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找到信天翁利用次聲波進行長途旅行的首個證據
利物浦大學(University of Liverpool)的一項新研究首次證明,信天翁- 一種分佈最廣的海鳥之一–可能會利用次聲波來幫助它們在長達數千英里、毫無特徵的漫長覓食之旅中導航。
在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一篇論文中,該大學環境科學學院的研究人員表明,信天翁在進行長途覓食飛行時,會朝向微巴倫次聲波”響亮”的區域。論文的題目是”信天翁的運動顯示其對海上次聲線索的敏感性”。
次聲波是人類聽不到的低頻聲音,但在海洋環境中無所不在。微波是一種與海浪碰撞有關的次聲波。這種波浪區域也與強風有關,信天翁依靠強風幫助自己有效率地飛行。研究人員使用GPS 追蹤器確定了89 隻在南大洋克羅澤群島繁殖的遊蕩信天翁在出海覓食過程中的飛行路徑,這些信天翁的出海覓食時間可長達一個月。然後,他們將這些飛行路徑與研究小組開發的代表微巴倫次聲分佈的模型聲學地圖進行了比較。結果表明,遊蕩信天翁在定向飛行時會朝微巴隆次聲波”響亮”的區域飛去,這表明信天翁可以感知並響應遠距離傳播的微巴隆次聲波。與Lucía Martín López 博士共同領導這項研究的大學環境科學學院海鳥生態學家Natasha Gillies 博士說:”動物如何在超過100-1,000 千米的大空間範圍內導航和尋找資源是生態學的一個基本問題。對於海鳥等海洋動物來說,由於視覺訊息的可用性有限,這個問題尤其引人關注,這意味著必須有其他線索參與運動。有人提出,海鳥可以利用次聲波來幫助它們在巨大的、在毫無特徵的海洋環境中飛行覓食。我們的研究結果首次證明了自由活動的動物在運動過程中對次聲波的反應能力。”這項研究是”人類前沿科學計畫”(Human Frontier Science Program)資助計畫的一部分,它匯集了一個國際合作團隊(南非斯泰蘭博斯大學、美國佛羅裡達大學、荷蘭皇家氣象研究所)。這是他們之前提出的次聲波可能是海鳥導航的重要提示的首次實證檢驗。領導這項研究的薩曼莎-帕特里克(Samantha Patrick)博士說:”只有透過這樣的跨學科科學,將不同領域的科學家聚集在一起,我們才能獲得如此令人興奮的新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