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揭示植物營養素如何影響腸道和大腦
最新研究表明,益生元這種以增強腸道健康而聞名的物質也可能影響大腦功能,特別是影響人們對高熱量食物的反應。萊比錫大學醫學中心的一項研究發現,高劑量益生元減少了與食物獎勵有關的大腦活動,這可能是由於腸道細菌發生了變化。這些發現強調了腸道微生物組和大腦之間可能存在的聯繫,為透過微生物組標靶策略治療肥胖症和養成更健康的飲食習慣指明了新的道路。 該研究對超重成年人的這種關聯進行了研究。 益生元是有益腸道細菌的食物來源,有助於促進有益腸道細菌的生長。洋蔥、韭菜、朝鮮薊、小麥、香蕉等食物中都含有這些不易消化的膳食纖維,菊苣根中的含量也很高。它們透過促進有益腸道細菌的生長和活動來支持腸道健康。研究人員現在研究了某些益生元是否也能透過改善腸道微生物群與大腦之間的交流來影響大腦功能。由萊比錫大學醫學中心領導的這項幹預研究表明,攝取高劑量的膳食益生元會降低大腦對高熱量食物刺激的獎賞相關活化。這項研究的共同作者、萊比錫大學醫學中心的科學家維羅妮卡-維特博士(PD Dr Veronica Witte)說:「研究結果表明,腸道健康與大腦功能(這裡指的是食物決策)之間存在潛在聯繫。”研究選取了體重超重的中青年成年人,他們遵循雜食和西方飲食習慣。這59 名志願者每天攝取30 克菊粉(一種從菊苣根中提取的益生元),連續攝取14 天。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過程中,研究人員向參與者展示了食物圖片,並詢問他們想吃多少所描述的食物。核磁共振成像實驗結束後,向他們提供了最高分數的菜餚,並要求他們食用。核磁共振成像檢查在四個時間點重複進行,分別是服用益生元前後以及服用安慰劑前後,在安慰劑階段,參與者服用的是能量密度相同但不含益生元的食物。當參與者評估高熱量食物時,攝取益生纖維後,與獎賞相關的大腦區域的活化程度相對較低。這種效應伴隨著腸道細菌組成的改變。透過先進的神經影像學、下一代腸道細菌測序以及潛在代謝途徑的綜合分析得出的研究結果表明,功能性微生物變化可能是大腦對高熱量食物線索反應改變的原因。參與者的空腹血液樣本進行了胃腸道激素、葡萄糖、血脂和發炎標記分析。此外,還對糞便樣本中的腸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謝物(即短鏈脂肪酸)進行了測定。這項研究是在1052合作研究中心”肥胖機制”內進行的。「需要進行進一步研究,探討改變微生物組的治療方法是否能為預防和治療肥胖症的微創方法開闢新途徑。」Witte 博士說:”更好地了解微生物組、腸道和大腦之間的潛在機制有助於制定新的策略,促進高風險族群養成更健康的飲食習慣。目前正在進行一項後續研究,檢視長期、大劑量服用益生菌六個月對超重和肥胖症患者的飲食行為、大腦功能和體重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