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頭逐鹿印度榮耀也要分一杯羹
如何評價印度營商環境?在知乎搜尋相關話題,有網友甩出了世界銀行早間年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當中明確指出,直到2020年印度仍是全球最難做生意的國家之一。將範圍圈定在近年外部投資最熱門的科技、消費性電子領域,印度對外資企業的打壓也屢見不鮮,小米就是最好的例子。
然而,饒是如此也無法阻止印度成為全球最受科技巨頭青睞的投資熱土:iPhone生產線持續南遷,Google、三星也相繼砸下重金。就連多次受到印度政府「重點關照」的中國企業,也難以抵擋印度的魅力。
日前,榮耀再次傳出將重返印度市場的消息。據不久前接手榮耀印度業務的Madhav Sheth透露,榮耀計畫最快在明年第一季重返印度,將在當地生產智慧型手機。
印度市場到底有什麼魔力?榮耀去而復返,心裡又打著什麼如意算盤?
(圖片來自榮耀官方微博)
分分合合,榮耀終究難捨印度?
榮耀在印度的故事始於2014年,那才是榮耀作為華為子品牌獨立運作的第二年,也是其國際化策略開啟的元年。印度是榮耀首批進駐的海外市場之一,和英、法、俄等國家處於同等地位。
不過榮耀和印度的蜜月期沒有延續太久。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榮耀從華為獨立出來,無論內部組織或外部的供應鏈、生產線都全面剝離,元氣大傷的榮耀選擇立足國內,砍掉了大量海外業務。到去年宣布重啟海外業務後,印度又深陷打壓外資企業的風波,讓榮耀望而卻步。
直到最近幾個月,榮耀重返印度的呼聲才愈演愈烈。不過根據外媒曝光的採訪資料,Madhav Sheth沒有把話說死,只是表明榮耀會在未來幾個月「做出一些關鍵決定」。
根據Madhav Sheth的說法,榮耀目前正在和三家製造商進行談判,並且已經投入40億印度盧比(約3.5億人民幣)在當地建立營運中心和分銷網絡。除此之外,Madhav Sheth也透露了榮耀在印度的銷售情況。隨著銷售旺季到來,榮耀的目標是透過線上、線下通路完成榮耀90超5萬台的銷售目標。
不過Madhav Sheth並未透露新生產線將用於生產哪些機型以及產能規劃,整個專案仍充滿不確定性,需要和潛在合作夥伴繼續諮詢。僅可以肯定的是,印度本土化生產線將負責榮耀90系列後續生產。
關注榮耀動態的粉絲應該很清楚,這不是其首次被傳將回歸印度。
今年8月,也有媒體爆料榮耀在印度會有“新消息”,外界猜測這是其重返印度的信號。可惜消息傳出來後不久,榮耀便發表官方聲明否認了重返印度的說法。
根據榮耀官方的回應,自從主動撤出印度後,榮耀一直在當地以分銷發形式開展業務,但沒有建立子公司、工廠或技術轉移的計劃。在榮耀重返印度事件中被廣泛討論的印度零售巨頭PSAV,也只是第三方合作夥伴的關係。除了產品分銷之外,榮耀給後者的權限只有宣傳、推廣,不涉及任何生產、研發環節。至於另一家被傳將接手榮耀在印代工業務的廠商聞泰科技,也始終沒有承認上述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下半年,榮耀CEO趙明曾在受訪時談到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的艱困處境。趙明承認,“實際的壓力和困難比預測的還要大”,對於退出印度市場這個決定也不願多作評價。
如果說這次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有Madhav Sheth這個高階主管的親自背書。Madhav Sheth身為Realme印度公司的元老,幫助後者在短短五年躋身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的TOP 5行列,業務能力、經驗、人脈都無可挑剔。挖來Madhav Sheth,本身就證明了榮耀的野心。
然而,往事歷歷在目,印度這片投資熱土向來不缺爭議。重返印度,真的是一步好棋嗎?
