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以前的假設相反:從採伐中恢復的森林反而成了碳的來源
與之前的假設相反,從伐木中恢復的熱帶森林在之後的幾年裡是碳的來源。從樹木被移除後恢復的熱帶森林被認為是碳吸收者,因為新的樹木生長迅速。由倫敦帝國學院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新研究顛覆了這一觀點,表明土壤和腐爛的木材所釋放的碳超過了新生長所吸收的碳。
研究人員說,這一結果強調了伐木實踐的必要性,即盡量減少附帶損害,以提高行業的可持續性。作為改變森林生態系統穩定性(SAFE)項目的一部分,這項研究監測了馬來西亞婆羅洲的森林碳,今天(2023年1月9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第一作者Maria Mills說:”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對於我們研究的熱帶森林,即使在伐木發生十年後,伐木區也是一個碳源。這意味著我們需要重新評估它們在全球碳預算中的作用–我們不能再適用它們是碳彙的一攬子假設。”他在帝國理工學院開始這項工作,並在萊斯特大學完成這項工作。
首席研究員Terhi Riutta博士(現在在埃克塞特大學)說。”恢復中的森林所釋放的大量碳來自於附帶損害–由於伐木作業中的損害而死亡的樹木,任其腐爛,以及受干擾的土壤。被砍伐的森林仍然有價值,我們知道它們有獨特的生物多樣性,所以確保它們也不會通過更好的伐木做法釋放出額外的碳,將促進它們的可持續性。”
以前許多關於恢復性森林的研究都集中在測量樹木的生長以估計從大氣中獲取的碳量。新的研究還測量了有多少碳來自地面(土壤和枯木),以計算伐木和未伐木(老樹)森林的流入和流出的碳流的碳預算。
研究中的伐木森林地塊在過去幾十年中經歷了不同階段的採伐。測量是在2011年至2017年間進行的。為了測量從地面釋放的碳,研究人員使用了一個便攜式二氧化碳監測器,連續幾年每月對幾個地塊的地面和枯木片進行測試。該小組還在森林樹冠上方建立了一個52米高(171英尺高)的塔,以連續測量碳進出森林的”通量”,看它是碳的淨來源還是碳匯。
他們發現,未砍伐的森林地區通常是碳中性的,但中度和重度砍伐的熱帶森林地區是一個碳來源。他們估計,在中度採伐的地塊內,每公頃平均有1.75 +/- 0.94噸碳源,在嚴重退化的地塊內,每公頃有5.23 +/- 1.23噸碳源,在採伐後至少十年內都以這些速度持續排放。
共同作者、帝國理工學院生命科學系的Rob Ewers教授說。”來自該設施的測量結果向我們展示了森林地區是一個碳源還是碳匯,而土壤監測則告訴我們為什麼會這樣。從這些測量中,我們知道被砍伐的森林在被砍伐後的十年內仍然是一個碳源,這主要來自於土壤中的有機物或腐爛的木材。”
該團隊認為後續應該在不同地區的其他森林中進行碳監測,以建立一個更準確的伐木森林對全球碳預算的貢獻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