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芝退場:74年上市將終結中國區影響幾何?
上市74年後,曾開創了多項日本工業第一的東芝公司,無奈宣布了即將退市。近日,日本東芝公司宣布,以日本國內基金「日本產業夥伴」(JIP)為主的財團,已完成對東芝的要約收購,為東芝私有化退市掃清障礙。交易完成後,上市了74年的東芝最快將於今年摘牌退市。
根據日本媒體通報,目前,「日本產業合作夥伴」(JIP)已從東芝股東手中募集到78.65%的股份,超出66.7%股份的最低門檻,收購成立。從結算開始的9月27日起,「日本產業合作夥伴」將成為東芝新的母公司及最大股東。交易完成後,東芝最快將於今年摘牌退市。
在中國區市場,目前東芝仍有半導體業務、儲存、馬達、電梯等B端業務持續推動營運。同時,東芝也正透過共同持股和品牌授權等方式,與美的有著冰箱、洗衣機、吸塵器等白色家電合作,與海信有著視訊技術等黑色家電合作。
伴隨著下市工作的推進,這些中國區業務將會受到何種影響?
無奈退市,誰之過?
創立於1875年的東芝,是日本製造業主要的代表之一,在過去148年的發展歷程中,東芝打造了橫跨家電、電氣、半導體、能源、基建等在內龐大商業體系。先後開創了日本第一個燈泡、第一台洗衣機、第一台冰箱、第一個雷達、第一台電視機等多個,成為全球前五名的半導體製造商、全球前三名的醫療器材廠商。
然而如今,成立148年之久的東芝公司,為何卻走上了退市之路?
這一切,還得從東芝高調佈局核電業務開始說起。
2000年前後,全球興起建造核電廠的浪潮。彼時,如日中天的東芝也盯上了核電業務。2006年,東芝以54億美元高價收購美國西屋電氣核電業務,但隨後卻不幸遭遇日本福島核電廠洩漏事故,日本乃至全球民眾反核聲音不絕於耳,東芝重金投資的核電業務,因與時代倡議背道而馳,最終經營惡化虧損加劇,一度損失超60億美元。
核電業務受挫後,東芝再次轉向佈局快閃記憶體業務,但由於彼時電子消費市場低迷,公司營運再度承壓。而為營造公司欣欣向榮的發展局面,東芝公司鋌而走險開始了長達8年的財務造假,多年累積虛報利潤高達1562億日元。最後造假事件曝光後,公司股價大跌,市值一度縮水超40%。
因財務造假,東芝高層在記者會上鞠躬道歉
此後,東芝開始了資產變賣和業務重組。例如,將醫療機械子公司賣給佳能;將包括洗衣機、冰箱等在內的白色家電業務,出售給了美的;將東芝電視95%的股權出售給了海信…至2021年底,東芝還有消息將分拆為三家公司的消息。但在這一系列「自救」的舉動中,除部分出售業務進展相對順利外,東芝在引入資本和改進公司管理模式方面,均面臨著重重阻礙,最終也只能一步步走向私有化退市。
在與新浪科技溝通中,對於東芝退市一事,家電業分析師丁少將一度評價認為,「由於長期經營困難、業績連年虧損,財務狀況得不到改善的東芝,如果不主動退市,也很有可能會被強制退市。”
在丁少將看來,經歷過財務造假、管理層內鬥以及一些核心高管醜聞後,東芝在品牌聲譽尤其是在資本市場上,信譽度其實已經有很大的危機,在資本市場已不被看好。同時,由於重整涉及多方利益,東芝經營管理階層和股東在公司發展方向上也有很多矛盾,公司整體決策效率以及企業營運效率都不高,而且內鬥還比較嚴重。“因此,東芝選擇在這時候退市,實際上是一個理性的選擇,對東芝未來的成長也會是一個利好。”
中國區業務影響幾何?
在中國市場,東芝仍有大量的業務正在進行營運。其中,包括半導體儲存業務、發電、印表機、電梯等在內的大量B端業務,目前仍主要由東芝中國區團隊負責營運。在淘寶、天貓以及京東等電商平台上,仍有大量的產品正在販售。
東芝私有化後,對中國區的業務有何影響?在丁少將看來,私有化對東芝來說,一方面可以輕裝上陣,緩和監管壓力,另一方面企業可以聚焦發展基礎建設業務。“東芝退市對其中國市場整體影響不大,對於私有化後公司治理體系會發生何種變化,全球化戰略是否會調整,則還需進一步關注。”
2016年,東芝也將旗下家電業務80.1%股份出售於美的,並授權東芝品牌40年的全球許可,允許美的在全球範圍內以東芝品牌進行產品銷售。2017年11月,東芝再次向海信集團轉讓東芝合併報表子公司、東芝視訊解決方案株式會社(簡稱「TVS」)95%股權,將公司旗下電視業務轉售海信集團,並整合進海信旗上市公司海信視像體系。
根據美的集團2022年全年報,2022年美的總收入3457億元,年增0.68%,歸母淨利296億元,年增3.43%。具體到美的收購後東芝所屬業務及日本市場,2022年,美的日本家電零售市場整體規模較2021年增長3%,東芝家電零售收入增長15%,在六大品類合計市場份額提升至14%以上。另據海信官網,收購東芝電視後,海信僅用15個月就將此業務轉虧為盈。海信視像2022年全年報顯示,在整合進入海信視野後,東芝電視成為海信全球化尤其日本市場業務佈局的重要品牌之一。在日本市場,2022年海信系電視銷售市佔率年增4.8個百分點至32.8%,其中東芝電視銷售市佔率為23.6%。
足見,在出售給美的、海信等國內家電巨頭後,東芝家電及東芝電視業務,均在不同程度上迎來了業績「復甦」。不過要注意的是,近兩年在一些社群媒體上,開始出現「東芝套殼美的、同類產品不如買更便宜的美的」等說法,還有消費者質疑冰箱生產商是否仍為東芝原廠商。被收購後,東芝家電的定位和品牌力,也面臨挑戰。
未來,如何透過私有化能夠穩定經營,同時穩定處理中國市場的一些客戶關係,甚至能夠在一些核心的技術、資源上更加重視中國市場,仍將是東芝在中國市場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