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規模巨大的隕石撞擊讓天文學家有機會一窺火星內部的秘密
隕石撞擊在塑造我們太陽系的行星表面方面發揮了作用,但有高能量撞擊信號的記錄並不多見。在地球上,我們的大氣層起著屏蔽作用,使大多數隕石在到達地面之前就在高空燃燒或爆炸了。太陽系中很少有其他天體配備地震儀來記錄撞擊。雖然在月球上已經記錄了自然撞擊,但不可能將其中最強的撞擊與隕石坑圖像聯繫起來,這樣就有可能確定它們的精確特徵。
在火星上,InSight登陸器的SEIS儀器先前記錄的撞擊在300公里(200英里)範圍內,與直徑約10米(33英尺)的隕石坑有關。這些數據,通過聲波分析,已經提高了我們對當地地殼結構的認識。
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任務的衛星觀察到的2021年9月18日的隕石撞擊(S1000a),以及InSight任務的SEIS地震儀探測到的不同類型的波在火星地幔和地幔/核心界面的傳播情況。資料來源:IPGP – CNES – N. Starter
分別於2021年9月18日和12月24日的S1000a和S1094b撞擊,在火星表面留下了兩個直徑超過130米(425英尺)的腳印。S1094b甚至是過去幾個世紀在陸地行星上探測到的最大的撞擊坑,因為它150米(500英尺)的直徑超過了沙特阿拉伯的瓦巴爾坑120米(400英尺)的直徑,後者被認為是這一時期地球表面上最大的撞擊,比20世紀初部署第一台地震儀還要早幾十年。火星上的情況也是如此,自從火星偵察軌道器(MRO)任務在16年前開始執行其軌道任務以來,從來沒有探測到過這種規模的撞擊。
通過結合InSight的SEIS和MRO的CTX、MARCI和HiRISE相機的地震數據,美國宇航局兩個任務的國際團隊已經能夠在時間和空間上準確地確定這兩個事件的位置。
“撞擊的動態和衝擊波的發展已經被我們的地震儀和火星勘測軌道器的非常高分辨率的圖像所記錄。這使我們能夠更好地了解在撞擊過程中,這樣一個火山口的能量是如何在地表下和大氣中分佈的。此外,我們現在有兩個等效震級大於4的地震源,它們在火星上的位置是完全已知的,這使我們能夠驗證我們的上層地幔和地殼內部結構的模型,特別是在MAGIS項目框架內開發的模型。”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SEIS實驗的科學負責人、兩篇文章之一的第二作者、法國國家研究機構(ANR)資助的MAGIS項目的協調人、巴黎城市大學的教授Philippe Lognonné說。
藝術家對2021年12月24日火星上Amazonis Planitia地區的隕石撞擊的印象。資料來源: IPGP -CNES – N. Starter
這兩顆隕石分別撞擊了距離洞察號登陸點3500公里(2200英里)和7500公里(4600英里)的火星。較大的一顆估計質量為250-650噸,撞擊速度為7.5公里/秒。兩者都釋放出足夠的能量來產生表面和體積波,並向下傳播到火星的核心。
對於南特大學的教授和文章的共同作者Eric Beucler來說,”這些是第一個清晰可見表面波的事件。這使得我們有可能確定撞擊點和InSight之間的火星地殼的平均結構”。這些地殼厚度的測量是了解火星演變的基礎,到目前為止,只有在InSight的觀察下才有可能,這要歸功於地震的體積波。此後還進行了其他表面波觀測,特別是在2022年5月4日檢測到4.7級地震後,這將使這些分析得以完成。
在登陸火星四周年的前幾週,InSight任務及其主要儀器SEIS地震儀使得建立火星內部結構的第一個模型成為可能,並同時觀察到火星的地震性和一個大氣層脆弱的行星可能遇到的非常強烈的衝擊。
法國國家研究機構(ANR)的主席和首席執行官Thierry Damerval說:”通過MAGIS項目以及InSight和MRO記錄的這些獨特數據,IPGP和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ANL)的法美團隊的工作將使我們能夠更好地了解隕石的極強行星撞擊。”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Antoine Petit說:”火星繼續給我們帶來驚喜。包括來自我們實驗室的大量科學家在內的國際團隊對InSight和火星軌道器數據的分析,正在幫助完善我們對火星內部的認識,並證明了這些空間任務對更好地了解太陽系的重要性。這項工作預示著未來的FSS(Farside Seismic Suite)月球任務,其目的是在月球的遠側放置一個自主地震儀。”
這些奇妙的結果表明SEIS儀器的相關性和非常高的性能水平。火星繼續揭示著它的秘密。利用其中一個備用的SEIS傳感器,FSS任務將於2025年在月球上接替。JPL、CNES、IPGP以及他們的合作夥伴屆時將能夠對月球內部進行調查,以了解月球內部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