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藥物與多發性硬化症有關新研究發現了令人驚訝的聯繫
亞利桑那大學腦科學創新中心進行了一項研究,調查服用治療2型糖尿病的藥物是否會增加患多發性硬化症的可能性。根據亞利桑那大學健康科學部的一項研究,45歲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接受抗高血糖藥物治療,患多發性硬化症的風險較高,尤其是女性。然而,該研究還發現,在45歲以下的人中,抗高血糖藥的暴露實際上降低了多發性硬化症的風險。
首席研究員、腦科學創新中心轉化神經科學副主任Kathleen Rodgers博士說:”我們的發現加強了在這些脆弱人群中預防多發性硬化症的精確醫學方法的必要性。”
多發性硬化症(MS)是一種不可預測的自身免疫性神經系統疾病,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導致嚴重的身體和認知障礙。據估計,美國有近100萬成年人和全世界有280多萬人患有多發性硬化症。
對於2型糖尿病患者來說,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代謝紊亂和多發性硬化症通過增加自身免疫力這一共同驅動因素聯繫在一起。這使人們對用於治療2型糖尿病的抗高血糖療法(包括胰島素)對多發性硬化症發病率的影響產生疑問。
Rodgers博士說:”以前的研究表明,抗高血糖藥物對阿爾茨海默病和其他相關癡呆症有神經保護作用。對於多發性硬化症,我們想進一步研究年齡和性別差異,特別是45歲以下的男性和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
他們發現,45歲以上的男性的多發性硬化症風險略有明顯增加,而45歲以上的女性在接觸抗高血糖藥後,多發性硬化症的發病率表現出明顯增加。除了年齡差異外,按藥物類別進行的風險分析顯示,與其他療法相比,45歲以上的患者接觸胰島素與更大的風險增加有關。
在45歲以下的患者中,抗高血糖藥暴露對多發性硬化症的發展有保護作用。
這項研究利用了美國的保險索賠數據庫,其中有1.51億參與者,以確定500多萬被診斷為2型糖尿病和早發或晚發多發性硬化症的患者。研究人員按年齡–45歲之前或之後被診斷為2型糖尿病的患者–和性別對數據進行了細分,以解讀驅動這兩種人群中多發性硬化症風險的因素,尤其是45歲以上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