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勞動節也沒閒著:一手漲價一手上線新車
一手漲價,一手上線新車,特斯拉想要幹什麼?這個五一很特殊,特斯拉相繼兩撥騷操作後,中國人18萬買特斯拉夢碎,老美看新車直瞪眼!五月份剛過幾天,特斯拉就成為了中美熱議關鍵詞。中國汽車價格戰的“始作俑者”特斯拉突然放下了價格屠刀,在美國、中國、日本、加拿大等主要的市場都進行了漲價。
在國內市場把Model Y和Model 3售價調高2000元,特斯拉“等等黨”們18萬左右入手Model 3的期望成為了幻影。
這邊還在漲價,而另一邊,特斯拉又在美國重新推出了Model 3長續航全輪驅動版(Model 3 LR AWD),而中國並沒有該版本。新版本上線後,三處BUG讓外媒連說“NO”,直呼“專坑美國人”。
從續航、定價上看長續航版Model 3性價比並不高,在Model 3性能版和Model Y長續航四驅版面前並沒有很大競爭力,從電池上看新版極大可能採用非美國本土的低容量電池。
可以說,過去的幾天裡,特斯拉騷操作不斷。細究來看,特斯拉漲價可能仍然是出於成本和利潤率的考慮,此前一季度財報公佈後,特斯拉的利潤率有所下滑,從23.8%到了19.3%,因此小幅度漲價也在情理之中。
而增加新的車型,則可能是為了進一步提升Model 3的銷量,奪取更多的市場份額。但這些措施是否真的會見效,還需要等時間來驗證。
那麼五一過後特斯拉在中美掀起了怎樣的波瀾?是否叫停中國新能源價格戰?在老美眼中又如何看待特斯拉陣容中的新成員呢?車東西經過一番梳理找到了答案。
本文福利: 特斯拉全球重新調整售價,積極上線新車型。分享報告《特斯拉改善供需平衡,推動新能源車銷量高速成長,估值合理》,對話框回复【 車東西0474 】下載報告。
01 . Model 3/Y多國全系漲價國內漲兩千
多番降價後銷量起伏不大,毛利率卻明顯下滑,特斯拉最近有些焦頭爛額。
儘管依舊保持盈利,領先國內一波造車新勢力,但特斯拉的淨利潤和毛利率明顯下滑。
根據特斯拉一季度財報,今年一季度特斯拉淨利潤低於預期,僅為25.1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73.7億),同比減少24%;毛利率也跌破20%至19.3%,去年四季度則為23.8%。其中,汽車業務毛利率為21.1%,去年四季度還是25.9%,近兩年毛利率持續走低。
局勢十分明顯,特斯拉的汽車毛利率已經進入危險區,先前特斯拉首席財務官扎卡里·柯克霍恩曾表示,今年特斯拉汽車毛利率將保持在20%以上。
為了緩解危機,特斯拉開啟了一系列“搞錢”路子,比如在中國市場開放了自己的充電樁,給其他品牌的總共37款車型使用。
但誰都沒有想到,就在五一期間特斯拉向多個國家開始漲價了!
根據特斯拉中國官網,特斯拉Model 3標續版在中國的售價從22.99萬元漲至23.19萬元;Model 3高性能版從32.99萬元漲至33.19萬元。
而在中國特斯拉Model Y標續版的價格從26.19萬元上漲至26.39萬元;Model Y長續航版從31.19萬元上漲至31.39萬元;特斯拉Model Y高性能版從36.19萬元上漲至36.39萬元。

特斯拉中國車型價格變化(特斯拉中國並沒有Modle 3長續航版本)
同時特斯拉也小幅上調了美國、日本、加拿大的汽車售價。根據美國特斯拉官網數據,Model 3標續版價格從之前的3.999萬美元上漲至4.024萬美元,現在售價約合人民幣27.8萬。Model 3高性能版價格從之前的5.299萬美元上漲至5.324萬美元,現在售價約合人民幣36.8萬。
而美國Model Y標續版的價格從之前的4.699萬美元漲到了4.724萬美元,現在售價約合人民幣32.66萬。Model Y 長續航版的價格從之前的4.999萬美元上漲至5.024萬美元,現在售價約合人民幣34.74萬。Model Y 高性能版的價格從之前的5.399萬美元上漲至5.424萬美元,現在售價約合人民幣37.5萬。

特斯拉美國車型價格變化
02 .長續航Model 3回歸三處BUG老美直搖頭
除了漲價,老美們還見證了特斯拉長續航Model 3重出江湖!
據外媒Insideevs報導,近日特斯拉在美國重新推出了Model 3 LR AWD,簡稱Model 3長續航版,該版本曾於9個月前從官網車型陣容中被刪除,當時馬斯克解釋道,由於需求火爆,該車的候補名單太長並承諾該版本將於2023年內回歸。
而現在,Model 3長續航版在美國市場恢復了訂購,新款車型起價為4.724萬美元(約合32.67萬人民幣),提供325英里(約合523公里)以上的續航里程,最高時速為145英里/小時(約合233公里/小時),0-60英里/小時(約合0-96.6公里/小時)需要時間為4.2秒。

