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汽車獲利之路漫長凸顯電動車商面臨複雜挑戰
中國電動車新創企業蔚來(Nio)提供了一個深刻的案例研究,儘管該公司在研發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但仍遠未實現盈利,這凸顯了電動汽車業務的複雜性和電動汽車製造商在開始盈利之前必須應對的重要挑戰。
儘管如此,蔚來的藍圖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戰略思路,有助於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成為贏家,尤其是對那些準備在全球電動車競爭中加速前進的日本企業而言。
蔚來成立於2014年,於2018年推出了首款電動車,並於同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
該公司同時擁有充電和換電池技術,並已開始加速生產後者。公司也正在開發自己的半導體裝置和系統。
蔚來公司因其積極的投資策略而脫穎而出。從2016年到2023年6月,該公司在研發方面的總投入達人民幣368億元(約合51.5億美元),相當於年銷售量是其七倍的三菱汽車的研發支出。
今年,蔚來的研發支出甚至可能超過鈴木汽車的2,300億日圓(15.5億美元)。2022年,蔚來的研發與銷售比率為22%,遠超過特斯拉的3.8%與比亞迪的4.3%。
人員成本佔蔚來研發支出的60%,公司平均年薪為67萬元,在中國屬於較高水準。
雖然2022年的銷售額比三年前飆升了六倍多,達到492億元,但同期的經營虧損卻從110億元擴大到156億元。蔚來要實現轉虧為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除了龐大的開發成本,電池更換基礎設施的投資也嚴重影響了公司。蔚來已在中國各地興建了1,300多個換電站,並計畫今年再興建1,000個。根據證券公司估算,一個換電站的成本約為350萬元。
2023年上半年,蔚來營業虧損達111億元。
該公司4到6月份的單位銷售量降至兩年來的最低點,削弱了公司的籌資能力。因此,該公司在9月決定發行總價值10億美元的可轉換債券,加劇了人們對其財務狀況的擔憂。自去年年底以來,該公司股價已下跌約10%,與特斯拉股價暴漲110%形成鮮明對比。
走過九年歷程的蔚來的發展軌跡並不遜於特斯拉,後者在第18年才實現獲利。不過,當時的特斯拉在市場上佔據主導地位,享有先發優勢。但現在的電動車產業更加擁擠,美國和歐洲與中國製造商激烈競爭。
相對而言,日本汽車製造商是電動車市場的後來者,他們也面臨著與蔚來一樣的困境。
大多數日本汽車製造商計劃投入數千億至數兆日圓的中長期投資,以擴大電動車業務。儘管投資巨大,但要實現盈利,他們需要確保較大的銷售量。一些分析師稱,電動車新創公司需要每年銷售20萬輛才能達到損益平衡點。
研究公司MarkLines的數據顯示,在電動車競爭中領先日本國內競爭對手的日產車2022年的銷量為13萬輛。儘管日本企業擁有豐富的人力、基礎設施和技術資源,但其電動車業務的前景仍不明朗。
由於需要大量投資、銷售競爭以及不可避免的降價浪潮,當今電動車市場的主導地位與過去液晶顯示器市場的競爭態勢有許多相似之處,那麼贏家與輸家的區別在哪裡?
蔚來於9月21日舉行的活動讓人們對這個關鍵議題有了了解。在上海的記者會上,蔚來推出了首款自主研發的智慧型手機,令分析師和市場觀察家大吃一驚。
這款安卓手機具有多種功能,包括空調控制、座椅調整、鑰匙操作和自動泊車配置,為駕駛者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性和連接性。蔚來表示希望以手機為載體,提供汽車用戶最佳體驗。
蔚來汽車專注於讓汽車成為更聰明、更愉悅的空間,在軟體開發和內容創造方面取得了優勢。總部位於名古屋的汽車產業研究公司Fourin的首席中國分析師周金城表示,日本企業在這方面比較落後。蔚來也允許客戶以固定價格使用電池,作為其透過提高客戶便利性來創建「蔚來生態系統」的商業策略的一部分。
日本公司已開始逐步公佈未來幾年電動車計畫的細節,概述新車型以及投資和量產策略。雖然規模經濟在這一領域至關重要,但日本製造商需要建立獨特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