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港股“大逼空”讓做空者“一夜歸零” 反彈能否持續?
過去一周,全球市場都上演過山車走勢,經歷了上半週的暴跌,週三開始A股、港股掀起猛烈的“逼空行情”,隨後中概股、美股自周四開始也大幅反彈。多位海外資管機構交易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上週開始,新興市場基金的贖回仍導致北向資金流出,同時國際資本有大幅做空離岸中國市場的跡象,導致市場超賣。
但隨著中國六部委分別發聲後,上週三開始出現強勁的“空頭回補”,特別是在互聯網板塊。富時中國3倍做空ETF週三單日下跌63%,不乏做空者的收益“一夜清零”。
就短期而言,烏克蘭局勢尚未企穩,美聯儲緊縮週期啟動,且緊縮節奏在今年三季度前通脹壓力最大的背景下也大概率加速,因而資金仍趨謹慎,但鑑於A股和離岸中國股市估值已在低位,機構並不悲觀。
凱思博中國股票基金經理徐濤對記者表示:“國際做空資本此前盯上了港股而導致其超跌,中國除了要保供應鏈的安全,目前資本的安全也受到關注。’政策底’已逐步顯現,若房地產市場持續企穩,並無需太過擔憂中國經濟。”
富時中國3倍做空ETF腰斬
3月16日,隨著午後A股和港股展開反擊以及中概股集體飆升,在紐交所上市的做空中國股票市場指數的ETF——富時中國3倍做空ETF(代碼:YANG)暴跌63.11%,前一交易日(3月15日)收盤價還在43.91美元,北京時間3月16日晚間開盤價格就暴跌至28.8美元,當日以16.2美元的低價收盤。
“這下多少空頭要一夜清零啊。” 一位美股投資者在某社交媒體上發文感嘆。記者也了解到,海外這種案例不在少數,美國加利福尼亞某基金從2012年開始一直做空中國,而此次行情大幅逆轉也導致其嚴重虧損。
3月16日的下午交易時段,消息發布稱,中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資本市場問題。隨後,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迅速開會和發文表態。房地產、中概股、貨幣政策等均被提及。當日上午港股就率先大幅反彈,A股則在下午持續發力。當日截至收盤,上證綜指大漲3.48%報3170.71點;而香港恆生指數反彈超8%,恆生科技指數盤中漲超20%。
某內地頭部私募基金經理對記者表示:“港股遭遇國際資本做空,估值嚴重低於基本面,可以看到離岸市場有機構到處借股票砸(融券賣出),也有機構為了自救而融券。但由於3月16日下午六部委強勢發聲,這也導致眾多空頭只能平倉,而這種平倉帶來的反身性是巨大的。”
另一位海外資管機構交易人士也對記者表示,“賣空資金從周一、週二的19%快速降低至5.6%,週三下午發生了巨大的’逼空’行情。美國對沖基金主要購買的標的就是騰訊、美團、快手、B站等,大多數操作是用來回補他們3~4天前的賣空倉位。但大型機構的長線多頭資金現在還在進一步觀望。”
截至上週二當日收盤,包括了在港上市的30家最大中國科技公司的恆生科技指數市值大幅縮水至1.14萬億港元。“而亞馬遜一家公司的市值就有1.5萬億美元,蘋果一家公司的市值甚至超過了整個MSCI中國指數所含公司的市值。其實,MSCI中國指數已經全部回吐了自上世紀90年代初成立以來的累計回報。恆指的本輪暴跌也是1970年以來最慘烈的一次。”交銀國際研究部主管洪灝表示。
洪灝認為,如美國經濟未出現衰退,當市場極度低迷時,恆指往往會迅速回升。然而,當市場暴跌,同時美國經濟出現衰退時,恆生指數將從這些水平反彈,但隨後將再創新低。現在看來這種可能性越來越大。但無論是哪一種情況,恆指目前都應該有一個反彈。
國際機構仍“超配”中國股市
第一財經採訪的多家國際投行和國際資管機構在年初就認為,2022年相對新興市場或全球市場超配中國股市,目前多數仍維持該觀點。
