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科學獻身:他喝下幽門螺旋桿菌培育湯只為進行深入研究
為科學獻身,並不是句口號,而是實打實的存在。巴里·馬歇爾是諾貝爾醫學獎得主、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同時還是幽門螺旋桿菌發現者,為了研究,他從病人身上取下幽門螺旋桿菌,培育後,將其與牛肉湯混合喝下“以身試菌”。
在1980年代以前,醫學界對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發病機制認知比較刻板,一般會歸結到心理壓力、食物刺激以及胃酸過多等因素,直到1979年。
當年,已獲得醫學本科學位的馬歇爾在一份胃黏膜標本中發現了一種奇怪的細菌幽門螺旋桿菌,兩年後,他在當研究生時遇到了正在研究胃潰瘍的醫生羅賓·沃倫,雙方一拍即合,開始合作。
兩人發現,幽門螺旋桿菌很可能是導致胃潰瘍的元兇,這在當時無疑是“挑戰權威”,許多業界專家認為是研究樣本被污染了,甚至是造假。
面對質疑,兩人並不氣餒,1982年4月,馬歇爾最終從胃粘膜活檢樣本中成功培養和分離出這種細菌,兩人將相關研究形成論文,發表在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雜誌。
不過這並不能讓業界人士相信,而他們的動物試驗也屢遭失敗,無論被注射多少幽門螺旋桿菌,但都沒能引發胃潰瘍。
為了證實自己的研究無誤,馬歇爾決定“以身試菌”,果然幾天后,他出現了噁心嘔吐、進食困難等症狀,胃鏡檢查後他發現自己胃裡長滿了幽門螺旋桿菌。
就這樣進行了10天的觀察和試驗,考慮到潛在的胃癌風險,馬歇爾最終服用抗生素進行治療,要知道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這種操作無疑就是把自己送到鬼門關,好在最終抗生素治療起了作用。
經過此一役,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他的研究並參與進來,10年後,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峰會上,幽門螺旋桿菌終於被確認為消化性潰瘍病的元兇,最終他和合夥人雙雙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獎或醫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