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池中撒點鹽,能量密度加3倍!浙大校友新研究亮了
在鋰電池中加鹽,可以把能量密度提高三倍!這個簡單樸實甚至帶點民科味道的結論,是美國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員發現,使用無序岩鹽(DRX)製造電池陰極材料,可以明顯提升能量密度,還能解決電池需求飆升導致的鎳、鈷短缺問題。
多年來一直依賴價高且資源稀少鎳和鈷的鋰離子電池,迎來了更永續的突破口。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這項新研究的領頭人,還是一位本科學成於浙大化學系的華人科學家——Chen Guoying。
在電池陰極材料中來點鹽
這種無序岩鹽英文名稱是Disordered rock salt,是普通食鹽的近親,在地殼中很常見。
△一種岩鹽
根據研究,使用無序岩鹽再加上一些其他過渡金屬,可以完全取代一般三元鋰電池陰極材料常用的鎳和鈷元素。
也就是完全不用鎳和鈷,無序岩鹽+錳依舊能合成動力電池的陰極。
並且,無序岩鹽還可以將電池的能量密度增加三倍,提供更長的續航里程。
同時研究人員也發現,無序岩鹽具有很高的組成彈性,使用任何一種過渡金屬都能合成可用的電池陰極,例如錳或鈦,能顯著降低電池原料價格。
眾所周知,三元鋰電池是當下動力電池的主流類型之一。並且因為能量密度高、熱穩定性好,常被選用高階車型的標準配備。
其中的鈷離子有助於維持陰極氧化物的穩定性,抑制鋰鎳混排現象,確保電池壽命;鎳離子有助於提升能量密度,對於鋰電池來說都是關鍵的組成元素。
那麼,為什麼要研究新的材料來取代這兩種元素?
無序岩鹽給出的新選擇
需要尋找鎳和鈷的替代材料,最重要的還是因為兩種元素在未來會進入短缺狀態。
一般來說,三元鋰電池陰極主要由鎳鈷錳三種元素組成,鎳和鈷元素的比例通常在70%以上。
△三元電池陰極材料結構,來源:EER
而隨著電動車市場的不斷擴張,三元鋰電池需求成長,進而導致對鎳、鈷元素的需求量激增。
標普全球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電動車的銷量從2023年到2027年將翻一番,達到3,160萬輛,預計到時候鈷和鎳都會出現短缺。
伍德麥肯茲也曾在去年預測,如果新的採礦計畫不見成效,到2030年鈷需求將短缺超過15%。
但同時又因為鈷和鎳在電池材料中的重要性,在真正面臨短缺之前,最好先找一些替代品。
研究人員認為,無序岩鹽就是非常好的替代材料。
從結構上來說,無序岩鹽的晶體結構是立方而非層狀,因此不需要鈷元素來維持穩定。
△右邊為DRX陰極結構,來源:柏克萊實驗室
同時,立方的晶體結構又能允許鋰離子在三個維度中自由移動,因此可以容納更多的鋰離子,提供更高的能量密度,取代了鎳元素的作用。
研究人員也把這種無序岩鹽材料稱為富鋰陰極材料。
而為了更好地研究這種材料,研究人員也成立了一個無序岩鹽聯盟。
研究團隊簡介
聯盟於2022年10月成立,由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主導。
主要負責人有兩位,分別是柏克萊實驗室電池組研究科學家Chen Guoying和Gerbrand Ceder,同時Ceder也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擔任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
Chen Guoying本科就讀於浙江大學化學專業,1994年畢業後,先後在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賓州大學完成有機化學專業碩士及化學專業博士學位。
2002年,Chen Guoying開始在柏克萊實驗室工作,研究方向為提高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循環壽命和安全性,已經在材料化學一流期刊上發布論文超66篇,總被引數達到7668次。
Gerbrand Ceder則是著名鋰電大牛,屬於世界頂級材料計算專家。
Gerbrand Ceder本科就讀於比利時魯汶大學冶金與應用材料科學專業,畢業後直接讀博,1991年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取得材料科學博士學位。
他曾在麻省理工學院擔任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後來回到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研究方向包括能源儲存(包括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全固態電池等)、資料探勘、高通量計算等。
Gerbrand Ceder在Nature、Science等頂尖期刊發表論文超過500篇,被引用次數超過11.5萬次。
目前,無序岩鹽聯盟成員遍佈各國實驗室和大學,不同團隊分別研究計算模型,不斷改進化學成分,並開發最適合無序岩鹽陰極的電解質。
聯盟已經獲得美國能源部車輛技術辦公室提供的2,000萬美元(約1.46億元)資金,目標在未來五年內推出電池級無序岩鹽陰極材料,最終實現商業化。
Chen Guoying表示,現在研究的最大挑戰是提高無序岩鹽陰極材料的循環壽命,目標是達到數千次以上。
等到無序岩鹽陰極材料推出,性能高、壽命長、價格低的新型鋰電池無疑在電池市場上非常有競爭力。
參考連結:
https://spectrum.ieee.org/lithium-ion-battery-2665763170
來源:量子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