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碳化的隱藏成本:破壞礦區社區人口規模
最近由昆士蘭大學和哥廷根大學領導的聯合研究通過將全球資源清單與人口系統聯繫起來,揭示潛在的風險和利益,研究了向清潔能源過渡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對能源過渡金屬(ETM)需求的增加可能比減少動力煤生產對一些社區的破壞性更大。
位於捷克共和國的Bilina煤礦
研究人員表示,毫無疑問結束煤炭生產可能會影響至少3350萬生活在礦區系統的人,但在此過程中另外1.157億人可能會受到能源過渡金屬(ETMs)造成的干擾的影響。該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
顯示研究結果的圖片:帶有”礦鎮系統”的澳大利亞地圖
研究人員將資源的位置和類型與人類住區聯繫起來,以評估資源和人口之間的相互作用、依賴性和突發事件–一種”礦鎮系統”方法。這項研究考慮到了能源轉型的兩個方面,一方面納入了全球煤炭資源庫存,另一方面納入了能源轉型金屬。能源轉型金屬是指可再生能源技術所需的礦物,以加速向清潔能源的未來過渡。這些礦物和金屬對於風力渦輪機、太陽能電池板和電動汽車電池是必不可少的。
領導這項研究的Kamila Svobodova博士是昆士蘭大學的一名榮譽研究員,並在哥廷根大學擁有研究獎學金。斯沃博多瓦解釋說。”這些發現將有助於為未來能源轉型的規劃和監管提供信息。我們新的礦鎮系統方法為研究不斷變化的能源系統的人口效應的規模和位置建立了一個經驗基礎。”
“數據顯示了風險分佈的不對稱性:美國境內的礦區人口系統對煤炭的淘汰最為敏感,而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的系統對ETM的逐步進入最為敏感。這項研究突出表明,迫切需要關於在受影響地區生活和工作的人口的更精細的社會經濟數據,以及有針對性的宏觀規劃,以支持從煤炭到ETM的過渡,這對當地人民才是公平的。”
斯沃博多瓦補充說。”社會破壞的問題很少在全球範圍內被考慮。然而,在這項研究中,我們能夠提供一個全球規模的模型,該模型也可以擴展到面臨能源轉型壓力的國家管轄區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