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靠“1.8nm”彎道超車三星、台積電?
早前,英特爾曾經就自己的未來處理器架構和工藝發展公佈過路線圖,在英特爾的計劃中,將於2025年完成1.8nm製程的量產,並應用到18代酷睿處理器上。在3年內完成10nm到1.8nm的跨越,這個計劃聽起來就十分瘋狂,畢竟從14nm到10nm的升級,英特爾整整花了7年的時間。
當然,14nm到10nm的進度緩慢,主要還是當時的英特爾缺少競爭對手,不需要依靠製程工藝的優勢來戰胜對手,只需要按部就班的進行性能升級,就可以讓用戶乖乖掏錢。
隨著AMD的銳龍處理器橫空出世,並且由台積電代工製作,憑藉製程工藝+架構的雙重優勢,AMD在處理器市場中上演了一次驚天逆襲,短短3年時間就搶占了大量的市場份額。
回過味的英特爾從2019年開始加大製程工藝的研發投入,並且推翻了此前的第一代10nm製程架構,最終在2021年成功拿出12代酷睿處理器,以全新的架構和成熟的10nm製程獲得了市場的認可,並在次年的13代酷睿處理器發布後實現真正的反超。
英特爾的技術實力確實強大,但是想要在3年內實現從10nm到1.8nm的飛躍,依然是一個瘋狂的計劃,那麼這個瘋狂的計劃是否可能實現呢?
工藝“奇蹟”要來了?
如果說在2025年實現1.8nm製程並量產是瘋狂的計劃,那麼英特爾近日公佈的新路線圖則更加離譜。在最新的路線圖中,英特爾會在今年發布Intel 4製程,在Q3或Q4發布的14代酷睿處理器就會使用該製程。
同一時間面世的還包括Intel 3,不過Intel 3將會被用在至強處理器系列,在消費級市場應該是看不到的。而在2024年的上半年,英特爾將會發布Intel 20A製程,簡單來說就是2nm,而在2024年的下半年則會發布Intel 18A製程,也就是我們前面說到的英特爾目前製程工藝計劃升級表中的終點——1.8nm。
圖源:英特爾
據悉,Intel 18A將會被用在多個系列的處理器中,比如16代酷睿處理器Lunar Lake和新的至強系列上。有意思的是,Lunar Lake在早前的英特爾說明會中曾經出現過,只不過是以“15W的低功耗處理器”身份出現在文檔中,如果說Lunar Lake是低功耗系列的架構,那麼英特爾很有可能打算復刻2021年的操作。
2019年的時候,英特爾就已經對外發售了10nm製程的處理器,只不過因為技術尚未成熟,所以僅用於製作低功耗的移動處理器,為此甚至在常規的高性能移動處理器產品線外新增了一條新的產品線。
同年發布的10代酷睿處理器依然使用的是14nm製程,即使是次年發布的11代酷睿也同樣如此,桌面端和高性能移動端依然使用14nm製程,只有新產品線才使用10nm工藝。
直到2021年的12代酷睿處理器發布,英特爾的10nm製程才終於優化到可以被用到桌面端和高性能移動端上,同時還發布了全新的架構,也就是大小核設計的Alder Lake。
圖源:英特爾
從2019年首發到2021年成熟,英特爾的10nm製程花了兩年多的時間才完全成熟,如果說Lunar Lake真如英特爾所說的那樣是低功耗處理器,那麼很有可能要等到2025年才能夠在桌面端看到使用Intel 18A製程的產品。
如果真是如此,那麼整體計劃就大致上與英特爾在之前公佈的差不多,只不過將其中的部分產品線提前到了2024年下半年,以此來取得宣傳口徑上的領先。當然,不管是2024下半年還是2025年,對於英特爾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要知道台積電直到今年才完成了3nm製程的量產,2nm還要等到2024年才有可能完成。
不管怎樣,如果英特爾真的在2024年發布1.8nm製程,那麼在半導體領域都足以稱得上是“奇蹟”。
台積電的勁敵登場?
英特爾公佈了自己的路線圖後,最慌的公司是哪個?或許你會說是AMD,但我卻認為是台積電。對於AMD來說,英特爾如果在工藝上領先,確實會使其在市場份額受到挑戰,但是AMD目前的銳龍架構並不落後,在台積電的製程保證下至少也不會輸於英特爾,情況再差也不會比10年差。
而在台積電看來,英特爾的先進製程如果成功量產,那麼將會直接威脅到自己的全球半導體代工地位。早前,英特爾不僅公佈了新的製程計劃,同時也在按部就班的推動半導體代工業務的前進。
雖然英特爾早前宣稱有可能會與台積電接觸,並將部分處理器交給台積電生產,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個計劃應該是暫時擱置了。原因有很多,比如英特爾自己的工藝研發進度超過預期、PC等市場的持續萎靡等,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是台積電的3nm等先進製程要價過高。
對於英特爾來說,目前的10nm或者說Intel 7製程就已經足夠保證自己在相關市場的領先,而且在成本上要遠低於找台積電代工。即使台積電代工的處理器可以進一步擴大優勢,但是成本增加所帶來的價格漲幅,很有可能會使這個優勢降低甚至變為零,至少對於多數個人用戶來說,10%的功耗差距還是100美元,多數人恐怕會選擇後者。
所以,英特爾與台積電之間的合作沒有下文是很正常的,即使有合作,或許也會僅限於少數幾個產品線。而且英特爾還打算挖台積電的“老底”,早在10nm製程成熟後,英特爾就放話將會加大半導體製造方面的投入,並將在未來開始承接第三方公司的代工需求。
作為全球第一的半導體代工老大,台積電顯然不想看到在處理器行業呼風喚雨的英特爾進入這個市場,而且,對於台積電來說,英特爾在美國政商界的人脈與地位,都是自己無法比擬的。
簡單來說,如果英特爾的代工在價格、效能上都不弱於台積電,或是僅有微小差距,那麼在英特爾的影響力下,多數歐美廠商或許都會選擇英特爾而非台積電。一旦英特爾進入代工市場,那麼兩者就是直接的競爭對手關係了,看看台積電對三星的態度,就可以知道基本沒有緩和的可能。
對於英特爾來說,製程工藝的研發順利進行,將會使其在未來的半導體市場中具有更大優勢,在面對AMD等對手的時候也有更多的應對手段。同時,英特爾的代工業務如果進展順利,那麼勢必會改變半導體代工市場的格局,屆時英特爾將毫無疑問的坐穩半導體第一企業的寶座。
而在英特爾之外的企業看來,如果英特爾真的發展到如此恐怖的地步,或許就是聯手的時間了,屆時,我們將看到半導體市場上演一場新的龍爭虎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