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性的地震發現:研究稱以前的風險模型忽略了一個重要因素
根據哥本哈根大學的一項新研究,地震本身會影響地球構造板塊的運動,這反過來又會影響到未來的地震。據該研究背後的研究人員稱,這一新知識應該被納入用於衡量地震風險的計算機模型中。
就像一張巨大的拼圖,地球的構造板塊將我們星球的表面分成更大和更小的部分。這些碎片由於地球地幔的流體狀部分而不斷運動。這些運動定期引發地震,其中一些地震可以摧毀城市,並使成千上萬的人喪生。1999年,近年來歐洲最強的地震襲擊了土耳其的伊茲密特鎮–奪去了17000名居民的生命。
在研究人員和地震專家中,人們公認地震是由一個單向機制引起的:當板塊相互移動時,能量沿著板塊邊緣慢慢積累,然後通過地震突然釋放。這種情況在幾十年或一個世紀的時間間隔內反復發生,是一種持續的“粘滑”運動。
但在一項新研究中,來自哥本哈根大學地球科學和自然資源管理系地質科的研究人員證明,地震發生後,構造板塊的行為會發生變化。
利用大量的GPS數據和對1999年伊茲密特地震的分析,研究人員已經能夠得出結論,土耳其所處的安納托利亞大陸板塊在地震發生後改變了方向。數據還顯示,這影響了1999年后土耳其周圍地震的頻率。
“看來,板塊運動–地震發生之間的聯繫不是一條單行道。”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博士後Juan Martin De Blas解釋說,“地震本身也是一種反饋,因為它們可以導致板塊在之後以不同的方式運動。”
他補充說:“隨著板塊運動的變化,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後來的地震的模式。如果一個構造板塊改變了方向或以不同於以前的速度移動,這可能會影響到其邊緣與鄰近板塊的地震性。”
地震模型可以被改進
據研究人員說,新的發現為重新評估解釋從監測構造板塊運動中收集的數據的風險模型提供了明確的依據。這些數據被用來以概率的方式評估未來地震的風險,某種程度上就像好/壞天氣預報。
“這些模型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它們在板塊運動保持不變的假設下運行。通過這項研究,我們可以看到,情況並非如此。因此,現在可以進一步發展這些模型,使它們考慮到地震後發生的反饋機制,即板塊改變方向和速度,”該研究的共同作者Giampiero Iaffaldano副教授說。
研究人員說,板塊運動恆定的假設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必要”的假設,因為監測板塊運動在幾年的時間裡曾經是不可能的。但是隨著地球科學中大地測量學的出現,以及過去20年中GPS設備的廣泛和不斷增長的使用,我們可以追踪板塊運動在一年內的變化。
可以使我們更好地評估風險
構造板塊的監測方式因地而異,差別很大。通常情況下,GPS發射器被優先安置在一個構造板塊的邊緣附近。這使公共機構和研究人員能夠跟踪板塊邊界的運動。但是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我們還可以從更多的GPS設備中受益,這些設備持續監測板塊內部,遠離板塊邊緣。
“板塊邊界經歷了不斷的變形,不能很好地代表板塊的整體運動。因此,來自遠離板塊邊界的監測器的GPS數據應該在更大程度上被使用。”Giampiero Iaffaldano說:“這可以更好地告訴我們天氣板塊正在改變運動,以及如何改變,並提供有用的信息來評估在已知熱點以外的地方發生未來事件的風險。”
研究人員指出,他們的研究僅限於安納托利亞大陸板塊,因為伊茲密特地震是少數幾個有足夠地震和GPS數據組合的事件之一。然而,他們預計,地球上其他構造板塊的情況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