摩根士丹利表示,金穩委的發聲提及了市場最為關切的問題,這是積極的跡象。該機構中國股票策略師王瀅對記者表示,發聲涉及了關鍵方面:房地產、中概股、境外上市企業、監管收緊等市場關切問題。“恆生指數已大幅反彈至我們的悲觀情景假設下的目標位19500點上方,A股亦上漲。指數回歸到我們的基本情景假設下的目標位,仍將是一條漫長的道路,但路徑已更為清晰。”
高盛上周也發布最新報告表示,基於良好的增長預目標、寬鬆的政策、極低的估值以及較低的投資者頭寸,目前仍保持“超配中國市場”。高盛表示,目前中國市場超賣,MSCI中國的公允市盈率應該是12.5倍,而不是9.9倍,目前是6年來的最低點。
多家歐洲基金的投資經理對記者反饋,年初至今,它們的所有中國股票基金整體是資金淨流入的狀態,說明年初國際客戶都認同超配中國的觀點。富達國際中國股票基金經理周文群日前對記者表示,從全球角度來看, A股仍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市場。“今年海外進入加息週期,而中國則保持政策支持。中國也擁有非常大的內需市場,中國公司僅8%的收入來自海外。尤其當在海外不確定性攀升的背景下,中國資產的防禦性還是比較高的。”
另一位於亞洲的大型國際資管機構負責人在16日午盤時對記者表示,近期中概股的暴跌拖累港股,這主要由美國證監會將五家中概股認定為可能被摘牌的公司。“儘管這是’老’消息,但一些國際投資者還是對科技行業的監管打擊感到擔憂。這是一個合理的擔憂,但我們認為市場誇大了負面影響。從宏觀週期的角度,中國正在將重點轉向穩增長。如今對特定公司可能存在一定的政策風險擔憂,但總體上科技行業的監管風險的勢頭應該已超過峰值。”
截至3月16日,北向資金連續八天淨流出,總計流出668.91億元。而到了3月18日,北向資金尾盤大幅湧入,當日總計淨流入84.57億元。3月21日將是富時羅素相關指數季度調整的生效日,因此所有追踪該指數的被動資金都需要在18日收盤之前做好指數再平衡,指數的調整往往會在短期吸引被動指數型資金的流入。此外,由於中國股市此前遭遇一定程度的拋售,可能導致成分股的配比與基準指數配比有較大出入,因而可能導致被動資金增配。
外資關注這些關鍵問題
上週五,香港恆生指數收盤小幅收跌,“空頭回補”帶來的資金流入動能暫時趨緩,長線做多的資金維持觀望態度,等待更多不確定性消散。如果相關疑慮能得到化解,長期資金淨流入的前景仍然積極。
多位大型外資機構投資經理對記者表示,觀望的原因有幾方面——仍需關注防疫政策的變化;中國房地產債券在今年5~6月會有大量債務到期,投資者擔憂開發商無力償付而有損投資情緒;在反壟斷監管方面,投資者等待監管方向的進一步明確;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仍沒有改善的跡象,海外滯脹風險攀升,海外發達國家需求高峰已過,因而外資擔心這會衝擊需求,從而影響到出口導向型的中國企業。
此外,港股的流動性問題最受關注,而港股的走勢也在影響著A股情緒。其中一位基金經理對記者提及:“極端假設,即使中概股存在退市風險,投資者對此也已有所預期,關鍵在於未來港股的流動性承接力。我們期待看到證監會、滬深交易所和香港金管局、港交所有更多的互動溝通,並希望溝通的結果可以提升港股流動性。”
相關數據顯示,現在已經有19家中概股在香港二次上市,其實已經占到中概股整體市值60%,並且港交所已經調低了中概股回歸的門檻,還有50多家公司可能也會陸續赴港上市,總體加起來市值已占到中概股的超過97%。數據顯示,現在香港的交易量是美國的1/8。“我們建議擴大內資對於港股市場的參與。2022年即使市場大跌,但南向資金至今仍接近1000億元。但目前’二次上市’的公司如阿里巴巴等尚未被納入’互聯互通機制’。”上述投資經理建議。
週艾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