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性別自由有97種性別?男子性侵被抓為脫罪自稱是跨性別者
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放學回來,向你哭訴學校的女更衣室和女廁所,男生可以自由出入,你會怎麼做?身為家長,肯定第一時間就找學校理論,甚至報警,但在美國,你有可能被戴上「性別歧視」的帽子,嚴重的還會遭遇牢獄之災。聽起來很離奇,但現實是,在崇尚自由的美國,這樣的操作真實存在。
美國的一位15歲女生被一位穿著裙子的男性侵犯,由於懷疑男性是跨性別學生,事發後,校方試圖掩蓋事實真相,父親為女兒打抱不平,最後反而獲刑。
事情發生在美國維吉尼亞州勞登縣,2021年5月18日,一名叫史密斯的男子接到女兒的電話,聲稱自己在學校女廁被侵犯,而對方是一個穿著「裙子」的男生,被認為是跨性別女性,為了尊重性別自由,這所學校允許這樣的人隨意出入女廁和女更衣室。
史密斯怒氣衝衝趕到學校,討要說法,但結果卻是,學校報警了,以史密斯行為粗暴為由,將其逮捕。最後史密斯還被判10天監禁,緩刑一年。
可怕的是,這位父親被其它家長扣上「性別歧視」的罪名,甚至被許多網友謾罵。
學校更是不認可受害者被「性侵」的事實,認為她在說謊,也不承認學校允許施暴者自由出入女廁。
因為事關“跨性別”和“學校性侵”,這個案件馬上就成為全美熱搜。
背景:美國有97種性別劃分,「男性」也可以光明正大上女廁
美國是一個非常自由的國家,自由到什麼程度呢?光性別的劃分就有97種(官方認可的)。
除了我們熟知的男性女性,還有跨性別女性(生理男內心女)、跨性別男性(生理女內心男),以及一些更複雜的不確定性別:
例如鏡像性別,性別會根據周圍的人而定,周圍女生多,就是女性,男生多,就是男性;有的人性別還會受音樂類型的影響,聽古典音樂時,她是女孩,聽流行音樂時,他是個男孩。
在美國,無論是哪一種性別,即使沒有做性別重置手術,也沒有服用任何藥物,他們的身份都是受到保護的。
尤其是在如廁這個事情上,只要你認為你是女性,那你就可以去女廁,不需要任何的證明,也不會有人阻止你。
但凡有人要阻止你,你都可以提起訴訟,而且有很大機率會贏。
2013年,美國演員妮可·梅因斯就曾向緬因州最高法院起訴,抗議她所在的學區不允許她上女廁,因為她是一位跨性別女性,認為這是一種性別歧視。
2014年,該案宣判妮可·梅因斯贏了,認為該學區禁止跨性別學生使用符合其性別認同的衛生間,違反了民眾的權益。為此,妮可·梅因斯獲得了75,000美元的賠償。
到2016年5月,美國教育局和司法局便頒布了著名的“廁所令”,要求所有公立學校允許“跨性別學生”選擇自己認為的性別來上廁所。換句話說,如果生理男內心女,那麼就可以和其他自然女性一樣,上女廁,而且不能有任何人反對,受法律保護。
直到2017年特朗PU上來後,才將歐巴馬的這個廁所令給解除,但也僅僅是解除,並沒有做進一步的指示,而是非常靈活地讓各州各學校自己作出決定。
然而,輪到拜登的時候,他不僅發布行政令,要求保護跨性別者的福利,而且重新支持「廁所令」。
性侵案件後來怎麼了?
由此可見,在美國,雖然反對的人很多,但大環境對跨性別者是非常寬容和尊重的。
維吉尼亞州案件之所以如此轟動,是因為案發前,當地正打算重新推出廁所令:允許跨性別學生根據自己宣布的性別認同選擇代名詞、進行運動、使用浴室和廁所。
所以當時有的民眾根本不相信學校的說辭,認為學校就是包庇跨性別者,刻意隱瞞施暴者穿裙子的事實,是為了接下來的頒布新政策做鋪墊。
然而經過法院審理,這個案件的真相遠比想像中複雜。
根據法院的證詞表明,史密斯的女兒和施暴者本身就存在親密關係。
事發之前,兩者已經發生過2次親密關係,但事發那一次,女孩是明確表示拒絕的,這意味著施暴者強J是事實。
對於施暴者,其母親堅持認為他是男孩,穿裙子只是為了喜歡,但經過多方調查,法院認為施暴者是泛性者,內心可以是女性也可以是男性。
施暴者最後被定罪,但因年齡小,並未受到嚴重懲罰,之後轉校。
可笑的是,轉入新學校後,他又因「非法觸摸其他女生」被逮捕。
概括來說,這個案件中,女孩撒謊了,她隱瞞了和施暴者曾經有親密接觸的事實,但侵犯是事實,所以施暴者被判刑,至於施暴者穿裙子,是真的跨性別女性,還是披著跨性別的外衣犯罪,不得而知。
事實真相是搞清楚了,同時,將跨性別者和其它自然性別的人無差別對待的弊端,也慢慢浮現了。
有人鑽性別自由的空子
首先,尊重性別自由,對於那些真的有性別障礙的人來說,是一件好事情,這也是文明社會應該做到的。
但是,總是有人想鑽這個空子,利用性別自由來搞事情。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美國有一位罪犯,生理是男的,但堅持自己是跨性別女性,他向法院要求要進女子監獄,法院還同意了,結果導致監獄裡有2名女犯人懷孕,最後不得不將其轉移到男子監獄。
像這樣的事情並不罕見,因為各州法律都不一樣,該如何關押跨性別罪犯,一直是個難題。
尤其是跨性別女性,如果關在男子監獄,那麼她容易被男犯人侵犯,如果關在女子監獄,他又有可能侵犯別的女犯人。
還有一個男性嫌疑人,因強J了2名女子被抓,案發的時候是有紋身的光頭爺們,但到了審判的時候,他自稱自己內心從小就是女性,出庭的時候穿粉色衣服,帶黃色假髮,被懷疑試圖用跨性別身分來減輕自己的量刑。
不僅如此,跨性別議題也影響了體育界。
就拿最近的事情來說,有2名跨性別自行車選手參加了2023年的美國芝加哥女子組自行車比賽,分別獲得金牌和銀牌,成為頭條新聞。
在頒獎台上,25 歲的泰莎·約翰遜(Tessa Johnson)和30 歲的伊芙琳·威廉森(Evelyn Williamson),均是跨性別女性,包攬第一第二名,只有第三名是我們普遍認為的自然女性。
值得一提的是,她們曾經也參加過男子組的自行車賽,但都排不上名,參加女子組後,成績遙遙領先。
於是就有人抗議,跨性別不該參加這樣的比賽,這些選手擁有先天生理優勢,不公平。
然而舉辦方為了表示自己“沒有性別歧視”,即使有這個意思,也不敢將跨性別選手踢出局。就連裁判,明明看到跨性別選手違規,也不敢光明正大罰,因為裁判怕被網曝。
這還是真事,基利普斯也是一名跨性別女性自行車選手,她在一次比賽中,遙遙領先其他女性選手5分鐘,可謂是優勢非常明顯,她還在2022年比賽中推了一名其他女性騎手,並沒有受到裁判的判罰。
最後
我認為尊重性別自由,本身並沒有問題,確實不應該有歧視的心,但很多人將事情誇張化,其目的並不純正。
美國目前跨性別人數每年都在上漲,而且越來越多,據統計至少有160萬人。
支持他們的人真的是關心他們嗎?不一定,有可能就是想要他們手上的那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