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線首日即8車連環追尾:特斯拉FSD再遭調查
去年11月24日,美國感恩節當天,連接舊金山與奧克蘭的海灣大橋隧道內發生了一起八車連環追尾的嚴重車禍,共有九人受傷送醫,其中還包括一名兩歲幼兒,所幸沒有造成嚴重傷亡。這起嚴重車禍導致海灣大橋單向交通在高峰期被迫關閉了一個多小時。
(海灣大橋8車連環追尾事故)
FSD發布當天出車禍
監控錄像顯示,引發連環追尾的肇事車是一輛特斯拉Model S。當時Yerba Buena隧道內正是車流高峰期,這輛特斯拉先是打轉向燈,變道駛入內側快車道,而後突然就停了下來,車速從120公里以上直接降到了零。快車道後面的車輛猝不及防,接二連三地追尾撞了上來,甚至有車被擠扁在了隧道護牆上。
加州高速巡警(CHP)正在調查這起嚴重追尾事故。正常情況下,一輛正在高速快車道行駛的汽車是不會突然停車。據媒體報導,肇事車司機對警方表示,當時Model S正處於FSD狀態下。
諷刺的是,就在這起車禍發生之前的幾個小時,特斯拉CEO馬斯克剛剛宣布向美國用戶正式開放FSD Beta功能。所有之前支付1.5萬美元購買這項功能的用戶都可以使用這項他們等待許久的“全自動駕駛”。特斯拉還沒有宣布北美以外地區開放FSD Beta的時間線。
(馬斯克宣布FSD Beta在北美上線)
馬斯克在推特上欣喜地寫道,“此前購買這一選項的北美車主在車內大屏幕上提出申請,就可以使用特斯拉FSD Beta功能。恭喜特斯拉Autopilot/AI團隊實現了一個重要里程碑。”特斯拉在這個月初表示,以及有16萬輛北美地區的特斯拉使用了FSD Beta,
但同一天發生的海灣大橋車禍則讓剛剛開放Beta版本的FSD再次面臨著安全性質疑。如果司機沒有撒謊,那麼這將是特斯拉FSD的第一起嚴重車禍事故。而FSD此前的Autopilot輔助駕駛功能也存在著突然減速剎車的老問題。
在加州宣布調查追尾事故之後,美國國家高速安全管理局(NHTSA)隨後也宣布對這起疑似首起FSD車禍展開調查。不過,馬斯克似乎並沒有把這起車禍放在心上,隨後他又因為推特上關於FSD的言論吸引了監管部門的關注。
取消方向盤提醒惹爭議
去年12月31日,一位特斯拉死忠粉絲@Whole Mars Blog在推特上寫道,“使用FSD Beta行駛超過1萬英里的用戶應該可以自己選擇關閉方向盤提醒(Steering wheel nag)。”馬斯克回複寫道,“同意,會在1月份進行更新。”
(馬斯克同意取消方向盤提醒)
所謂方向盤提醒是指在Autopilot行駛狀態下,如果車主一段時間沒有對方向盤施力,特斯拉就會在中控提醒車主掌控方向盤。特斯拉在2014年推出Autopilot的時候加入這一設置,意在確保車主依然保持著專注,可以隨時接管車輛。而2020年推出的FSD內測時也沿用了這一提醒功能。
這位特斯拉死忠粉絲的意思很明確,使用FSD Beta行駛超過1萬英里的車主可以被視為有經驗的用戶,已經充分了解FSD Beta的安全性,因此不再需要汽車每隔一段時間就提醒掌控方向盤。看起來馬斯克也認同他的觀點,並決定調整FSD的這一功能設置。此外,特斯拉新車型的車內攝像頭也可以監控車主是否保持專注,提醒車主注意路況信息。
美國權威評測媒體《消費者報告》的車輛測試高級總監費甚(Jake Fisher)認為,在一輛自動控制車速和方向的汽車上取消司機提醒功能可能會對道路上的其他車主帶來危險。“你在使用FSD Beta的時候,就是特斯拉測試的一部分。但道路上的其他人可沒有和特斯拉簽署測試協議。”
費甚還表示,單單靠特斯拉車內攝像頭並不能確保安全性,因為特斯拉的車內攝像頭並不像其他競爭對手的駕駛員輔助系統那樣是紅外的,所以如果駕駛員帶著墨鏡或者是夜間行駛,特斯拉車內攝像頭無法有效監控駕駛員是否保持目光專注。
卡內基梅隆大學電子工程教授科普曼(Philip Koopman)也認為特斯拉的這一調整可能會給駕駛員帶來混亂。“特斯拉這是在取悅用戶,讓他們冒險將手脫離方向盤。但特斯拉車主手冊卻讓用戶別這麼幹。”
看起來監管部門很重視馬斯克關於取消方向盤提醒的功能調整。NHTSA發言人表示,他們隨後聯繫了特斯拉,要求他們對馬斯克這條推文作出解釋。該監管機構從去年6月開始,就在調查特斯拉Autopilot功能的安全問題,至少有14輛特斯拉在開啟Autopilot功能時直接撞向了路上緊急停靠的道路應急救援車輛。
(特斯拉FSD Beta開啟狀態)
FSD再次使用迷惑命名
特斯拉在2020年推出了FSD高級全自動輔助駕駛,在隨後的兩年時間內,累計向數千名車主提供了測試。車主可以選擇一次性支付1.5萬美元或者每月支付199美元的訂閱費。FSD可以自動完成變道、駛入駛出高速、識別紅綠燈和交通標誌以及停車等一全套行駛操作。
馬斯克相信FSD是特斯拉區別於其他電動車的最大技術優勢。去年1月,一位特斯拉投資者在推文上表示,FSD發布近兩年時間從未出過一起車禍。而同一時間卻已經有2萬人死於車禍。馬斯克專門轉發表示表述正確,對此認同。
