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臨死亡時大腦會在想什麼?科學家問了一些差點死掉的人
一些心臟停搏的患者在接受心肺復甦術(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的過程中,大腦出現的一陣陣活動可能是「瀕死體驗」的標誌。當我們真正死亡時會發生什麼事——心臟會停止跳動,腦電波趨於平坦?
自古以來,人類一直在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但這十分艱難,因為死者通常無法向我們回饋他們的經驗。儘管宗教典籍提供了各種各樣的解釋,但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尋找他們自己認可的答案,而他們已經在理解大腦從生到死的轉變過程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
圖片來源:pixabay
回憶死亡體驗
最近,一項研究監測了瀕死狀態下人的大腦,並且其中一些能夠回憶起他們在死亡邊緣的體驗。
根據9 月14 日發表在Resuscitation 雜誌上的研究結果,在心肺復甦術時,一些心臟停搏患者平坦的腦電圖會突然變得活躍起來——即使他們的心臟已經停止跳動長達一個小時。一小部分倖存的研究參與者能夠回憶起這段經歷,其中一名患者能夠辨別出醫生搶救他時播放的錄音。
研究人員將這些患者的大腦記錄解釋為「回憶死亡體驗」的標誌——論文的主要作者薩姆·帕爾尼亞(Sam Parnia)說:「這在以前從未觀察到過。」帕爾尼亞是美國紐約大學朗格尼健康中心的醫學副教授,長期研究人類的死亡過程。「我們也已經能夠對這種情況的發生提出一個連貫的、機理性的解釋。」他說到。
為了準確地表達,帕爾尼亞更喜歡用“回憶死亡體驗(recalled experiences of death)”這個詞,而不是“瀕死體驗(near-death experiences)”,這個術語在不同文化的歷史記錄中都有報道。以前一些西方科學家認為這些經驗都是幻覺或夢,但最近一些研究團隊開始更嚴肅地看待這些現象,將其視為研究意識和揭示死亡的一種手段。
在這項新研究中,帕爾尼亞和他的同事試圖找到「回憶死亡體驗」的生物學標誌。他們與(主要坐落在美國和英國的)25 家醫院合作,醫務人員使用輕便設備,在不干擾治療的條件下,測量因心臟病急診的患者的大腦氧氣水平和腦電活動。
研究人員也測試了患者的有意識知覺和無意識知覺:他們給患者戴上耳機,反覆播放「香蕉」、「梨子」和「蘋果」這三種水果的名字。帕爾尼亞解釋道,一個人可能不記得聽過這些水果的名字,但在被要求「隨機想出三種水果」時,他仍然可能會給出正確的答案,這屬於無意識學習。過去的研究表明,即使人們處於深度昏迷狀態的人,也能無意識地記住別人在他們耳邊低語的水果或城市的名字。
圖片來源:pixabay
在2017 年5 月至2020 年3 月期間,567 名患者在與研究者合作的醫院中出現心臟停搏。醫護人員收集了其中53 名患者的可用腦部氧氣水平和腦電活動數據,其中大多數患者的腦電圖顯示為平坦狀態。
但大約40% 的人在隨後某個時刻會再次出現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腦電波,與存在意識時一致。這種情況甚至可能在對心臟停搏患者進行心肺復甦術60 分鐘後出現。
567 名患者中,只有53 人活了下來。研究人員訪問了其中的28 名倖存者以及來自社區的另外126 名經歷過心臟停搏的人(因為新研究中倖存者的樣本量太小)。近40% 的人報告說,他們對死亡過程有一些感知,但沒有具體的記憶。20% 的人似乎有「回憶死亡體驗」。帕爾尼亞說,有「回憶死亡體驗」的許多人將這一事件描述為對「他們的整個生活以及行為舉止」的「道德評估」。
研究人員發現,只有一個受訪的倖存者能夠回憶起在他接受心肺復甦術時播放的錄音中水果的名字。但帕爾尼亞也承認,這個人可能只是偶然猜對了。
圖片來源:pixabay
“煞車系統”
帕爾尼亞和同事們提出了一個可能的假設來解釋他們的發現。通常情況下,大腦的某個位置有一個“煞車系統”,它們會過濾掉大腦功能的大部分元素,使它們不會進入意識體驗——這使人們能夠在現實生活中高效地運作。因為在正常情況下,“你無法在意識領域訪問大腦的全部活動”,帕爾尼亞說。
而研究者的假設是:在瀕臨死亡的人的大腦中,「煞車系統」被移除了。通常休眠的部分會變得活躍起來,使得瀕臨死亡的人整個大腦活動都處於意識領域——帕爾尼亞說:「你所有的想法,所有的記憶,所有之前在腦子裡的東西都會出現。我們不知道這在進化上有什麼作用,但它似乎可以讓人們為從生到死的轉變做好準備。”
研究結果也提到了關於大腦對缺氧的恢復能力的問題。帕爾尼亞說:「有可能一些傳統上認為無法被拯救的人實際上可以被救回。醫生們的傳統觀念是,大腦一旦缺氧5 到10 分鐘,就會死亡。而我們的研究能夠證明,大腦抵抗長時間缺氧的能力相當強大。這為未來尋找治療腦損傷的方案開闢了新的道路。”
圖片來源:pixabay
這項新研究「在盡可能客觀地理解大腦功能本質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因為它可能適用於心臟停搏期間的意識與瀕死體驗」拉克米爾·喬拉(Lakhmir Chawla)說到,他是加州聖地亞哥詹妮弗莫雷諾退伍軍人事務醫療中心的一名重症監護病房醫生,雖然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但他發表了一些關於患者死亡時腦電圖活動峰值的論文。
雖然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帕爾尼亞和他的同事報告的結果是“驚人的”,但喬拉認為:“我們也應該思考這些數據反映出的人性。
首先,研究結果應該推動臨床醫生像對待清醒患者一樣嚴肅對待正在接受心肺復甦術的患者,但實際上我們卻很少這樣做。其次,對於那些看起來無法挽救的患者,醫生可以請他們的家人來和他們道別,因為患者可能還能聽到家人們的聲音。」
參考文獻
[1]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some-patients-who-died-but-survived-report-lucid-near-death-experiences-a-new-study-shows/
企劃製作
來源丨環球科學
責編丨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