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誌性的尼羅河三角洲所面臨的生存威脅得到確認
根據南加州大學維特比工程學院的新研究結論,尼羅河三角洲對6000萬埃及人的生存至關重要,他們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依賴它,但它正面臨著來自廣泛的重金屬污染、海岸侵蝕和海水入侵的生存威脅。此外,不僅是對於人類生存,三角洲也是東非飛行路線上候鳥的一個重要中轉站。

尼羅河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從外太空看,其三角洲非常引人注目。資料來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
這項研究由南加州大學維特比創新基金乾旱氣候和水研究中心的Essam Heggy領導,發表在美國地球物理學會(AGU)雜誌《地球的未來》上。
污染的影響在埃及尤其明顯,埃及是尼羅河下游人口最多、最乾旱的國家,完全依賴尼羅河作為其唯一的飲用水和作物灌溉水源。該國目前面臨著非洲最高的水預算赤字之一,幾十年來,該國通過密集、大規模的廢水再利用來彌補不斷減少的水供應,其後果直到現在還沒有得到充分的研究。
Heggy說:”這裡有大約加利福尼亞和佛羅里達的人口總和,生活在一個只有新澤西州大小的空間裡,這個空間被有毒重金屬污染得越來越嚴重。今天,在風景優美的水景中繁榮了7000多年的文明必鬚麵對這種不可逆轉的大規模環境退化的現實。”
在這項研究中,來自美國和埃及的研究人員分析了從尼羅河三角洲的兩個分支收集的底層沉積物樣本的粒度和八種重金屬的污染水平。主要發現包括:
尼羅河底部的沉積物受到鎘、鎳、鉻、銅、鉛和鋅等重金屬的高度污染。
污染物主要來自未經處理的農業排水和城市及工業廢水。如果不對循環水進行適當的處理,重金屬的濃度就會增加,並永久地嵌入河床,而不像有機污染物那樣隨著時間自然降解。
重金屬濃度可能會因尼羅河水壩的增加而加劇。在上游建造的巨型水壩破壞了河流的自然流量和沈積物流量,從而對其將污染物衝入地中海的能力產生不利影響,使毒素在底層沉積物中長期堆積。
研究人員說,大部分重金屬污染是不可逆的,但該研究提出的基於科學的保護措施可以減緩環境退化,並有望恢復尼羅河三角洲的生態系統。
南加州大學維特比分校的博士後研究員、該研究的共同作者Abotalib Z. Abotalib說:”埃及不斷加劇的水資源壓力和快速增長的人口,達到1億以上,使地方當局陷入兩難境地,是為乾渴的農業部門提供足夠的淡水,通過重新使用未經處理的農業排水來保證食品供應,還是保護尼羅河的健康。這種平衡是具有挑戰性的,兩種選擇的後果都是可以衡量的。”
“我們的研究強調了對未經處理的水循環的環境影響和尼羅河上游築壩增加下的河流濁度變化進行更多研究的必要性,”Heggy說。”在這一領域繼續研究並開展更多的取樣活動,可以為尼羅河流域各國之間未來的對話和合作提供信息,這些國家對維持一個健康的尼羅河系統有著共同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