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挑戰過敏症發病背後的”衛生假說”
兒童早期接觸各種病菌和細菌是否會降低氣喘和過敏的幾率?一項新的動物研究對這一流行觀點提出了質疑,研究發現幼年時期接觸多種微生物可能對過敏性免疫反應影響甚微。
研究中的”野化”小鼠是在乾草和堆肥的半自然環境中飼養的。| Clora Torrence/ Pixy
1980 年代末,流行病學家大衛-斯特拉坎(David Strachan)提出了一個新的假設,以解釋20 世紀以來氣喘和花粉症發病率急劇上升的原因。斯特拉坎觀察到,家庭規模縮小與過敏症發生率之間存在相關性。他認為,小家庭和衛生標準的提高導致兒童在年幼時接觸到的微生物和感染減少。這最終導致兒童在以後的生活中對過敏原的耐受性降低。
這一觀點被稱為”衛生假說”。在隨後的幾年裡,研究人員對這一觀點進行了多次反覆論證,從”老朋友”假說(認為人類在數千年的進化過程中與細菌共同進化,從而孕育了對健康至關重要的微生物種群)到最近的”生物多樣性假說”(認為我們的免疫系統需要與多樣化的自然環境接觸,以預防過敏和發炎性疾病)。
發表在《科學免疫學》(Science Immunology)上的一項新研究由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Karolinska Institutet)的研究人員領導,重點測試了生物多樣性假說。實驗選取了兩組基因完全相同的小鼠–一組在無菌實驗室環境中飼養,另一組在半自然條件下飼養,接觸多種微生物。
然後將這兩組小鼠暴露於一系列已知的過敏原中,以研究它們的免疫反應。研究結果令研究人員大吃一驚,兩組小鼠在接觸過敏原時都產生了類似的發炎反應。通訊作者史蒂芬-羅斯沙特(Stephen Rosshart)說,這些發現並不一定推翻了衛生假說,但確實表明對過敏原的免疫反應比以前假設的要復雜一些。
“我認為,這是第一個概念驗證研究,證實了多種微生物暴露和感染並不是導致過敏性疾病急劇增加的唯一或主要因素,”Rosshart 解釋說。”[這些發現]可能有助於重新調整科學家對衛生假說的看法,促使該領域更仔細地研究其他因素,如室內生活、體力活動、污染物和現代世界中存在的化學物質。”
研究人員在研究中指出,有”無可爭議的證據”表明,某些微生物可以抑制過敏性發炎。例如,研究發現某些類型的寄生蠕蟲可以抑制氣喘等發炎性疾病。
該研究的合著者喬納森-科凱特(Jonathan Coquet)說,這些發現表明,”並不是說’骯髒的生活方式會阻止過敏,而乾淨的生活方式可能會引發過敏’那麼簡單,相反,特定的微生物可能會調節過敏性免疫反應,但目前還不清楚是哪些微生物在起作用,也不清楚什麼樣的接觸才是有益的。”
這項研究的另一位合著者蘇珊娜-尼倫(Susanne Nylén)說,研究的下一步將是探索寄生蟲對小鼠免疫反應的具體影響。目前還不清楚終生接觸某些微生物是否是抑制過敏反應的必要條件,也不清楚幼年時的短期接觸是否會帶來更多好處。
Nylén說:「這一研究領域能為了解如何利用感染和微生物促進健康提供重要見解,但目前仍處於起步階段。我們的研究提醒人們,一般和廣泛地接觸微生物可能不會產生我們所希望的明顯有益效果”。“”
這項新研究發表在《科學免疫學》(Science Immunology)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