Model 3長續航版在美國市場恢復訂購
對於Model 3長續航版,老美們卻對於三個BUG直搖頭,聲稱“專坑美國人”。
1、續航拉胯:續航里程明顯低於舊版
新款Model 3長續航版與舊版最明顯的不同就體現在了續航方面。
據外媒Insideevs報導,新款特斯拉Model 3長續航全輪驅動版的續航範圍編號與官方的2023年EPA編號不同,這表明這是一個完全不同的版本,甚至還沒有評級。
對此,特斯拉給出了一個預估續航範圍:2023款、18英寸輪胎、Model 3長續航版續航里程可達325+英里(約合523公里),比2022款Model 3長續航版減少了33英里(約合53公里)。

美國市場特斯拉Model 3續航對比
而2023款、19英寸輪胎、特斯拉Model 3長續航版續航里程可達310+英里(約合499公里),比2022款Model 3長續航版減少了24英里(約合38.6公里)。
值得注意的是,2023款Model 3長續航版的續航範圍同Model 3 性能版315英里(約合507公里)的續航里程已經十分接近。

特斯拉美國部分車型續航對比
雖然新車型的確切EPA組合範圍暫時沒有準確數據,但新車的續航里程大概在310~325英里(約合499~523公里)左右,明顯低於2022年版本的續航範圍334~358英里(約合537~576公里)。
2、電池揭秘:極大可能採用國外低能量密度電池
新車型續航里程明顯減少,問題出在了哪裡?
假設電池容量相同的情況下,我們可以推測新車型電池容量較低或動力總成效率較低。
這樣一來,新款特斯拉Model 3長續航版的電池或許會有三種選擇:寧德時代的磷酸鐵鋰(LFP)電池、其他供應商(排除松下/特斯拉內華達工廠)的2170型電池、進口的4680電池。
根據Model 3長續航全輪驅動版4.2 秒內0-60英里/小時(約合0-96.6公里/小時)和最高時速233公里/小時、重量達到了4034磅和明顯減少的續航,有人或許會猜測它配備了特斯拉全新的4680圓柱形電池。
但是必須看到的是,根據美國聯邦政府公佈的稅收抵免信息,Model 3長續航全輪驅動版並沒有獲得全額7500 美元(約合人民幣5.19萬)的聯邦稅收抵免,僅僅稅收抵免了3750美元(約合人民幣2.6萬)。
這意味著該車不符合以下兩個要求之一:一是40%的關鍵礦物價值需要在美國(或自由貿易協定國家)開採或加工,或在北美回收,二是50%的電池組件必須在北美製造或組裝。
由此可猜測新車型的電池或許不是特斯拉美國本土生產的4680型圓柱形電池。但這種猜測基本上也可以排除,因為特斯拉目前在海外還沒有具備4680電池生產能力的工廠。
而特斯拉的Model 3後輪驅動版已經採用了寧德時代的磷酸鐵鋰電池,續航里程為272英里(約合438公里),比新版Model 3長續航版的續航里程至少少出53英里(約合85公里),由此可推斷新車採用寧德時代的磷酸鐵鋰電池的可能性也不大。
海外特斯拉觀察者Troy Teslike也表示,Model 3長續航全輪驅動版採用磷酸鐵鋰電池幾乎是不可能的,他表示Model 3長續航全輪驅動版必須使用2170電池,且無論該車或2170電池都是進口的,這樣才符合3750美元(約合人民幣2.6萬)的稅收抵免。
3、奇葩定價:同另外兩款相比不佔優勢
特斯拉Model 3長續航全輪驅動版的另一個令人困惑的事情是它的定價,加上只有3750美元(約合人民幣2.6萬)的聯邦稅收抵免,使Model 3長續航全輪驅動版與其他特斯拉車型相比十分尷尬。
2022款Model 3長續航全輪驅動版售價加上目的地費約為5.799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0.1萬)。而新版本起價為4.724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2.66萬),這裡麵包含了1390 美元(約合人民幣9611元)的目的地費和250美元(約合人民幣1729元)的訂單費,總計1640美元(約合人民幣1.134萬)的強制性費用,扣除聯邦稅收抵免後定價為4.513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1.2萬)。

美國市場特斯拉Model 3售價對比
雖然價格明顯下降且新版本將在2023 年6 月交付,交付將更快速,但在定價方面,新款Model 3長續航版似乎並沒有很大優勢。

特斯拉美國部分車型定價對比
Model 3性能版和續航為330英里(約合531公里)的Model Y長續航四驅版扣除7500美元(約合人民幣5.19萬)的聯邦稅收抵免後分別是4.738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2.76萬)和4.438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0.69萬)。
而售價達到4.513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1.2萬)的Model 3長續航版同Model 3性能版和Model Y長續航版相比,價格相差不大,但競爭力進一步削減。
03 .結語:沖銷量仍是特斯拉當前主線任務
來到五月份的短短幾天,特斯拉的反向漲價使眾多抱著“18萬買特斯拉”的用戶幻想破滅了。而特斯拉長續航四驅Model 3的重出江湖更使一些外媒並不看好。
但拋開性價比、競爭力來說,長續航四驅Model 3的更新是特斯拉完善其產品陣容的重要舉措。特斯拉看似“胡鬧”的背後到底還藏著怎樣的考量呢?或許沖銷量仍是特斯拉當前的主線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