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眼可見18年減少150顆?星星正從人類視野中快速消失
世界各地的人們在夜空中看到的星星越來越少,星星能見度的變化可用每年7%—10%的天空亮度增加來解釋。近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揭示了2011年至2022年間50000多次肉眼觀察夜空的分析結果。
在地球陸地表面的很大一部分,天空在日落後很長一段時間內繼續散發著人造暮光。這種“天光”是一種對環境有嚴重影響的光污染形式,會影響晝夜活動的動物,也會破壞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會對觀星和天文學產生負面影響。
以前沒有在全球範圍內測量過天空輝度隨時間的變化。雖然原則上可通過衛星測量,但監測整個地球的唯一電流傳感器並沒有足夠的準確性或靈敏度。
因此,一種有前途的方法是利用人們的觀察力,將人眼用作傳感器,並在公民科學實驗的框架內這樣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OIRLab發起的“夜間地球”項目從2006年開始運行,全世界的人都可參與到這個項目中。
參與者觀測他們的夜空,然後使用在線表格報告一組8張星圖中的哪一張最符合他們所看到的,每張圖表都顯示了不同程度光污染下的天空。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德國地球科學研究中心和波鴻魯爾大學的克里斯托弗·凱巴說:“個人貢獻就像一個全球傳感器網絡一樣協同工作,使新科學成為可能。”
研究人員分析了2011年至2022年間全球51351名參與者在無雲和無月之夜拍攝的畫面數據。這些數據來自全球19262個地點,包括歐洲的3699個地點和北美的9488個地點。
凱巴說,在城市環境中,星星從人類視線中消失的速度是驚人的。研究發現,可見星星數量的變化可用夜空亮度的增加來解釋。在歐洲,他們發現夜空亮度每年增加6.5%;在北美,這一比例為10.4%。
為了讓這些數字更容易理解,凱巴解釋了在一個夜空亮度每年增長9.6%(全球平均水平)的地方的觀星影響。“如果繼續以這種速度發展,一個出生時能看到250顆星星的孩子,在18歲生日時只能看到100顆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