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間魔法:睡眠研究發現按鬧鐘稍後提醒鍵短暫打盹的好處
斯德哥爾摩大學的研究表明,鬧鐘與手機鬧鐘的貪睡鍵可能並不像人們通常認為的那樣有害。雖然貪睡者繼續睡眠時間可能會稍短,但他們在醒來後並不會對睡眠品質或認知功能造成不良影響。
人們經常聲稱,使用貪睡鍵會對睡眠和認知過程產生負面影響,但一直沒有直接證據證明這種影響。斯德哥爾摩大學心理系的最新研究表明,對於經常打盹的人來說,打盹實際上可能有助於醒來。
當早晨鬧鐘響起時,人們通常會想躺在床上,甚至可能繼續睡覺。幾十年來,鬧鐘和手機一直都有”貪睡鍵”功能,而且經常被認為會對睡眠和大腦的喚醒能力產生負面影響。然而,並沒有科學研究支持這些說法。斯德哥爾摩大學的研究人員現在調查了打盹的普遍程度,以及這種行為對睡眠、嗜睡、情緒和認知能力的影響。
“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與從不打盹的人相比,多打一會兒盹的人平均睡眠時間稍短,早上會感覺更昏昏欲睡。但打盹對皮質醇的釋放、早晨的疲倦感、情緒或整晚的睡眠品質沒有負面影響,」斯德哥爾摩大學研究員、論文第一作者蒂娜-桑德林(Tina Sundelin)說。
蒂娜-桑德林在斯德哥爾摩大學的研究表明,對於經常打盹的人來說,打盹可能有助於清醒。圖片來源:Henrik Dunér
在第一項研究中,1732 人回答了有關他們早晨習慣的問題,包括他們使用打盹按鈕的頻率。許多人表示經常打盹。這種行為在年輕人和晚睡者中尤其常見。打盹最常見的原因是覺得太累了,鬧鐘一響根本不想起床。
在第二項研究中,31 名經常打瞌睡的人在睡眠實驗室中度過了兩個晚上,以便更詳細地測量他們的睡眠情況。其中一個早晨,他們可以打盹30 分鐘,而另一個早晨,當鬧鐘響起時,他們必須馬上起床。結果讓打盹的人感到平靜。儘管在打盹的半小時裡,參與者的睡眠受到了乾擾,但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仍然睡了不少時間–超過20 分鐘。這意味著他們整晚的睡眠幾乎沒有受到影響。此外,在打盹的情況下,沒有人需要從深度睡眠中醒來,而且打盹者在醒來後的認知測試中表現更好一些。同時,打盹對情緒、嗜睡或唾液中的皮質醇含量沒有明顯影響。
“我們的研究表明,打盹半小時並不會對夜間睡眠或睡眠惰性(即早上起床後不太清醒的感覺)產生負面影響。如果有的話,我們還看到了一些積極的結果,例如從深度睡眠中醒來的可能性降低了。當參與者被允許打盹時,他們起床後的思維也更加敏捷。當然,重要的是要記住,這項研究只包括那些經常打盹、每次鬧鈴後很容易繼續睡覺的人。打盹很可能不適合所有人,”蒂娜-桑德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