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氧儀漲價10倍遭瘋搶,智能手錶能否平替?
繼布洛芬、輝瑞Paxlovid成為新冠時期的硬通貨之後,血氧儀也遭到了瘋搶。血氧儀,是一種監測人的血氧飽和度等指標的便攜性儀器。目前,市場上主要銷售的是夾式血氧儀,除此之外還有腕錶式血氧儀、手持式血氧儀、台式血氧儀等多種功能相似的產品。隨著國家防疫政策的調整,不少專家提出要警惕高齡老人的’沉默性缺氧’”等建議。一時之間,血氧儀成為人們搶購的商品。
根據京東健康的數據顯示,血氧儀品類的成交額在一周內同比增長了61倍,多個品牌的血氧儀出現斷貨。12月28日,多家生產血氧儀的公司股價大漲。其中樂心醫療、愛朋醫療股價上漲20%,康泰醫學大漲近18%,寶萊特大漲12%,奧佳華漲停,理邦儀器大漲近7%,魚躍醫療上漲近5%。
此外,血氧儀在各大平台斷貨之後,智能手錶作為血氧儀的平替產品也遭到了搶購。以華為手環和手錶為例,在兩週內華為的手環類產品銷量環比增長約130%左右,智能手錶環比增長也超過了100%。
血氧儀非理性漲價,價格上漲超10倍
對於普通人消費者而言,血氧儀此前還屬於一種頗為陌生的醫療儀器。但隨著新冠感染者的人數快速上漲,消費者對於血氧的關注度開始愈發重視起來。
根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靜息狀態下,吸氣時血氧飽和度低於93%可判定為重症,而重症患者的護理需要密切觀察生命體徵和意識狀態,重點監測血氧飽和度。
在世界衛生組織(WHO)官網的新冠病毒專欄中也提到,“脈搏血氧儀的準確測量和讀數是決定居家的COVID-19患者是否以及何時需要送往衛生保健機構進行緊急治療的重要依據。一般來說,血氧含量下降到90%以下,或呈逐漸下降趨勢,可能是表明需要進行進一步醫學評估的早期徵兆。”
因此,監測血氧飽和度有助於及時發現病情變化,為搶救贏得更多時間。而血氧儀在遭遇大量搶購後,血氧儀的價格出現了非理性上漲。
據公開報導,“雀芝堂大藥房旗艦店”銷售的“魚躍血氧儀YX301指夾式血氧飽和度檢測家用手指脈搏心態監測血氧(當天速發)YX301新款”,價格高達1380元。而在魚躍醫療官方店中,YX301型號的血氧儀標價為299元。此外,有網友微博發帖稱魚躍醫療的血氧儀“去年官網88購物節實際94元到手,最近才漲到299元”。
隨著血氧儀價格被商家越炒越高,《法治日報》發表評論稱,經營者應主動維護正常的市場經營秩序,增強社會責任感。我國價格法明確規定,經營者不得有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哄抬價格、推動商品價格過高上漲、變相提高價格等不正當價格行為。
根據《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經營者違反價格法第十四條的規定,利用其他手段哄抬價格,推動商品價格過快、過高上漲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0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吊銷營業執照。
然而,遭遇瘋搶的血氧儀的作用真有那麼大嗎?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王勝此前接受采訪時曾表示:“就新冠病毒感染而言,絕大多數家庭沒有必要配備血氧儀。”
王勝稱,動脈血氧飽和度正常值為95%-100%,對於沒有嚴重基礎疾病的普通人群來講,監測血氧飽和度意義不大,不需要跟風購買。一旦出現胸悶、呼吸急促、呼吸困難或活動後氣喘厲害,已高度提示人體存在低氧血症,不必依賴血氧儀的測量結果。
智能手錶能否平替血氧儀?
不過,專家的說法顯然擋不住用戶的擔憂。在血氧儀斷貨之後,消費者又再次盯上了智能手錶。
在電商平台上,不少品牌的智能手錶都悄悄調整了宣傳文案,將血氧監測功能作為一大賣點,並在產品頁面的醒目位置顯示。OPPO方面表示,旗下所有的可穿戴設備,從最入門款OPPO手環標準版,到最近發布的OPPO Watch 3都支持血氧飽和度監測功能。小米方面也在社交媒體平台上表示,目前在小米商城裡支持血氧飽和監測的可穿戴設備。
事實上,早在2020年9月,Apple Watch Series 6中就增加了血氧監測功能。隨後,各大品牌紛紛跟進該功能。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智能手錶/手環產品基本都已配備了血氧監測功能。
不過,智能手錶的血氧檢測功能真的靠譜嗎?
據界面新聞報導,常見的家用指尖血氧儀與智能手錶上的血氧檢測功能原理相似,都是通過紅光和紅外線模組來照射血紅蛋白,測量出反射率,最終結合算法來判斷得出血氧飽和度。但在具體檢測時,手錶手環可能會存在諸多干擾因素。
比如,指尖血氧儀的檢測接觸部位是半透明的指甲,手錶、手環的檢測部位是手腕,此處皮膚更厚,在透光性上更弱,血紅蛋白含量也更低。錶帶鬆緊、手臂毛髮濃密程度、紋身、傷疤等也有可能影響光線,最終影響檢測數據的準確性。此外,每個智能設備的廠商算法不同,得到的結果也可能存在差異。
因此,用戶在用智能手錶手環檢測血氧飽和度時,有時會出現測量結果與血氧儀差距較大的情況。如果血氧只有93%,但測出來有95%,這個誤差看上去只有2%,但93%是需要去醫院的程度。若用戶完全依賴於這個數據,有可能會錯過重要的診治機會。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鍾鳴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它(智能手錶)不是一個醫學級別的,所以很難講,你在發熱的時候,出汗的時候,會不會對信號有影響,或者是你寒顫的時候、血管收縮的時候,會不會有影響,也不知道。所以對於手環手錶,我覺得目前沒有依據證明它是可靠的。”
在蘋果官網的Apple Watch商品信息也明確提示,血氧檢測功能不應被用於取代專業的醫療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