viktor Gruev)和生物工程教授聶樹明領導的新研究最近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
Gruev說:”蝴蝶能夠感知紫外線光譜中的多個區域,我們從蝴蝶的視覺系統中汲取了靈感,設計出了一款能夠複製這種功能的相機。我們透過使用新型的過氧化物奈米晶體,並結合矽成像技術來實現這一目標,這種新型相機技術可以探測多個紫外線區域。”
紫外線是波長比可見光短(但比X 射線長)的電磁輻射。我們最熟悉的是來自太陽的紫外線輻射及其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紫外線依不同的波長範圍分為三個不同的區域–UVA、UVB 和UVC。由於人類無法看到紫外線,因此捕捉紫外線訊息,尤其是分辨每個區域之間的細微差別具有挑戰性。
蝴蝶卻能看到紫外線光譜中的這些細微差別,就像人類能看到藍色和綠色的深淺。格魯耶夫指出:”我很好奇它們是如何看到這些微小變化的。紫外線是非常難以捕捉的,它會被所有東西吸收,而蝴蝶卻能做得非常好。”
人類的視覺是三基色的,有三個感光器,感知到的每一種顏色都可以由紅、綠、藍三種顏色組合而成。然而,蝴蝶的眼睛是複眼,有六個(或更多)感光器,對光譜的敏感度各不相同。特別是黃色的亞洲燕尾蝶Papilio xuthus,它不僅有藍色、綠色和紅色受體,還有紫色、紫外線和寬頻受體。此外,蝴蝶還具有螢光色素,可以將紫外線轉換為可見光,然後很容易被光感受器感知。這使它們能夠感知環境中更多的顏色和細節。
除了感光器數量的增加,蝴蝶的感光器也呈現出獨特的分層結構。為了複製Papilio xuthus 蝴蝶的紫外線感知機制,UIUC 團隊透過將一層薄薄的PNC 與矽光電二極體的分層陣列結合來模擬這個過程。
PNCs 是一類半導體奈米晶體,具有類似量子點的獨特性質,改變粒子的大小和組成就能改變材料的吸收和發射性質。在過去幾年中,PNCs 已成為太陽能電池和LED 等不同感測應用中的有趣材料。PNC 在探測紫外線(甚至更低)波長方面表現出色,而傳統的矽探測器卻無法做到這一點。在新型成像感測器中,PNC 層能夠吸收紫外線光子,並重新發出可見光(綠色)光譜,然後被分層矽光電二極體檢測到。對這些訊號進行處理後,就能繪製並辨識紫外線特徵。
與健康組織相比,癌症組織中存在著濃度較高的各種生物醫學標記物–胺基酸(蛋白質的組成成分)、蛋白質和酵素。在紫外線的激發下,這些標記物在紫外線和部分可見光譜中發光並發出螢光,這一過程稱為自發螢光。”紫外線區域的成像一直受到限制,我認為這是科學進步的最大障礙。現在,我們發明了這種技術,可以對紫外光進行高靈敏度成像,還能分辨微小的波長差異。”
由於癌細胞和健康細胞的標記物濃度不同,因此光譜特徵也不同,因此可以根據它們在紫外光譜中的螢光來區分這兩類細胞。研究團隊評估了他們的影像設備分辨癌症相關標記的能力,發現該設備能夠區分癌症細胞和健康細胞,置信度高達99%。
格魯耶夫、聶和他們的合作研究團隊設想能在手術中使用這種感測器。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知道要切除多少組織才能確保邊緣清晰,而這種感測器可以幫助外科醫生在切除癌症腫瘤時更容易做出決策。
“這種新的成像技術使我們能夠區分癌細胞和健康細胞,並開闢了健康領域以外的令人興奮的新應用,”聶說。除了蝴蝶之外,還有許多其他物種也能看到紫外線,有了探測紫外線的方法,生物學家就有了更多了解這些物種的有趣機會,例如它們的狩獵和交配習慣。將感測器置於水下也有助於更好地了解水下環境。雖然許多紫外線會被水吸收,但仍有足夠的紫外線會對水產生影響,而且水下有許多動物也能看到和利用紫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