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綠電接入電網2040年前需新增或更換8千萬公里輸電線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週二發布的一份新報告,到2040年,全球需要新增或更換4,970萬英里(約7,998萬公里)的輸電線路,才能在確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實現全球氣候治理目標。這個數量大致相當於目前全球電網的總里程數。 國際能源總署表示,為了實現這樣大規模的輸電線路建設,到2030年每年在電網方面需要投資超過6,000億美元,這是目前全球輸電線路投資水準的兩倍。此外,每個國家的電網運作和監管方式都需要隨之調整。國際能源總署表示,儘管全球對風能、太陽能、電動車和熱泵等清潔能源技術的關注令人印象深刻,但對輸電線路的投資不足,最終將成為越來越大的瓶頸。國際能源總署執行董事法提赫·比羅爾(Fatih Birol)在與新報告一同發表的書面聲明中表示:「我們看到,許多國家在清潔能源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展,這令人樂觀,但如果政府和企業不共同努力,確保全球電網為迅速崛起的全球新能源經濟做好準備,這些進展可能面臨危險。”「這份報告顯示了風險和需要採取的行動。我們今天必須投資電網,否則明天將面臨停滯不前的局面。」比羅爾補充道。目前,全球有1500吉瓦的可再生清潔能源項目正處於國際能源總署所說的“高級開發階段”,等待連接到全球電網。根據微軟聯合創始人、氣候投資者比爾蓋茲(BillGates)在其撰寫的《氣候經濟與人類未來》(Howto Avoid a Climate Disaster)中說,從某種層面上來看,一個中等規模的城市需要1吉瓦的電力。 國際能源總署表示,待連接到電網的1500吉瓦再生清潔能源計畫是2022年全球風能和太陽能新增發電容量的五倍。隨著全球經濟各領域向電力轉型,對電力的需求將持續成長。電網最初建造的目的是將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電力輸送到需要電力的地方。隨著全球努力向清潔能源經濟轉型,電網將越來越需要從風能和太陽能場所建造的地方輸送電力到用電地點。國際能源總署表示,進一步落後於輸電線路建設將帶來嚴重後果。國際能源總署稱,如果電網成長緩慢,也就是所謂的“電網延遲情況”,那麼在2030年至2050年間,將額外排放近600億噸二氧化碳。這相當於全球電力產業在過去四年中排放的總量。在這種情況下,到2050年,全球平均氣溫將「遠高於」工業革命前水準的1.5攝氏度,而超過2攝氏度的可能性為40%。其中一個挑戰在於,與能源基礎設施的其他部分相比,輸電線路的建造時間較長。國際能源總署表示,建造新的輸電線路通常需要5到15年的時間,包括規劃和許可。相較之下,新的再生能源項目需要1到5年的時間,為電動車充電的新基礎設施需要不到2年的時間。因此,必須立即投資於輸電線路基礎設施的改善和成長,否則它將成為全球脫碳計畫中越來越大且具限制性的因素。國際能源總署表示,全球輸電線路的建設需要國際合作。比羅爾在書面聲明中表示:「確保發展中國家獲得建設和改造電網所需的資源是國際社會的重要任務。」(辰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