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實境技術被證明能有效幫助囤積症患者整理物品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將虛擬實境技術融入囤積症的治療中,讓人們以虛擬的方式處理雜物,可以減輕症狀,增加現實生活中丟棄物品的次數。這項研究表明,虛擬實境技術可以有效治療囤積症。
囤積症是一種常見的、使人衰弱的精神疾病,其特徵是由於認為有必要保存物品而不管其價值如何,因而難以丟棄或放棄這些物品。囤積症在60 歲以上的人群中更為常見,會為人際關係、社交和工作活動帶來問題。
人們對囤積症的病因所知甚少。囤積症以前被認為是強迫症(OCD)的一種亞型,直到最近,即2013 年才被納入《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它也經常被診斷不足。
雖然第一線治療方法是認知行為療法(CBT),但相當多的人在接受治療後仍會受到囤積症狀的影響。現在,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的一項新研究考察了將虛擬實境(VR)融入囤積症患者治療的有效性。
這項研究的資深作者卡洛琳-羅德里格斯(Carolyn Rodriguez)說:”有些人非常需要幫助,但我們卻無法走進他們的家。雜物堆得很高,我們的團隊進去很危險。然而,練習放下物品是一項非常有用的技能,因此我們想創造一個虛擬的安全環境。”
九名年齡在55 歲以上、被診斷出患有囤積症的參與者拍攝了家中最雜亂房間的照片和影片以及30 件物品。這些照片和影片被轉換成客製化的可導航3D 虛擬環境,參與者可以在其中擺弄自己的物品。
所有參與者都參加了為期16 週的線上協助小組治療課程,該課程提供同儕支持和與囤積有關的認知行為技能。第7週至第14週,他們還接受了臨床醫生指導的個人VR課程,在這些課程中,他們練習將自己的”物品”放入回收箱、捐贈箱或垃圾箱–後者由虛擬垃圾車運走。
研究人員說,使用VR技術能讓參與者更能理解他們對囤積物品的依戀,並呈現出現實生活中威脅較小的丟棄行為。
羅德里格斯說:”能夠在虛擬空間中為那些即使在試圖丟棄物品時也會感到相當痛苦的人進行滴定是件好事。”
九名參與者中有七名自我報告囤積症狀有所改善,平均減少了25%。經臨床醫師目測確認,其中八人家中的雜物也減少了,平均減少了15%。研究人員說,雖然結果與那些沒有接受VR 集體治療的人不相上下,但這項小規模的初步試驗表明,即使對老年人來說,納入VR 治療也是可行的。
羅德里格斯說:”實際上,我認為這可能行不通,因為這些都是老年患者,也許他們不喜歡這項技術,或者他們會頭暈,但他們認為這很有趣。”
大多數參與者表示,VR 幫助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捨棄了自己的物品,但也有一些人認為這種體驗不切實際。研究人員希望,更新的技術將改善VR 體驗,或許還能帶來擴增實境(AR)技術的應用,即在患者的實際家中疊加虛擬物品。
無論如何,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與囤積症相關的恥辱感。
羅德里格斯說:”人們往往對囤積症有很多偏見,認為它是一種個人局限,而不是一種神經生物學實體。我們只是想讓人們知道,囤積症患者是有希望的,是可以治療的。他們不必孤軍奮戰。”
這項研究發表在《精神病學研究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