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恐龍屍體可能是侏羅紀掠食者的重要食物來源
模擬表明,利用腐肉的特徵可能是生存的關鍵。根據發表在開放取用期刊《PLOS ONE》上的最新研究,食肉恐龍可能是為了利用大量的巨型屍體而進化出來的。這項由俄勒岡州波特蘭州立大學的卡梅隆-帕爾和路易斯-魯埃達斯及其同事進行的研究提出,巨大的劍龍殘骸可能是大型肉食恐龍的重要食物來源。
威廉-迪勒-馬修(William Diller Matthew)1915 年出版的《恐龍》中異特龍標本AMNH 5753 的骨骼照片。圖片來源:古騰堡計畫電子書,維基共享資源,CC0
肉食恐龍生活在既有活體獵物又有死體獵物的生態系中。作者假設,巨型屍體,如蜥腳類恐龍的屍體,可能是大型肉食恐龍的主要食物來源。
為了驗證這個假設,研究人員創建了一個基於代理的模型,這是一個恐龍生態系統的簡化虛擬模擬。模型以侏羅紀時代莫里森地層的古動物群為基礎,其中包括像異特龍這樣的大型食肉動物,以及大型劍龍、它們的屍體和無限量的可獵殺的劍龍。
在這個模型中,食肉動物(模擬異特龍)被賦予了一些特徵,這些特徵可以提高它們的狩獵或清掃能力,同時從肉類來源(模擬活的獵物或長腳類動物屍體)中獲取能量。
該模型測量了這些模擬食肉動物的進化適應性,發現當有大量長腳類動物腐肉來源時,當清道夫比狩獵更有利可圖,這表明在這種生態系統中食肉動物可能已經進化出了專門的性狀,以幫助它們發現和利用大型腐肉。
作者強調,這個模型只是一個複雜系統的簡化抽象,如果加入更多的變量,例如更多的恐龍物種或模擬恐龍的生活史特徵,結果可能會有所改變。他們指出,這樣的模型可能會提高我們對腐肉的可獲得性如何影響食肉動物演化的理解。
作者補充說:”我們的進化模型證明,異特龍等大型獸腳類恐龍可能已經進化到以牛頭類動物的腐肉為主要資源。即使當它們可以捕獵到獵物時,選擇壓力也會有利於食腐動物,而捕食動物則會因體能較低而受到影響。因此,我們認為,恐龍可能會等到旱季有大量的長腳類動物死去,然後大吃它們的屍體,把脂肪儲存在尾巴裡,等到下一個季節再重複這個過程。這在邏輯上也是說得通的,因為一具蜥腳類恐龍的屍體就有足夠的熱量來維持25只左右的恐龍數週甚至數月的生命,而長腳龍往往是環境中數量最多的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