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恩‧福瑟獲2023年諾貝爾文學獎挪威為何能誕生四位諾獎作家?
瑞典文學院10月5日在斯德哥爾摩宣布,2023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由挪威作家約恩·福瑟獲得。這是95年來挪威作家再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福瑟也成為第四位獲得此獎項的挪威作家。
約恩·福瑟成為第四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挪威作家。(視覺中國)
根據諾貝爾文學獎委員會的解釋,福瑟獲獎的原因是他「在戲劇和散文中創新地表達了一些無法言說的聲音」。福瑟在創作中使用的新挪威語,是兩個官方版本的挪威語中最不常用的版本。在獲獎後他感慨道,這一獎項是對這種語言和推廣這種語言的努力的認可,他把獲獎歸功於該語言本身。不少北歐文學教授都認為,福瑟獲得該獎項當之無愧。
現年64歲的福瑟有「新易卜生」之稱,被認為是挪威最傑出、獲獎最多的作家之一,已經創作了70多部作品,涉足戲劇、小說、詩歌、散文、兒童文學和翻譯領域,作品翻譯成50多種語言,許多戲劇在世界各地上演。
2014年,福瑟的劇作首次被翻譯成中文出版,同年,上海戲劇藝術中心連續上演了5部福瑟作品,這是這位西方劇作家第一次被完整系統地介紹到中國。
福瑟的作品常涉及一般人的人性問題,如處於弱勢地位者如何面對自己的過去,如何面對生死,以及有關焦慮、創傷、難以忘卻的記憶、信仰和懷疑等主題。例如在其代表作《三部曲》中,福瑟講述了一位年老的喪偶畫家在連續7天的生活中所面臨的宗教、認同、藝術和家庭問題。
有北歐文學研究教授指出,福瑟之所以備受尊敬,是因為他的創作具有極高的原創性,不僅擅長敘事,還能以獨特的語言技巧和連貫的主題構建膾炙人口的內容,使其作品具有明顯的節奏感,讓人讀起來彷彿在欣賞音樂。
正是透過其卓越的語言表現,福瑟將黑暗與沈鬱的主題出色地呈現在了舞台上。這樣的內容風格不僅與在挪威峽灣小鎮長大的人們的生活經驗相吻合,也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挪威文學的整體特徵。
挪威的冬天總是漫長而黑暗,這無疑對這片土地上的文學創作產生了深刻影響。一些歐洲讀者對《環球時報》特約記者表示,讀福瑟等挪威作家的作品,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也正是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中,挪威文學關注人類內心世界的探索,例如感情、愛和自我的定位。同時,挪威文學的陰鬱和力量也與該國的歷史有很大關係。挪威直到1905年才宣布獨立,而文學在爭取政治獨立的長期鬥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20世紀早期,挪威作家曾三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分別是比約恩斯徹納·比昂松(1903年)、克努特·漢姆生(1920年)和西格麗德·溫塞特(1928年)。1990年代,喬恩‧米甚萊、赫比約格‧瓦斯莫等作家開始征服國際圖書市場,喬斯坦‧賈德的《蘇菲的世界》成為全球暢銷書。
2019年,挪威成為全球最大書展法蘭克福書展的主賓國,將約200本挪威文作品翻譯成德文。此外,挪威也將在2025年成為萊比錫書展的主賓國,這都凸顯了挪威文學與日俱增的影響力。
為什麼人口只有540多萬的挪威能夠創作出如此眾多的傑出文學作品?首先,這和挪威人的文學素養普遍都很高有關。奧斯陸文學學者莫尓滕對《環球時報》特約記者表示,挪威人有兩大自豪的專長:冬季運動和文學。挪威擁有400多家出版社和500多家書店,根據統計,平均每個挪威人每年閱讀15本書。挪威國家圖書館館長邁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儘管全球各國的圖書館訪客數量減少,但在挪威,圖書館的使用仍在增加。挪威人的閱讀熱情依然持續。
此外,挪威政府也對文學創作給予極大重視與支持。邁赫對媒體強調了挪威國家文學資助計畫的重要性,稱其為「我們國家的驕傲」。該計劃使挪威文學出版體系擁有四大支柱:固定書價、國家新書購買、書籍免除增值稅和集體協議,以確保作家的創作動機。挪威人希望他們的文學作品能像水電、魚蝦、石油和天然氣一樣,成為值得驕傲的出口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