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時捷高層:德國汽車界將反對任何形式的“關稅戰”
在德國《商報》25日的汽車高峰會上,蔚來汽車歐洲業務負責人張輝表示反對歐盟反補貼調查,呼籲公平、開放的市場。前一天,第一家公開回應歐盟這項調查的中國汽車製造商長城也發出了相似的聲音。
自歐盟委員會正式啟動反補貼調查以來,多家車商紛紛表示不滿,保時捷首席財務官盧茨·梅施克25日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德國汽車界將反對任何形式的“關稅戰” 。外界在評估歐盟是否可能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時,也提醒歐盟,與其打擊別國,不如「制定新的綠色產業戰略」。
保時捷CFO:反對任何形式的“關稅戰”
《金融時報》25日報道稱,保時捷財務長盧茨‧梅施克表示,德國汽車製造商們將「抗爭」布魯塞爾與北京之間的關稅戰。「作為強大的德國汽車界,我們將與任何形式的新關稅作鬥爭。」梅施克說,這項調查對歐盟「幫助不大」,對嚴重依賴對華出口的德國而言尤其沒什麼幫助。他表示,高層上週訪問了中國,與經銷商討論在華戰略,將專注於從銷量轉向價格,並將推進該公司在中國市場的「電氣化過渡」——在大城市為保時捷車主提供專屬的充電中心和社區中心。
幾家中國電動車製造商近日也開始發聲對歐盟委員會的調查表示擔憂。蔚來汽車歐洲業務負責人張輝25日在《商報》的汽車峰會上表示,“這無益於歐洲經濟,也無益於德國汽車工業”,大多數從中國進口的汽車不是蔚來汽車,而是來自「加州的同事」美國特斯拉。蔚來已回覆了一份歐盟委員會的調查問卷,並將繼續「與當局保持合作」。路透社24日報道稱,作為第一個回覆歐盟委員會問卷、首個公開回應反補貼調查的中國汽車製造商,長城汽車呼籲公平、開放的貿易環境。
342次反補貼調查
歐洲智庫布魯蓋爾研究所網站稱,啟動反補貼調查並不意味著歐盟委員會將徵收反補貼稅。事實上,自2008年以來,歐盟委員會對來自中國的進口產品發起342次反補貼調查(針對所有其他國家的進口產品共發起過431起調查),其中101次沒有徵收反補貼稅。在電動車調查中,歐盟委員會將啟動一項程序,以確認中國電動車的比較優勢是天然存在的還是由國家補貼人為推動的。如果發現中國的比較優勢是真的,那麼歐盟就不會徵收反補貼稅。而若中國的比較優勢是被人為推高的,歐盟可以在滿足兩個條件的情況下徵收反補貼稅:第一,中國的補貼對歐盟產業造成了實質損害;第二,徵收關稅符合歐盟利益,包括國內產業、使用者和消費者的利益。但無論結果如何,歐盟都需要進一步發展自己的產業政策,刺激電動車產業、或綠色產業的發展。
歐盟內部對反補貼調查的態度也存在分歧。《金融時報》稱,歐盟的調查是法國的勝利,因為法國製造商在中國的業務遠少於德國競爭對手。美國經濟研究公司榮鼎集團的報告稱,德國反對這項調查,但法國甚至希望更進一步。義大利正在考慮類似的計劃,北歐國家沒有給出明確的回應,但是中東歐國家可能會與德國站在一邊。
懲罰性關稅到底傷的是誰
「我們不如把精力集中在如何在這裡創造有競爭力的產業框架條件上,只要自己強大起來,就不必害怕歐洲以外的競爭。」大眾汽車集團首席執行官奧利弗·布盧默曾表示,中國汽車製造商強大的市場地位源自於自身實力。比如說,比亞迪的產業鏈垂直整合程度很高,其90%的晶片和電池都是自己生產的。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對反傾銷措施的有效性表示懷疑。在歐盟內部市場上,就算歐盟關稅消除了外國政府補貼帶來的競爭優勢,確保了歐洲企業的價格競爭力。但是,關稅最終將由歐盟消費者支付,他們不得不為中國電動車支付更高的價格。
此外,在第三國市場,出口關稅將失去效力,中國產品的價格優勢仍然存在。而且,若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車徵收關稅,將引發一個問題,即如何處理美國和歐洲公司在中國生產並出口到歐盟的電動車,這些電動車也將受到關稅的打擊,也可能會對各自的國內經濟產生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