雖然掛著“全自動駕駛”的招牌,但特斯拉的這套系統依然還是L2+級別的ADAS(高級輔助駕駛),而不是字面意義的全自動駕駛(相當於L4級別)。無論是此前的Autopilot還是現在的FSD,都需要駕駛者保持專注並且隨時接管。按照美國交通部採納的SAE自動駕駛分級標準,即便車輛可以在特定狀況下自動駕駛,但只要需要司機持續監控駕駛狀況並且隨時接管車輛,這樣的駕駛系統都屬於L2級別。
儘管並非全自動駕駛,但特斯拉卻和當初命名Autopilot一樣,再次使用了完全自動駕駛(Full Self Driving)這樣高度迷惑性的命名。美國AAA交通安全基金會(AAA Foundation for Traffic Safety)在2018年的一項調查顯示,40%的特斯拉車主都以為他們車子上的Autopilot是可以自動駕駛的。
馬斯克和特斯拉在營銷FSD系統的時候,同樣不斷在暗示這套輔助駕駛系統的全自動駕駛功能。用馬斯克自己的話形容,升級版的FSD可以讓特斯拉電車“自己去公司,去朋友家,去雜貨店,車主甚至都不需要碰方向盤”。特斯拉營銷FSD的視頻也有這樣的描述,“人坐在駕駛座,只是因為法律原因。他不要做任何事情,車輛自己會行駛。”
當然,特斯拉也會明確強調,FSD並不是完全自動駕駛系統。特斯拉關於Autopilot和FSD的網頁描述都明確表示,這兩套系統都“需要駕駛員保持完全專注,將手放在方向盤上,並隨時準備接管車輛”。
即便是馬斯克在宣傳FSD無所不能之後,也會強調一句,“駕駛座還是需要有人坐著,我們不會說,現在車子已經可以做到方向盤後面不用坐人了。”
去年9月特斯拉遭受了一起來自車主的集體訴訟。這些車主指控特斯拉虛假營銷輔助駕駛技術,從而誤導公眾。他們在訴訟文件中表示,FSD並不是字面意思的完全自動駕駛,而且馬斯克多次承諾的FSD實現里程碑都沒有實現。
監管調查訴訟接二連三
過去幾年時間,特斯拉Autopilot車禍事故的數量不斷增加,尤其是幾起Autopilot引領特斯拉直接撞上道路隔離帶或是大卡車,導致車毀人亡爆燃起火的慘烈事故,逐漸吸引了媒體和監管部門的關注。2021年是美國監管機構對輔助駕駛技術的態度轉向之年。從聯邦到加州的監管機構都明顯收緊了對輔助駕駛系統的監管力度,並且對特斯拉和Autopilot採取了一系列監管調查和質詢施壓舉措,而這些舉措也會影響到剛剛上線的FSD。
去年11月,美國聯邦司法部宣布對特斯拉展開刑事調查,調查特斯拉是否對其輔助駕駛技術功能存在不實表述。存在誤導消費者、投資者以及監管部門的行為。美國司法部可能會獲取特斯拉的內部郵件和短信記錄,來查明馬斯克和特斯拉其他高管是否存在為了特斯拉銷量,有意誇大宣傳Autopilot功能的行為。此類證據將是司法部未來決定是否起訴的關鍵。
去年2月,NHTSA宣布對41.6萬部配備Autopilot的特斯拉電車展開調查,該機構此前接到超過350起車主投訴,他們的特斯拉Autopilot在沒有警告情況下突然減速剎車。與此同時,NHTSA還不斷施壓特斯拉的安全軟件升級操作。在NHTSA的直接施壓下,特斯拉在去年11月和今年2月先後兩次軟件召回了FSD系統。
去年6月,NHTSA宣佈在該機構展開調研的10個月時間,美國發生了392起涉嫌高級輔助駕駛系統(ADAS)的車禍事故,造成6人死亡和5人重傷。在這些事故中,有273起事故涉及到特斯拉的Autopilot、FSD以及相關功能,其中5起事故導致了死亡。因此,NHTSA決定將調查範圍擴大到83萬輛配備Autopilot的特斯拉電車,要求特斯拉提交關於具體的運行數據。
盯上特斯拉Autopilot營銷的還有加州監管機構。加州車管局(DMV)在經過長達一年的調查之後,正式在去年7月提起訴訟,指控特斯拉的Autopilot系統營銷操作存在虛假營銷和誤導性。這是加州DMV首次對特斯拉Autopilot的命名與營銷採操作取措施,此前該機構一直被批評對特斯拉監管過於寬鬆。
去年年底,加州正式通過1398號法案,要求對車企的輔助駕駛功能營銷方式加強監管。雖然法案並沒有直接點名特斯拉,適用於所有銷售輔助駕駛的車企,但立法者援引的諸多加州車管局調查數據都表明,是特斯拉的Autopilot以及FSD功能促使加州立法者重視這一問題。法案寫道,“車企與經銷商不得銷售任何裝備部分自動駕駛功能的新乘用車,或者提供任何新增部分自動駕駛功能的軟件更新與車輛升級,除非在交付與更新車輛時,向購車者或車主明確告知相關功能的命名以及明確描述相關功能的功能與限制。”
加州參議院交通委員會主席、民主黨人蕾娜·岡薩雷斯(Lena Gonzalez)直言不諱地表示,這一法案就是針對特斯拉的Autopilot和FSD系統。“加州消費者以為FSD是全自動駕駛系統,但這其實並非如此。”(文/鄭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