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開發智能繃帶只在檢測到感染者發熱時才釋放藥物
雖然抗生素對治療感染的傷口非常有效,但絕對應該謹慎使用。一種實驗性的新繃帶的設計考慮到了這一事實,因為它只在檢測到感染者發熱時才釋放藥物。
抗生素不僅會引起不必要的副作用,而且其過度使用可能會導致耐抗生素細菌的產生。此外,它們也不應該被浪費。
不幸的是,由於傳統的傷口敷料是不透明的,所以不可能看到它們下面的傷口是否正在受到感染。因此,抗生素常常在傷口被覆蓋之前就被預先應用到傷口上,以防止它被感染。即便如此,在吸收了最初使用的抗生素後,它仍然可能發生感染。
為了尋求一種更有效的替代方法,瑞士Empa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開發了這種新材料。它包含了一層細小的納米纖維膜,由聚合物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一種商品名為Eudragit的生物相容性聚合物混合製成。防腐化合物奧替尼啶雙鹽酸鹽則被封裝在這些纖維中。
只要傷口表面保持在32至34 ºC的正常皮膚溫度範圍內,聚合物混合物就會保持固態,使藥物被困在裡面。然而,如果與感染有關的炎症導致傷口表面溫度上升到至少37 ºC,聚合物就會轉變為較軟的狀態,將一些殺滅細菌的奧替尼啶釋放到受感染的組織中。
一旦感染得到治療,傷口重新冷卻下來,聚合物就會再次變硬,保留剩下的防腐化合物。因此,這種敷料可以進行多達五次單獨的奧替尼啶部署,然後才用完其全部有效的藥物負荷。
科學家們現在正試圖減少激活該材料所需的溫度升高,此外他們還在探索其他藥物的使用,如真正的抗生素。關於這項研究的論文最近發表在《ACS應用生物材料》雜誌上,該論文由任群和潘飛領導。
而這並不是我們所看到的第一種對感染相關的熱量作出反應的敷料。塔夫茨大學的一個團隊一直在研究一種繃帶,它利用一個實際的電子傳感器來完成這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