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正式入局支付領域但微信支付寶這次真沒必要慌
自2014年起,在阿里巴巴、騰訊等大型科技公司的推動下,中國行動支付市場快速發展。如今, 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的商家體系,已經幾乎涵蓋了國內大大小小的商超、路邊攤、菜市場等各種大小型、碎片化的支付場景。 也就是說,在如今這個數位日益發展的時代,行動支付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現金到銀行卡,再到現在的行動支付,我們的消費方式不斷地改變。而在這些變革中,華為這個全球科技巨頭動作不斷。華為旗下支付公司更名獲批 近日,華為旗下支付業務又有了新的進展。最新消息顯示,中國人民銀行同意深圳市訊聯智付網路有限公司變更公司名稱為花瓣支付(深圳)有限公司。訊聯智付註冊資本2億元,成立於2013年6月,2014年取得中國人民銀行《支付業務許可證》,獲準開展網路支付、行動電話支付、數位電視支付等業務,但後來主動終止了「數位電視支付」業務。2019年7月10日牌照續展成功,效期至2024年7月9日。有趣的是,訊聯智付最早隸屬於中興,推出的首個行動支付產品名稱為“中興付”,因為業務沒有起色,中興此後將訊聯智付剝離。2016年5月,中興軟體與證通子公司上海沃芮歐資訊科技有限公司簽署協議,以3.85億元轉讓訊聯智付90%股權。2018年1月份,中興徹底退出,證通股份控制了訊聯智付100%股權。隨後在2021年3月,華為科技有限公司透過收購上海沃芮歐資訊科技有限公司持有的訊聯智付股權,取得第三方支付執照。國家智慧局官網顯示,華為於2020年10月就申請花瓣支付商標。去年6月,花瓣支付被核准註冊,有效期至2032年06月20日。 2022年4月初,華為支付(訊聯智付)正式入市,在華為錢包APP內正式上線,可綁定四大行在內的100餘家銀行的信用卡或儲蓄卡。不過,有網友回饋,在華為手機App中華為支付的功能頁,仍顯示“本服務由迅聯智付提供”,可見目前並未完成更名。醞釀支付已久實際上,華為早已佈局支付領域,從2021年3月拿牌,2021年9月推出華為支付,並在2021年10月將其應用於華為開發者大會2021門票銷售,華為支付嶄露頭角。再到2022年7月,華為註冊花瓣支付相關商標,效期至2032年6月,至今再度更名為商標名稱。華為支付的每一步,都有其準備與考量。獲得支付牌照對於華為來說意義重大。華為取得支付牌照後,可主動掌握業務主導權,減少支付通路費用,並提高利潤空間。先前,由於缺乏支付牌照,華為需要向其他廠商支付大量通路費,這對其商業模式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一定的壓力。而現在,華為擁有了支付牌照,可以更靈活地掌握業務發展,為華為支付帶來更多的商機。據訊聯智付官網,2021年5月起,華為支付服務技術與功能由訊聯智付提供與營運。目前,華為支付以華為錢包為管理入口,華為手機用戶可在華為錢包內開通使用華為支付,可綁定多個銀行的銀行卡。華為皮夾涵蓋保險、借貸、信用卡、零錢理財等。而華為支付可為個人用戶提供儲值、提領、轉帳和收款、付款和消費、退款、紅包、查詢等服務。華為2022年年報顯示,華為錢包月活躍用戶超過1億。值得一提的是,華為也是繼小米之後第二家擁有支付執照的手機廠商。隨著華為支付徹底進入支付市場,是否會撼動現有格局備受關注。要與微信、支付寶競爭?相關研發顯示,在一般零售和電商領域等,支付寶和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已很方便,沒有特殊措施,人們不會自主改變支付方式。並且,國內行動支付市場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比較穩固的兩大陣營:微信支付、支付寶,這兩者共同佔據了90%以上的市場份額。令外界好奇的是,在微信支付及支付寶已經發展出如此成熟的市場環境下,華為如今切入支付市場,目的又是什麼呢?難道真要與微信、支付寶競爭?2022年7月,華為終端雲端服務支付事業群總裁馬傳勇表示,華為支付不是要與微信支付、支付寶競爭,在華為現在的生態中,只要滿足用戶需求,它們仍然是華為的合作夥伴。華為支付是為了開拓新的支付場景增量。在短時間內,華為支付沒有市場佔有率目標。馬傳勇表示,華為支付是建構鴻蒙生態的基礎設施,華為支付面向手機、智慧螢幕、平板、電腦、車機,多終端機、全場景覆蓋。根據馬傳勇介紹,未來,華為支付將基於鴻蒙OS探索更多場景。隨著新場景的產生,例如智慧手錶上需要支付,車機(汽車)上需要支付。未來華為將華為支付設定到系統中,軟體自適應可以節省開發成本。當談到華為支付在發展初期是否會進行大額補貼來吸引用戶時,馬傳勇表示:「擴大市場份額不是華為支付的目的,我們本質上不是跟其他支付做對抗。支付引擎是華為為全球開發者提供的’五大根服務’之一,華為支付是鴻蒙系統生態能力與商業閉環的核心組成之一,必須要走這條路。”寫在最後簡而言之,華為進入行動支付市場,目的不是正面地去與微信支付、支付寶爭奪用戶和市場,而是將華為支付作為完善鴻蒙生態系統的一環,重在提升用戶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