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噬珊瑚礁的掠食者在白化現像中倖存下來又以倖存者為食
棘冠海星是大自然中珊瑚的終極掠食者,它的生命循環完全適應了變暖的海水。雪梨大學海洋生物學家的研究發現,幼年棘冠海星可以承受遠高於珊瑚致死程度的巨大熱浪。這些海星隨後會發展成為肉食性掠食者,在珊瑚礁開始重新生長時吞噬它們。 幼年棘冠海星與珊瑚合照。資料來源:Monique Webb, Byrne, et al. 冠棘海星原產於大堡礁,分佈於印度洋-太平洋地區,但它們被列為受關注物種,因為大量繁殖對珊瑚造成的破壞比任何其他物種都要嚴重。它們對珊瑚死亡的影響僅次於氣旋和白化事件。Ezoic最新研究結果表明,該物種對暖化水域的適應能力可能會加劇氣候變遷對珊瑚礁的破壞性影響。這項研究於10 月18 日發表在《全球變遷生物學》(Global Change Biology)雜誌上,由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的瑪麗亞-伯恩(Maria Byrne)教授領導。她也是海洋科學研究所和雪梨環境研究所的成員。珊瑚與棘冠海星的生命週期。從健康的珊瑚開始,熱浪誘發珊瑚白化,導致珊瑚死亡和藻類繁殖。珊瑚隨後倒塌,為幼年棘冠海星創造了碎石棲息地,幼年棘冠海星可以承受熱應力,並不斷增加數量,直到珊瑚礁重新生長,幼年棘冠海星出現並吃掉新珊瑚。資料來源:雪梨大學,Byrne 等人。在實驗過程中,幼年棘冠珊瑚展現了驚人的耐熱性,比成年珊瑚的耐熱性還要高。這意味著,即使在氣候變遷導致海洋變暖的情況下,食珊瑚的成體階段可能因為缺乏珊瑚獵物或高溫而減少,它們的食草幼體也能耐心等待時機,成長為食肉動物。當海水溫度比正常夏季最高溫度高出1-3 攝氏度(1.8-5.4 華氏度)時,就會引發珊瑚白化和死亡,這取決於溫度持續的時間。拜恩教授說:”我們發現,利用隨時間變化測量溫度的模型,幼年棘冠海星能夠忍受的熱強度幾乎是導致珊瑚白化的熱強度的三倍。這是一個重要的發現,對了解氣候變遷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尤其是對研究不足的小型隱蔽物種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幼海星很可能會從變暖的海水中受益。珊瑚白化和死亡造成的碎石棲息地數量增加,使它們的數量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年輕和年老的幼年棘冠海星。圖片來源:Monique Webb、Byrne 等人在爆發性肉食成體階段,棘冠海星無孔不入地捕食石珊瑚,在珊瑚礁上留下沒有生命的骸骨。這些骨架最終成為藻類的家園,然後轟然倒塌。漂白引起的珊瑚死亡也有類似的效果。死亡珊瑚的殘骸可能為海星吃藻類的微小後代提供了完美的棲息地。根據伯恩教授先前的研究,幼體可以存活至少六年,等待珊瑚礁恢復生機。這項研究的共同作者、博士生馬特-克萊門茨(Matt Clements)說:”幼體的耐熱性和多年來在珊瑚礁基礎設施的珊瑚碎石中逐漸積累的潛力,可能是導致成年棘冠海星爆發的一種現象。過度捕撈導致的天敵喪失和水中營養物質的積累一直被懷疑是導致棘冠海星爆發的原因。現在我們有證據表明,漂白引起的珊瑚死亡可能會幫助海底棲息的幼體,導致隨後珊瑚礁中出現大量成體,從而加劇氣候變遷的肆虐。”研究人員也發現了一些有助於幼體在暖化條件下生存的因素。這些因素包括體型小,這可能會降低生理需求,以及它們以多種食物來源為食的能力,儘管它們更喜歡以珊瑚藻類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