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短暫睡眠者”為啥每晚僅睡4個小時?
有些天生的“短暫睡眠者”每晚僅睡4-6個小時就能“健康生存”。最新研究表明,這類人群的這種超能力源自某個或者多個基因突變,通過對這些基因施加藥物或者進行基因療法,我們就可以成為超高效睡眠者。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許多美國居民存在睡眠不足現象,儘管大多數成年人每晚至少滿足7小時睡眠,但仍有35.2%美國居民聲稱自己的夜間睡眠時間少於7個小時,其後果令人擔憂——低於7個小時標準睡眠時間的居民通常與高死亡風險、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和肥胖密切相關。
但對於少數幸運者(最多佔總人口數量的1-3%)而言,睡眠時間少對他們的日常生活影響並不大,每晚僅睡4-6個小時就能獲得充分休息,此外,他們看起來比一般人群更苗條,更樂觀,心理素質更好,並且能忍受疼痛,甚至對身體產生的負面時差效應實現免疫。
雖然關於人類為什麼要睡覺仍有很多未解之謎,但我們知道,睡眠的一個主要功能是促進人體基本代謝,確保大腦在人們清醒狀態下仍保持正常運轉,睡眠時間較短的人群顯然能更高效地完成日常工作任務。
令人遺憾的是,這種具有短暫睡眠時間的人群與天生遺傳有關,普通人無法通常簡單訓練,就能確保睡眠時間減少的情況下仍健康成長。
分析“短暫睡眠者”的真相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韋爾神經科學研究所神經學教授付英輝(音譯)對短暫睡眠者觀察研究十幾年時間,她和同事認為該生理現象與一些基因有關,而不能單純地解釋為某人的生活習慣不同而已,同時,他們認為該現像還與更多的基因有關聯,例如:DEC2、ADRB1、Npsr1等基因的單突變,與天生的短暫睡眠有關。
在一項針對異卵雙胞胎的有趣研究中,一個孿生兄弟存在DEC2基因突變,而另一個孿生兄弟則沒有,研究人員稱,研究結果顯示,存在DEC2基因突變的孿生兄弟比他的兄弟每晚少睡1個多小時,同時睡眠時間將使行為和代謝障礙最小化,同時,他的體質指數也明顯較低。此外,研究人員進一步推測稱,睡眠較少的孿生兄弟的褪黑激素水平較低,該激素在夜晚時會增加,同時他體內皮質醇水平較高,與清醒狀態有關。
今年3月份,付英輝發表最新研究稱,存在基因突變的短暫睡眠者可免遭神經退行性疾病的侵擾。她和研究同事在實驗室培育了易患阿爾茨海默症的老鼠,並對其中一隻老鼠進行了基因改造,使它們出現DEC2或Npsr1基因突變。結果顯示,與沒有發生基因突變的老鼠相比,基因突變老鼠一生中大腦中產生tau蛋白結較少,而tau蛋白結通常與癡呆症密切相關。
這項研究報告令科學家感到興趣,因為他們研究的一種基因可以進行現有藥物靶向治療,從而提高了增強睡眠效率的治療潛力。從短期而言,該研究結果獲得了科學家高度關注,從長遠來看,CRISPR基因編輯療法可以訂製化,從而賦予人們睡眠時間較短的能力。美國加州行為神經科學與心理學研究所的另一項研究指出,類似的訂製化基因療法可以安全實現,因為涉及的基因可以發生單點突變,改變涉及晝夜時鐘的功能,但不會對其他生物系統構成任何顯著變化。
付英輝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的長期目標是未來有一天能掌握更多的理論數據,這樣就能在不損害健康的情況下操控人類睡眠,事實上,每個人都希望充分利用更多的清醒時間,即使利用這些時間看電影。”(葉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