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電池材料比新挖的還好用?研究成果已商業落地論文一作均為華人
動力電池回收賽道,這項新研究進展,非常值得關注:回收廢舊電池提取的陰極原材料,比新挖的材料應用效果還要好。不僅充電速度快,循環壽命還吊打原礦材料鋰電池。而且這項研究成果,目前已經成功投入商用。對於正在遭受電池原材料供應不穩,價格飛漲的新能源汽車行業來說,這無疑是一劑強心針。
回收材料比新挖的還好用?
研究成果,出自伍斯特理工學院材料科學教授王岩和美國先進電池聯盟(USABC)學術團隊,發表在著名學術期刊《焦耳雜誌》上。
該學術團隊,通過對NMC111 鋰電池陰極錳、鈷、鎳元素的回收、加工和再生產,發現用回收材料製造的鋰電池,在循環壽命和充電速度方面,有更大的優勢。取得巨大突破的關鍵,在於王岩團隊回收利用廢舊鋰電池的過程,與當下的主流路線有所區別。
目前主流的電池回收拆解方式,簡單粗暴的“一鍋燴”,直接拆解粉碎整個電池,包括電子電路、外殼等部分,然後全部溶解在酸中,最後在一堆成分複雜的混合物中,提取出鎳、鈷、錳化合物,之後加入新的陰極元素。
而王岩團隊對廢舊電池的回收處理,則是精細化作業,首先對電池粉碎處理後,再通過物理方法,單獨回收電池內部的電子電路和外殼部分。剩餘的電池正負極材料混合粉末,正極材料通過酸溶液進行溶解提取,去除雜質;負極材料,則以沉澱的形式進行收集。
之後再對正極材料加入適當比例的鎳、鈷、錳,讓3 種元素的比例達到均衡,最後經過加工處理,產出陰極材料化合物顆粒,完成一次廢舊電池陰極材料的生命輪迴。
就在這個過程中,王岩團隊有了一個極有價值的發現:通過他們的回收再利用過程,生產出的陰極材料顆粒,表面具有更多孔隙,同時顆粒中心,還有一個較大的孔隙。
這就意味著陰極晶體為鋰離子提供了更大空間,當鋰離子在進入其中的時候,陰極晶體可以微度膨脹,從而讓回收再造的陰極晶體,相比新元素製造的陰極晶體更加牢固。最後的結果就是,電池的使用壽命更持久。
同時,更多的孔隙也意味著更大的表面積,可以讓鋰電池在充電過程中,鋰離子發生更快的化學反應,從而加快鋰離子電池的充電速度。為了驗證理論在現實中的可行性,王岩團隊用回收材料製作了與電動車能量密度相同的1A・h-11A・h 的鋰電池,並進行了大規模的工業驗證。
驗證發現,使用回收材料製作的1A・h 鋰電池,在80% 和70% 的容量保持率下,可實現4200 次和11600 次循環壽命,比最先進的商業化鋰離子電池提升33% 和53%。同時在充電速率方面,也較新礦材料製作的鋰電池,有不少的提升。
產業落地如何?
目前,該研究成果,已經開啟商業化落地,背後推動這一進程的,正是王岩參與創辦的電池回收初創公司升騰元素(Ascend Elements)。
據了解,升騰元素目前已經在小範圍內,向電池製造商提供回收陰極材料,並同電池巨頭韓國SK,簽署電池原材料回收協議。今年,升騰元素將在美國建造其第一座電池回收工廠,同時計劃今年年底,在歐洲同時落地兩座電池回收工廠。
事實上,在電動車風頭正盛的今天,看上廢舊電池回收這門生意的,不止王岩教授和他的升騰元素。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前特斯拉CTO 施特勞貝爾(JB Straubel),和他所創辦的紅木材料(Redwood Materials)。
但相比於升騰元素,紅木材料的商業模式更加簡單粗暴:上接主機廠回收電池,下聯電池廠提供原材料,自己在中間,做電池原材料回收和提取,典型的B2B 生意。
不過,紅木材料的技術優勢,在於原材料的提取能力上,據官方數據披露,紅木材料的回收技術能夠回收利用廢舊電池中95% 的的鎳、鈷、鋁和石墨,以及超過80% 的鋰。
站在行業上來看,屬於頭部水平。目光拉近,看向國內,電池回收生意的熱度,最近幾年只增不減。到底有多熱?用2 組學界和業界的數據感受一下:
國家知識產權局數據顯示,最近20 年,我國與電池回收相關專利共有1458 件,其中2017 年以來申請的相關專利有1146 件,佔比近8 成。
業界來看,根據工信部公佈的47 家《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範條件》白名單企業中,有42 家是最近兩年拿到行業准入資格的。
同時,整個行業還還呈現出另一大特點:巨頭入場,跑馬圈地。目前,寧德時代、格林美、比亞迪等電池製造商,以及北汽等主機廠,都已經陸陸續續跑步佈局相關賽道,或親自下場開發技術,或尋找優質標的真金白銀大舉投入。
國外國內,隨著電動車行業的風口,過去和“撿破爛”劃等號的電池回收生意,如今開始走向資本和產業的廟堂。
但熱度之下,問題也依舊存在。比如動力電池梯次利用規範不明,再比如正規軍幹不過黑作坊這類劣幣驅除良幣現象…… 總的來說,難題並不集中在技術上,而是在行業規範和標準的明確上。
但隨著動力電池退役高峰的來臨,以及電池原材料長期高居不下的現狀,這座移動的礦產蛋糕,只會越做越大,成熟的商業化模式,也會呼之欲出。
論文作者介紹
論文一作馬曉途,伍斯特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博士後,研究領域包括電池材料、新能源。本科畢業於吉林大學,專業是化學;2015 年進入美國史蒂文斯理工學院,主修材料工程與科學,並於2017 年取得碩士學位;同年進入伍斯特理工學院,2021 年9 月獲得材料工程與科學博士學位。
共同一作陳夢圓,伍斯特理工學院材料工程與科學在讀博士,主要研究鋰離子電池,以及電池回收。本科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3 年考入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並在2015 年取得碩士學位;隔年考入伍斯特理工學,同時加入王岩教授課題組。
共同一作鄭長峰,升騰元素公司高級電池材料工程師。本科畢業於天津大學,主修電氣化學;2008 年考入在新加坡國立大學,主修生物分子工程,並於2011 年取得碩士學位;同年進入伍斯特理工學院,主修材料工程與科學,2015 年取得博士學位。2017 年加入Ascend Elements 公司。
通訊作者王岩,伍斯特理工學院機械與材料工程教授,同時也是學術團隊負責人,Ascend Elements 公司聯合創始人。本科和碩士研究生都在天津大學度過,2009 年在加拿大溫莎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隔年進入麻省理工成為博士後。
話說回來,最近電動車行業的漲價潮,不也是因為電池原材料供應不穩定,價格飆升引起的?這個時間點,這項研究成果的價值表露無疑:如果真的能大規模商業化的話,這麼大一個電池優質原材料“移動礦”,說不定有希望解決電池原材料困局,你說呢?
論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