科技巨頭的印度「圍城」:成長潛力與無形風險並存
城裡的人想出來,外面的人想進去。
錢鐘書先生可能也想不到,自己在《圍城》寫下的這句話會成為商界流傳最廣的金句之一,並在日後被廣泛用於指代各種風險與機遇並存的行業、市場——比如今天的印度。
在硬幣的這一面,印度的營商環境至今備受爭議,外資出逃現像也並未終止。
根據印度當地媒體《商業標準報》(Business Standard)的統計,2014年至今有超過2,700家跨國公司關閉在印子公司/辦事處。除了中國企業外,來自美、英、法、日、韓等已開發國家的商業巨擘,如IBM、三星、沃達豐也紛紛在印度栽了跟頭。
針對科技、消費性電子產業,印度的政策尤其嚴苛且變幻無常。榮耀之外,小米、vivo應該是和印度政府恩怨最多的中國手機廠商。小米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早有耳聞,vivo也在2022年被指控逃稅,遭強行凍結119個銀行帳戶、近4億資金。
但在硬幣的反面,科技巨頭們如同受到神秘恒河水的蠱惑,仍前赴繼擠進這座圍城。
遠的不說,光是最近半年就有蘋果、Google等多家企業有意加大對印投資——就連曾在2014年被罰2億美元的三星也不例外。和榮耀現今的計畫類似,這些巨頭都想將自己的消費硬體生產線搬到印度,加速蠶食當地市場。
蘋果自不必言,庫克年內已經多次親赴印度月台吆喝。此外,三星電子原計劃今年10月在印度諾伊達工廠生產筆記型電腦,規劃年產能約600-7萬台。據悉,諾伊達工廠還是三星在印度規模最大的手機工廠。Google則和惠普合作在印度建立筆記型電腦生產線,主要用來生產Chromebook系列產品。
從蘋果、三星、Google,再到有可能重返印度的榮耀,有媒體將這一系列舉措喻為「科技公司在印謀求成長的關鍵案例」。毫無疑問,即便爭議不斷,印度對科技巨頭的吸引力仍有增無減——即便這些決定或多或少都面臨爭議。
將目光鎖定在智慧型手機產業,印度市場表層的優點和不足都是顯而易見的。
利好的一面是潛力:較低的智慧型手機普及率、弱勢的本土品牌為外國品牌紮根印度提供了土壤,低廉的勞動成本則節省了生產成本。
尤其是在小米遭到製裁之後,印度智慧型手機競爭格局面臨再次洗牌,第二季前五品牌中僅有排名第二的vivo保持正成長、小米滑落至第三,且vivo和三星的差距已經十分接近。亂世最容易出梟雄,誰都不願意放過這個機會。
(圖片來自Canalys)
消極的一面也人盡皆知:生產端,伴隨低勞動成本而來的是低技術水準和低工作效率;消費和經營端,變幻無常的政策也讓人無所適從。
當然,看問題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印度所代表的價值,可能也不限於當下或自身。
這裡是南亞次大陸的中心,毗鄰中國這個世界工廠和東南亞這個最具成長潛力的消費市場,並具備不可忽視的戰略地位。尤其是在生產端,隨著印度的勞動優勢持續上升、原料物流樞紐作用不斷增強,在印建立橋頭堡已成為共識。雖然印度目前的勞動力品質參差不齊,但在只要在品質和數量中取得最大限度平衡,對廠商的經營還是有益的。
從這個角度講,押寶印度的榮耀們,看中的也不只是印度──搶灘印度,只是它們全球化策略的其中一步。
發力海外市場,榮耀在下一盤大棋?
將目光放回榮耀身上。小米被罰事件的餘溫尚未散去,榮耀在這時候被爆重返印度當然會惹來異樣目光,受到各方的廣泛議論。但是否重返印度,並不是問題的核心:印度在榮耀整個海外擴張計畫中的戰略地位,更值得我們關注。
正如上文所說,榮耀在去年宣布全面重啟海外業務,這一年下來不斷攻城略地,覆蓋的市場、出貨量已經取得很大進步。根據Counterpoint的統計,今年第一季榮耀海外市場總出貨量年增近四倍,中高階和入門級機型都在不同的國家收穫大量擁躉。
分地區來看,拉丁美洲地區表現最搶眼,出貨量成長超過700%,歐洲和中東及非洲地區的出貨量也分別成長了400%和500%。分機型來看,高階旗艦機型銷售量最好的地區是西歐,Magic系列是榮耀在英國、法國和德國表現最好的產品;X系列的入門級機種則在東歐國家十分暢銷,尤其是榮耀X8。
(圖片來自Counterpoint)
不過從這些數據也能看出,相較於歐洲、拉丁美洲,榮耀在南亞、東南亞市場聲勢較弱。如果能在印度搭建生產線、加速搶佔當地市場份額,很有希望幫榮耀扭轉在這一大片區域的局面:畢竟印度生產的手機不僅能供當地銷售,也能就近供應越南、泰國等市場。
換句話說,印度可能會成為榮耀在海外市場的生產中心,並以此為樞紐建立覆蓋南亞、東南亞廣大地區的供應鏈體系。
除了政策之外,供應鏈不穩定也是促使榮耀撤出印度的重要原因。趙明曾表示,印度手機產業鏈上,80%來自中國的中小型工廠都倒閉了,只有OPPO、小米這樣的大廠仍在堅持。而小米在遭到多方打壓仍堅守印度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該地投入了大量資金建廠、建供應鏈,可以控制好成本、穩住下限。
好消息是,隨著蘋果、三星等巨頭的到來,印度的智慧型手機供應鏈比之前更加成熟了,榮耀等廠商完全是坐收漁利。
鴻海、和碩兩個蘋果主要代工廠自不必言,印度工廠的產能都在不斷提升。根據路透社報道,今年3月和碩就在印度開設第二家工廠展開了談判。更重要的是,晶片、面板、電池等核心組件的供應商也跟著蘋果、三星的步伐南遷印度,在印建立本土化供應鏈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重返印度,可以看作榮耀針對海外市場的一盤大棋。這盤棋還要很久才能下完,各位看客也不用那麼快給出結論。這步棋是好是壞,就留給時間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