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技術探秘月球演化中核集團發布嫦娥五號月壤研究首批成果
中核集團原子能院核物理研究所在國際化學領域最具權威和最有影響力的期刊之一《美國化學會誌》上發表關於嫦娥五號月壤中子活化分析研究的文章。文章指出,嫦娥五號月球樣品中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痕量元素與地球樣品以及美國阿波羅月球樣品中的元素存在很大差異。
嫦娥五號樣品中多種元素存在明顯關聯規律。此次嫦娥五號月壤樣品的研究成果對於加深人類對月球演化的認識,以及我國後續對月球探測與資源開發和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2020年12月17日,我國嫦娥五號探測器攜帶1731克月球“土特產”成功返回地球,這是人類44年後再次採集月壤,也使中國成為繼美國、前蘇聯之後,第三個成功採集月球土壤的國家。嫦娥五號成功返回後,應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月壤樣品高精準、多元素和非破壞分析要求,原子能院核物理所活化分析團隊依托泳池堆、微堆,對嫦娥五號月球土壤樣品進行中子活化分析研究,準確測定了月壤樣品中40多種元素的含量。
中子活化分析是利用中子轟擊待分析的樣品,通過核反應使其中多種元素(每種元素的至少一種同位素)生成放射性核素,通過測量這些核素發射特徵射線的能量和強度,對相應元素進行定性、定量分析,以其高靈敏度、高準確度、非破壞性和多元素同時分析等優點廣泛應用於宇宙科學等領域。
據了解,中核集團對月球樣品的研究可以追溯到40多年前。1978年,美國送給中國1克月壤樣品,原子能院核物理所活化分析團隊測定了樣品中36種元素含量。自中國探月工程實施以來,中核集團一直積極準備月壤樣品的分析,先後對模擬月壤、月球隕石等進行活化分析實驗,針對定量過程中的鈾裂變乾擾、快中子閾反應干擾、量值溯源和傳遞、質控等進行了多年實驗研究,為月壤分析積累了寶貴的經驗。1998年,原子能院活化分析團隊“反應堆中子活化分析全面參量法研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