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發現人們透過AI生成的藝術體驗情感與流行的直覺相反
一項研究表明,人們可以感知人工智慧生成的藝術中的情感。雖然人造藝術品會引發更強烈的情感反應,但研究結果表明,這兩種類型的藝術都具有情感深度,促使人們進一步探索人類與人工智慧的藝術動態。然而,人造藝術得到了更積極的評價。
電腦和人工智慧(AI)在藝術界變得越來越重要。人工智慧生成的藝術品在拍賣會上售價數百萬美元,藝術家通常使用演算法來創作美學內容。現在,維也納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進行的實驗表明,與流行的直覺相反,人們在觀看藝術作品時會感知情緒和意圖,即使他們知道作品是由電腦生成的。這項研究最近發表在《人類行為計算機》雜誌。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維也納大學的一個團隊與特里薩·德默領導的柏林洪堡大學合作,調查了人們是否會對他們認為由電腦生成的藝術做出情感反應或感知其意圖。研究人員向參與者展示了抽象的黑白藝術作品,並解釋說這些藝術作品要么是由電腦隨機生成的,要么是由人故意創作的,以喚起情感。「對於電腦生成的圖像,我們避免使用人工智慧或在人類生成的圖像上訓練的自學習演算法,而是選擇使用非常簡單的演算法。 這種方法的目標是產生完全獨立於人為影響的圖像,力爭最大程度地擺脫人類偏見。」Demmer 解釋道。研究中沒有任何部分涉及電腦是否以及何時可以創作出看起來與人類創造的藝術沒有區別的技術性主題。在觀看每件藝術品之前,參與者被告知它是由電腦還是人類創作的——這一訊息在一半的情況下是真實的。然後,參與者被要求根據幾個維度對藝術品進行評分。此外,他們還被要求指出他們在觀看藝術品時親身經歷的情感、他們認為藝術品旨在喚起觀眾的情感,以及他們認為藝術家自己在創作藝術品時感受到的情感(如果有的話)。結果表明,參與者幾乎總是經歷一些情緒並感知到某種程度的意向性。因此,這項研究提供了新的經驗證據,證明人們可以對電腦生成的藝術形成情感依戀。因此,與常見的假設相反,即使人們知道某些東西是由電腦創建的,他們似乎也能感知到情感和意圖。然而,如果藝術品確實是由人創作的,他們會表現出更強烈的情緒,並對藝術品給予更積極的評價——即使他們得到了藝術品是電腦生成的錯誤訊息。因此,結果也表明,人類藝術和人造藝術在情感影響方面仍然存在微妙但顯著的差異。這可能指出了觀眾所感知的人造藝術的具體特徵。總體而言,這些結果對人機互動以及人工智慧作為藝術、設計和娛樂中的創造性實體日益重要的作用提出了新的問題。人類如何應對人工智慧生成的更複雜的藝術品?人類可以透過哪些特徵來區分電腦生成的藝術和人類生成的藝術(如果有)?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理解該領域中人與機器之間的複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